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工信部近日向7家新能源“騙補”車企下發行政處罰決定書。這是繼去年12月處罰首批4家“騙補”車企后,工信部開出的第二批“騙補罰單”。兩批11家車企的處罰相繼落地,意味著打擊新能源車“騙補”,進入處罰執行期。
七家收到工信部行政處罰決定書的企業分別是金華青年汽車、上汽唐山客車、重慶力帆乘用車、鄭州日產汽車、上海申沃客車、南京特種汽車制配廠和重慶恒通客車。
工信部的處罰決定是撤銷這些汽車制造商生產騙補產品的公告,這意味著7家公司相關騙補產品不再具備生產資質。同時暫停7家公司申報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資質,責成這些公司進行為期2個月的整改,整改完成后,工信部將對整改情況進行驗收。
和去年被處罰的“有牌無車”的4家企業相比,此次落實處罰的7家企業,騙補原因更為復雜、時間更長。在工信部公布的處罰決定書里,7家車企被罰的原因各不相同。其中,金華青年汽車交付的巴士車輛實際安裝電池容量小于公告容量。上汽唐山客車有30輛車沒有安裝電池和電機控制器,和《產品公告》不符。此次被處罰的企業,除了存在實際新能源車產品和公告指標不一致的外,上海申沃客車還有79輛車在2015年尚未安裝電池,但已開具發票并登記上牌。
工信部部長苗圩在今年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強調,未來將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專項督查,嚴厲打擊騙補行為。此前他曾表示,對于新能源騙補絕不姑息?!安还苡卸嗌倭浚l現一起,查處一起。這些企業跑不了,國家財政補貼沒有全部到位,沒補的錢一定扣下來,已經補的錢一定要扣回,并且依法處置,直至取消企業資質?!?/p>
去年多部門對我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情況和財政資金使用管理情況進行專項核查。檢查涉及90家主要新能源汽車生產商,包括2013年-2015年已獲得和已申報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的新能源汽車40.1萬輛。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2017-2022年禮品包裝項目商業計劃書》為中研普華公司B
《2017-2022年連鎖商業項目商業計劃書》為中研普華公司B
《2017-2022年連鎖超市項目商業計劃書》為中研普華公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