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2月16日撰文點名萬家文化,指出“殼公司”萬家文化主營業務頻繁變更,仿佛陷入一個虧損與跨界并購間循環的怪圈。
新華社同時援引市場觀察人士評論稱:
如果一個公司沒有主業,談不上是一個正常企業。
此前,萬家集團向趙薇控股的龍薇傳媒轉讓股份數,由原先的18500萬股,縮水逾八成至3200萬股,相應的轉讓總價款從30.6億元大幅下降到5.2928億元。
上交所2月13日就此“刨根問底”連發五問,萬家回復原因就是龍薇傳媒原來想融資的銀行不批,而其他銀行也融不到。
萬家文化2月16日復牌跌停,盤中維持低位震蕩。收盤報18.42元,跌幅8.49%,成交金額12.2億元。
上交所之后是證監局的“關注”
除了上交所,萬家文化也成功引起了浙江證監局的關注。
萬家文化昨日回復上交所的同時,又發了另一條公告,稱公司收到浙江證監局出具的《上市公司監管關注函》,要求詳細說明兩次股權轉讓行為形成過程,2.5億元股權轉讓款使用情況,以及內幕信息知情人。
公告還顯示,浙江證監局要求其說明對新并購上市公司標的資產翔通動漫2016年管控情況,及去年12月31日變更審計機構的原因。
同時要求其重視2016年報披露工作,尤其在業績承諾實現情況及商譽等方面做好信披。
而提出這個要求,是因萬家文化2015年年報未按規定披露重要信息,存在多處遺漏、空白表格,并且多處數據填寫錯誤或前后不一致等情況,嚴重影響了投資者的閱讀和理解,被上交所通報批評。
新華社稱,監管層的詢問,或將使萬家文化資本運作的更多細節浮出水面。
文化之路磕磕絆絆:撩動漫、思電競、盼影視
在動漫游戲題材火熱的2015年,當時的萬好萬家也投身于跨界并購中。
萬好萬家賣掉虧損的礦業和地產業務,進軍文化產業,欲收購兆訊傳媒、翔通動漫、青雨影視三家公司100%股份。
這場收購被證監會否決后,改為3億元收購翔通動漫。股票簡稱改為“萬家文化”。
2016年,萬家文化公告擬收購快屏網絡和隆麟網絡兩家電競公司,但仍終止重組。
新華社指出,隨著趙薇控股權生變,萬家文化的影業之路也危機重重。
龍薇傳媒表示本次取得萬家文化5.04%股權后,不會參與經營管理活動,沒有合作開展影視傳媒領域重大項目的計劃,沒有后續增持計劃,且六個月內也不會減持。
“跨界小能手”的并購循環
新華社梳理后發現,萬家文化不斷轉型,卻仿佛陷入無限循環:虧損→跨界并購→盈利→再虧損→再跨界并購。而其轉型方向均為當時資本市場火熱的題材。
虧損:2003年萬家文化以“慶豐股份”之名在A股上市,但在上市第二年迅速變臉,業績虧損近億,2005年繼續虧損7000多萬后被ST,由此開啟了第一輪跨界。
跨界并購:2006年,*ST慶豐與萬好萬家集團資產置換,變身萬家文化,進軍房地產開發和酒店業,股票簡稱“萬好萬家”。
盈利:2007年,萬好萬家凈利潤為3000多萬。
盈利下滑:2008年,萬好萬家凈利潤下滑47.57%至2008年的不到2000萬,開啟第二輪跨界。
跨界并購:2009年,當時的萬好萬家欲轉型進軍礦業,與天寶礦業資產置換。但天寶礦業被查出造假,凈利潤大幅下降,2010年虧損2600多萬。
盈利:2011年,萬好萬家為扭虧而剝離酒店業務,換來為400萬元現金和9300多萬元的債務清償。當年凈利潤1944萬元。
虧損:2012年,因題材火熱,萬好萬家再次進軍礦業,還斥資6600萬元增資新華泛信息,進軍電信領域。同時跨進兩個新領域,對經營和資金流都是大考驗。2012年萬好萬家虧損擴大到6400萬元。
跨界并購(未成功):2013年,萬好萬家看中有色,欲與從事金屬加工的鑫海科技置換,但因時值證監會提高借殼門檻而擱淺。
盈利:2013年,萬好萬家通過賣出萬家網絡科技(即新華泛信息)60%的股權,使其當年凈利潤為833萬。
虧損:2015年,萬好萬家再次虧損1400多萬。
跨界并購:3億元收購翔通動漫。股票簡稱改為“萬家文化”。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2016年,中國汽車持有量高達1.94億輛,且新注冊用戶量和
智能交通是一個基于現代電子信息技術面向交通運輸的服務
醫用敷料,是包傷的用品,用以覆蓋瘡、傷口或其他損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