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北京市2017年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今年全市計劃供地3900公頃,相比去年的計劃減少了200公頃,但保障房用地供應仍舊為350公頃,和去年持平。值得關注的是,今年計劃供應的這3900公頃土地中,鼓勵和引導利用存量建設用地的比例將超過50%。整個“十三五”時期,本市將實現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從2921平方公里縮減到2800平方公里的目標。
少了200公頃 仍能滿足需求
供應計劃內容顯示,2017年本市安排的國有建設用地計劃供應總量為3900公頃。其中,交通運輸用地2000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0公頃,特殊用地5公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850公頃,工礦倉儲用地115公頃,住宅用地610公頃,商服用地310公頃。
而在天平的另外一端,北京市還承擔著城市副中心建設、新機場及配套設施建設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還要保障房地產市場的平穩有序供應。今年總量少了200公頃,會不會對這些重大工程和房地產市場有影響?
“每年做計劃之前,我們都會全面梳理、反復研究、綜合平衡國家、市級以及各區層面的用地需求。今年總量雖然少了200公頃,但是仍舊能滿足用地需求。”市規劃國土委相關負責人說。
記者注意到,計劃供應的3900公頃中新增建設用地控制在1755公頃以內,鼓勵和引導利用存量建設用地2145公頃。將優先保障重點項目土地供應,保持首都經濟平穩健康運行;充分保障基礎設施、科研和產業用地需求,支持高精尖產業項目落地;優先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用地。
今年本市還將落實城鄉建設用地減量騰退工作,推進減量發展和拆違任務。本次土地供應計劃明確提出,要強化減量發展意識,實施減量規劃,嚴控新增建設用地,鼓勵盤活存量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土地。
“在保障發展的前提下,土地供應實行減量掛鉤,將作為實現全市城鄉建設用地減量發展目標的重要手段。”相關負責人說。
應保盡保 保障房用地持平
審議通過的“計劃”顯示,住宅用地中,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計劃安排350公頃;商品住宅用地計劃安排260公頃,其中單列自住型商品房用地83公頃。
“今年,我們仍舊將優先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用地需求,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進度。”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市土地供應將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于“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要求,進一步優化商品住宅用地供應結構,加大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宅用地供應比例。他表示,為了保障1.5萬套自住型商品房用地供應,本市在商品住宅用地中單列“自住型商品房用地”供應指標。
每年,本市對于保障房用地的態度都是“應保盡保”。即使在去年全市用地減量供應的大背景下,本市供應的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達366公頃,完成計劃的105%。
相關負責人說,今年本市仍將確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應保盡保”,合理安排經營性用地供應,為首都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提供支撐。
城六區供地 不高于全市總量20%
如果按照中心城和新城劃分,今年規劃新城范圍內的土地供應量占土地供應總量的70%以上,其中,重點新城規劃范圍內土地供應量約占土地供應總量的30%。
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市嚴格落實各區域功能定位,城六區的土地供應量不高于全市土地供應總量的20%,平原土地供應量不低于65%,山區土地供應量不高于15%。
3900公頃這個數據是不是一經發布,就一成不變了呢?相關負責人表示,并不是。
“我們正在繼續完善供應計劃調整機制。”他說,這些計劃中的經營性建設用地都是年內可實現供地的建設用地,對于未列入供應計劃的新增項目,供應條件成熟后,也可以納入年度供應計劃。特別是對于商品住宅用地,將加快土地儲備項目一級開發和拆遷工作進度,合理把握經營性用地供應節奏,條件成熟的將適時納入計劃。他說:“這也是為了讓計劃提供的數據更客觀、準確,更合理地引導市場預期。”
他舉例說,為了拓寬自住房的供應渠道,目前本市正在梳理地鐵上蓋可開發項目,加大住宅用地的土地供應量。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結構升級步伐不斷加
近年來,隨著我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國內文化創意產業園
2016年,中國汽車持有量高達1.94億輛,且新注冊用戶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