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上午,“四大行債轉股工作全面暫停,發改委明令禁止‘明股實債’”的消息在市場廣泛流傳,隨即發改委在媒體表示系“謠言”。第一財經第一時間求證大行債轉股人士,也表示“發改委確認是謠言”。
據第一財經了解,該消息來自于某資管自媒體爆料,具體內容是“四大行債轉股工作暫停,前面所做債轉股,雖會計上實現權益并表,但實際仍是明股實債,固定収益,有回購安排,有期限要求,實際是置換,將短期債務轉為長期債務。發改委已口頭通知各行,暫停以前模式,必須同股同權。”發改委在辟謠之后,該自媒體也刪除了該條消息。
對于此條“謠言”的傳出,市場人士也稱比較“吊詭”。因為,2016年國務院下發《關于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禁止銀行直接債轉股,不過也明確“支持銀行充分利用現有符合條件的所屬機構,或允許申請設立符合規定的新機構開展市場化債轉股”。市場化債轉股也突出“市場化/法治化”的特征,市場人士也表示如果真的全面停,也與《指導意見》的精神相違背,有“朝令夕改”之嫌。
值得注意的是,1月10日,銀監會2017年監管會議上部署新一年工作重點時也表示,“穩妥開展市場化債轉股,支持去杠桿。堅持自主協商確定轉股對象、轉股債權以及轉股價格和條件,鼓勵面向發展前景良好但遇到暫時困難的優質企業開展市場化債轉股,嚴禁將‘僵尸企業’、失信企業和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作為市場化債轉股對象。”
自《指導意見》下發以來,工行/農行/建行都公告擬設立百億級別的債轉股子公司,多家大行也在加速落地債轉股項目,據第一財經根據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大行落地的債轉股規模已經在2000億元左右。有機構此前預計,銀行債轉股有上萬億規模。
不過據第一財經了解,對于此輪市場化債轉股中,例如“明股實債”等形式市場依然存在敏感的爭議點。“明股實債”隱含有“對賭”的邏輯,即企業達到一定條件轉股或者設定一定的回購條款。同時,也存在股權與債權的法律界限模煳,在認定交易性質時通常會產生較大爭議,在運作和政策方面也存在風險。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貨代服務行業研究報告中的貨代服務行業數據分析以權威的
“長租公寓”,又名“白領公寓”或“單身公寓”,是近幾
風險投資是在創業企業發展初期投入風險資本,待其發育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