如果以60歲作為老年人口的門檻,許多80后的父母已漸漸變成老年人。統計顯示,目前中國老年人口數量有2.2億,占到社會總人口的16.1%。到2050年,3個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
在“4+2+1”的家庭組成結構正成為主流時,誰來為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養老?無奈又現實的是:“養兒防老”成為多數老年人的幻影。養老地產或許是一個方向,但這個尚在“襁褓”中的“嬰兒”離承擔起應有的責任,或許還需要很長的路。
養老地產是塊“肥肉”
“北京房子那么貴,兒子的房子也不大,等小孫子懂事了總是要離開的,以后打算去北京周邊的小城市去買套房子養老。”家住在北京的趙阿姨這樣規劃自己以后的生活。現如今,趙阿姨是個全職奶奶,每天圍繞著一歲半的孫子轉,等小夫妻下了班再去小區樓下跳跳廣場舞。
“去海南”、“去威海”、“去青島”、“去一線城市周邊”……這是時下許多老年人心中的養老勝地。業內估計,養老地產每年至少有近2萬億消費市場。
除了需求旺盛外,政策方面對養老地產的關注也逐漸完善。2016年10月我國發布了首個老年宜居環境建設指導意見,對一直備受關注的適老居住環境也提出了具體要求,并提出對老年人住宅進行適老化改造,支持適老住宅建設。
在旺盛的市場需求、政策鼓勵下,諸多房企看準了“養老地產”的廣闊市場前景,都要來搶一搶“養老地產”這塊肥肉。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近百家房地產開發商進入養老領域,還包括部分險資。曾有品牌房企直言:“養老產業在未來的業務結構中,雖然說不上半壁江山,也應該是三分天下。”
養老地產≠賣房子 服務是核心
安家、置業、作為不動產留給后代,和很多人一樣,趙阿姨對于養老地產的期許就是以后去買一套環境好、適合老年人住的房子。
山清水秀、環境好宜居,這是時下許多人對于養老地產的認識,也給許多開發商的開發項目套上了“養老地產”的外衣,但實際上,做的卻還是普通商品房銷售的那一套老路子——賣房,回款,再開發。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院李超分析認為,在巨大經濟利益的誘導下,很多房企扎堆養老地產,但是開發商還停留在以養老概念賣房的狀態下,養老變成了一個噱頭,忽略了服務本位。而養老地產的核心,恰恰就是養老服務。
清華校友房地產協會會長聶梅生則認為養老是一個產業,說到底就是一個服務業,不能簡單地劃歸到地產當中去。
定位高端 中低端被忽視
賣房子的養老地產,不適合養老;而賣服務的,卻并非是一般老年人可以負擔的起的。據統計,在北京大部分老年公寓的定位都是面向高端人群,不少養老地產項目每月價格動輒上萬,中低階層顯然難以承擔。
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認為:“開發商主要追求的相對來說是塔尖階層的養老需求,這種高端化的模式更利于其整個利潤的實現,如果做中低階層養老需求的話,可能很難實現資金的正循環。”
對于房企來說,優質的服務必然導致成本上升,如何能讓房企嘗到甜頭也讓有需求的人受益,這是一個尚在“襁褓”中的養老地產,為了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風險投資是在創業企業發展初期投入風險資本,待其發育相
區域產業規劃是地方經濟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是各級政府
風險投資是在創業企業發展初期投入風險資本,待其發育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