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7年地方兩會
春節臨近,全國各地兩會陸續召開。2016年中國經濟如何,2017年又將走向何方,也許我們可以從各地交上了的一張張“答卷”中可見一斑。
當然,地方交上的“答卷”有喜有憂,在經濟新常態仍將持續的情況下,2017年多地下調經濟目標。GDP增速調低,地方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也許更有騰挪空間。在我們這一期報道中,上海、重慶、浙江三地都調低了增長目標,但同時也在自貿試驗區改革和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方面發力,為各自的經濟發展尋找新的動能。
1月15日,重慶市代市長張國清在該市四屆人大五次會議作了其首份《政府工作報告》。
2016年重慶市GDP以10.7%的增速達到1.7萬億元規模,依然延續了此前的強勢增速。但經濟發展中仍存問題:如其2016年跨境人民幣結算“超過1000億元”,距離2020年6000億元的目標仍在有較大差距。
2017年重慶市GDP增速目標定為10%,是國內為數不多將GDP增速目標仍設定在“兩位數”的地區。與2016年相比,重慶將更加注重新興產業的發展,提出了在電子信息,金融業方面的一攬子發展目標。
2016年GDP增速10.7%
根據重慶市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重慶市在2016年的GDP達到1.7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約10.7%。主要經濟指標方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3%、利潤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2228億元、增長7.1%。
在國內4個直轄市中,重慶一直扮演著追趕者的角色,隨著其經濟連續數年的高速發展,與北京、上海和天津的差距不斷縮小。在2015年的GDP排名中,重慶與天津的GDP差距約800億元。由于2016年重慶GDP增速高于天津2.7個百分點,兩者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到了約300億元。
2017年的重慶地方兩會上,代市長張國清任內作了第一份《政府工作報告》。
對于2017年的總體工作目標,張國清提出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1.8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
張國清在報告中亦稱,盡管重慶經濟健康平穩發展,但過程中仍有困難。主要表現為:支柱產業發展壓力增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撐不足,進出口持續下滑;創新要素配置效率不高,創新能力有待提升;非金融企業債務負擔較重,一些企業經營困難,潛在風險仍在累積。
對此,張國清提出了一攬子解決方案。如在應對“支柱產業發展壓力增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撐不足”方面,提出加快形成經濟增長新動力,其中包括推動支柱產業集群升級換代,以及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制造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在應對“進出口持續下滑”的問題方面,要依托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各類交通樞紐和開放口岸,吸引大企業、爭取大訂單、集聚大物流,促進外貿企穩回升。拓展進出口貨源,增開渝新歐支線班列,力爭全年雙向開行500班。
在房地產市場方面,2016年重慶商品房住宅銷售面積增長14.4%,張國清提出要防范各類風險,其中包括:加強市場執法監管,綜合施策,堅決遏制炒房行為,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手機產業成為新亮點
在主要產業中,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繼重慶市的筆電(筆記本電腦)產業后,手機產業成為重慶新亮點。
根據2017年的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當年重慶市6700萬臺電腦產量中,筆電為5800萬臺,達到了全球1/3的出貨量。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2013年-2015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重慶筆電在這3年的產量分別為5471.06萬臺、6348.84萬臺、5575.14萬臺。受全球需求量下滑和智能手機的替代性沖擊,多個筆電的主產地在2016年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產量下滑,而重慶筆電產量卻較2015年有了一定幅度提高。
同時,上述“報告”稱,2016年重慶手機產量達2.8億部,占全國15%比例。智能手機和功能手機比例由上年的2:8變為4:6,即2016年重慶智能手機產量為1.68億部——該產量約占有著“智能手機世界工廠”之稱的廣東省東莞市的65%,根據后者2017年兩會的數據,東莞市智能手機產量達到了全球的20%。
張國清在作重慶市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未來將加大培育智能手機生產市場。
此外,2016年重慶市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增長20%,占GDP比重達到1.7%,這不僅改變了重慶過去不重視科研投入的狀況,20%的增速也使得重慶有望在2020年達到R&D投入強度的全國平均水平。
重慶市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提到,“重慶2016年跨境人民幣結算超過1000億元”。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根據重慶“建設國內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的方案,2020年全市跨境人民幣結算規模目標是達到6000億元,兩者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意味著2017-2020年,重慶在跨境人民幣結算方面需要“爆發式增長”,才有望實現預期目標。
西南財經大學成渝經濟區發展研究院院長楊繼瑞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雖然重慶借助“渝新歐”初步建立了外向型經濟,但是外向型產業規模遠不能支撐成體系、成規模的金融結算中心,所以必須立足重慶,面向全國爭取結算業務。
具體措施方面,楊繼瑞認為應包括爭取離岸中心、后臺業務處理中心、國際結算中心、全國性清算中心等金融機構來渝設立分支機構或功能性總部。同時,構建市場化、信息化、一體化的金融基礎設施體系,不斷延伸金融產業鏈條,強化金融配套服務能力,保障金融市場安全高效運行和整體穩定。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單軌鐵路是鐵路的一種,特點是使用的軌道只有一條,而非
珠寶首飾及有關物品的制造是指以金、銀、鉑等貴金屬及其
制藥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產業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