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布了《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行業規范條件(暫行)》和《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行業規范條件公告管理暫行辦法》,旨在加強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行業管理,規范建筑垃圾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產業發展秩序,提高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水平,并培育行業骨干企業,促進產業鏈相關環節的整合。
隨著我國城市經濟實力在逐漸增加,建筑業也在快速發展,再加上近幾年新型城鎮化和棚戶區改造的推進,因而,建筑新建、改建、擴建、拆除和裝修產生的廢棄物大幅增加。
根據中國工程院的研究報告顯示,1990年至2000年建筑垃圾每年遞增15.4%,2000年至2013年每年遞增16.2%。此外,據中國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韓先福在2015年年底的會議中介紹,近幾年我國每年建筑垃圾的排放總量約為35.5億噸,占城市垃圾的比例約為 40%,產量驚人。以北京為例,其每年產生的建筑垃圾多達4000萬噸。
如此數量的建筑垃圾,我國又是如何處理的?目前來看,主要的方式仍為填埋與露天堆放。而這兩種處理方式,除影響市容市貌之外,且由于建筑垃圾中有建筑用膠、涂料、油漆等屬于難以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并含有有害的重金屬元素,對于生態環境的危害也不少,所以,科學合理地處置建筑垃圾成為城市發展的迫切需要,讓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高效又成為破解建筑垃圾之困的突破口。
盡管我國已經意識到建筑垃圾亟須充分資源化處理,但是基于我國的基本國情、現實條件等一些原因,造成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在我國只能說是扎了根,離長大較為遙遠。現今,我國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不足5%,而發達國家的利用率高達95%。
結合各方面因素,記者認為,導致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低的原因為:我國對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夠、對其管理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各地方政府也對建筑垃圾處置企業缺乏熱情;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沒有形成有效的產業化模式,成規模的建筑垃圾資源化企業較少,行業亦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難以形成有效的產業化模式;建筑垃圾處理技術也不如發達國家。
因此,此次兩部委發文可謂正當時。只有我國建筑垃圾盡快實現資源化處理,才能減少由于廢棄物處置不當或再生技術不先進而引發的環境污染或二次污染問題,同時也可以降低對原生礦產資源開發的需求,緩解資源短缺瓶頸。
當然,如果僅是依靠這兩個政策支持整個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的發展一定是薄弱的,因此,我國還需完善多方面的政策,例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行業組織管理體制、鼓勵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財政稅收扶持政策、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建設用地管理體制。
一個產業的健康發展除去政府引導之外,市場機制的保障作用也不可少,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也應如此。如果市場可以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就有利于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合作創新機制,對最終形成“誰污染、誰付費”的建筑垃圾處置定價機制也是大有好處。
此外,提高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還需大力發展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其實,建筑垃圾的許多廢棄物經分揀、剔除或粉碎后,大多數是可以作為再生資源重新利用。比如,廢鋼筋、廢鐵絲、廢電線和各種廢鋼配件等金屬,經分揀、集中和重新回爐;磚、石、混凝土等廢料經破碎后,可以代替砂用于砌筑砂漿、抹灰砂漿和混凝土墊層等,還可以用于制作砌塊、鋪道磚、花格磚等建材制品。
事實上,我國各地方也在嘗試進行這方面的試點,像北京市就聯合市發改委、市住建委、市政管委等正著手制定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與利用的政策,目前確定的方向是“就地資源化處理+固定式工廠加工”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模式。如今,已經取得了一些進步,相信未來隨著政策的完善,試點將會為全國發展再生資源回收提供有效經驗,自然也可以更好地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
綜合來看,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在我國還處于剛起步階段,未來面臨的問題還很多,所以,政府還需加大力氣關注這個領域,但也不用太多擔憂,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也提升了技術創新能力,因而,離實現全面破解建筑垃圾問題的愿景并不會很遠。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過氧化二異丙苯又稱硫化劑DCP、過氧化二枯茗。白色結晶2
藥品消費不同于一般消費品,是剛性需求,大多屬于發病后
網絡優化是指通過各種硬件或軟件技術使網絡性能達到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