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收房近4年了,可房產證至今杳無音訊,可害苦了我們98戶業主……”近日,位于綿陽市安昌路61號的商住樓“上海公館”的業主,向記者反映:近4年來,業主們為辦房產證長年奔波,原因竟是開發商“超規”,開發商、住建局和規劃局三方“扯皮”,導致房產證的辦理至今仍遙遙無期。
業主叫苦
開發商、住建和規劃扯皮
“我們業主成了冤大頭”
“上海公館”位于綿陽市安昌河旁,與安昌路小學一墻之隔。公館不遠處就是綿陽市人民公園、商業廣場、中心醫院等。修建之初,優越的地理位置便吸引了大批購房者。
2014年初,考慮到孩子即將讀小學,家中父母也需要房子,綿陽市民王先生便在該項目13樓全款購買了一套住房。兩年多過去,孩子到了上學年齡,房產證卻遲遲未能辦到,王先生一家著急了。
“當時開發商說的交房后就可以辦證,不會等太久,結果一等就是兩年,現在依然沒結果。”談及此事,王先生的父親王傳德無奈不已,老人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為了孩子讀書,2015年初還特意辦了《商品房買賣(預售)合同備案信息變更申請表》,把房子變更到了孫子名下,“孩子明年就要讀小學,到底什么時候能拿到證?”
白文浩住在王傳德老人樓下,房子是2014年5月女兒貸款所買,無法辦證無法落戶讓老人感覺“有家也不安定”。“我戶口現在在游仙區忠心鎮,當初女兒給我買房就是考慮到戶口和組織關系都可以轉到城里來。”白文浩說,房子掛在女兒名下,拿不到房產證,女兒也無法落戶,醫保和社保都沒法辦到城里來,“貸款都要還完了,房產證都還沒拿到。”
據了解,“上海公館”目前有98戶居民,其中28戶是拆除原址房屋后的還房。作為28戶還房業主之一,83歲的劉明湘老人從2009年就將原有的房產證交給了開發商,但至今都未拿到新的證書。“我年齡大了,準備把房子分給5個子女,遲遲辦不到證,如果明天走了,房子到底怎么分?”
接房快4年了,業主們為此多次到相關部門和開發商反映,卻遲遲沒有得到解決。“這兩年我們去了住建局,找了開發商,都說在處理,再等等就會有結果,但至今還是沒有結果。如今現實是開發商、住建局和規劃局三方扯皮,我們成了冤大頭!”
7樓住戶張浩說,當時考慮到房子區位好,多買了一套用作投資,現在急需用錢,但房子沒證賣不出去,“已經被逼得不行,希望盡快得到解決。”
記者走訪
綿陽市住建局:
開發商存在違規和“超規”
綿陽市住建局為何不給業主辦房產證?華西都市報記者來到綿陽市住建局,該局信訪科科長陳大剛介紹,2009年,位于綿陽市安昌路61號“上海公館”商住樓納入項目,由綿陽市怡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開發建設,2013年1月竣工驗收。隨后,怡海公司向綿陽市住建局申請辦理房產證。
“經審查,發現房屋現狀與提交的批準資料相差大,有需要完善補充的地方。如存在加層、擅自分割房屋、改變設計等情況,同時還存在超規劃許可面積情況。”陳大剛介紹,根據《四川省規劃條例》、《房屋登記辦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履行了一次性告知手續,并明確指出存在的具體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建議意見。
2016年3月,上海公館的開發商綿陽市怡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再次向綿陽市住建局申請辦房產證。綿陽市住建局表示:市、區政府和住建局多次召開了協調會,要求怡海公司按照職能部門要求補充完善手續,接受相應的行政處罰,待有關職能部門審查確認后,即可啟動實測面積審核和辦證相關事宜。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2016年,中國汽車持有量高達1.94億輛,且新注冊用戶量和
智能交通是一個基于現代電子信息技術面向交通運輸的服務
醫用敷料,是包傷的用品,用以覆蓋瘡、傷口或其他損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