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不移改革跨境融資管理模式,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近年來,隨著我國“走出去”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我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融資需求日益上升。為了便利企業合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外債、對外擔保、外債轉貸款等相關審批相繼取消,以支持企業拓寬海外投融資渠道。
一是積極配合人民銀行,將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試點擴大至全國范圍內的金融機構和企業。為服務企業“走出去”,取消外債事前審批管理,金融機構和企業在與其資本或凈資產掛鉤的跨境融資上限內,自主開展本外幣跨境融資。這進一步豐富了境內市場主體,特別是中資企業的融資渠道,降低了其融資成本,可以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二是取消所有與跨境擔保相關的事前審批。落實“國民待遇”原則,統一中外資企業外保內貸政策,解決境外投資企業境外融資難、授信不足等問題,有利于支持境內機構“走出去”做大做強。據測算,改革后,企業完成擔保項下融資的時間由至少1周縮短至1天,節約財務費用約2個百分點,緩解了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堅定不移打擊跨境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外匯市場正常秩序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國際金融監管理念發生了新變化,加強對跨境資本流動的審慎管理,已成為包括基金組織在內的許多國際組織和國家的共識。這為我國在穩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過程中轉變外匯管理方式、防范跨境資本流動風險提供了有益借鑒。
一是加強真實性、合規性審核。真實性、合規性是外匯管理的基本原則,貫穿于外匯管理的各個時期和主要項目。加強真實性、合規性審核的核心,是要對有真實貿易投資背景的正常用匯需求予以充分滿足,加強事中、事后管理。
二是搭建銀行自律平臺。銀行是外匯管理政策傳導的重要紐帶,是落實外匯管理政策、把好真實性與合規性審核的關鍵環節,也是簡政放權后加強事中、事后管理的重要抓手。近年來,外匯管理加強了對銀行外匯業務實施“展業三原則”的指導,支持銀行細化內控標準和操作規范,強化真實、合規和風險管理,加強對分支機構的監管,把好外匯業務審核關。
三是增強跨境資本流動統計監測和預警能力。近年來,外匯管理部門不斷強化風險防控的統計、監測和預警能力:構建與國際慣例接軌、具有中國特色的跨境資本流動統計體系;建立適應可兌換需要的跨境資本流動全口徑監測體系,運用大數據挖掘等現代統計技術和方法,加強日常監測分析;構建國際收支和跨境資本流動預警體系,密切關注國際經濟金融形勢、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國內經濟基本面等因素,提高對外匯形勢預判的科學性、準確性。
四是依法打擊騙匯、地下錢莊等外匯違法違規行為。加強系統建設和非現場監測,提升對外匯違法違規行為打擊的精準度;加強打擊力度,適時、靈活開展針對重點渠道和主體的外匯核查和檢查,提高監管的及時性;不搞“一刀切”,精準發力,保持對非法騙匯、地下錢莊等違法違規行為的高壓打擊態勢,切實提升外匯監管的有效性。2016年,共查處外匯違規案件近2000起,共處罰沒款約4.3億元人民幣。
堅持以改革實現便利化與防風險的統一
當前,雖然我國跨境資本流動波動性有所加大,但中國長期向好的經濟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國外匯形勢在基本平衡中趨向穩定的趨勢沒有改變。新形勢下,外匯管理將不忘初心,繼續統籌兼顧好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和防范跨境資本流動風險的關系,深化外匯管理改革,轉變外匯管理方式,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進一步增強外匯管理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同時,防范跨境資本流動風險,維護正常合理的外匯市場秩序。重點要把握好四個方面:首先,堅持運用市場化手段,更大程度地發揮匯率等價格機制在外匯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減少行政性干預,理順外匯供求關系;其次,實現監管一體化,加強本外幣跨境政策協調,研究推進本外幣一體化監測分析和協同監管;再次,按照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的原則,推進外匯管理方式從事前轉向事中事后、從審批轉向監測預警、從資本管制轉向審慎管理;最后,強化審慎管理職能,有效運用宏觀審慎管理工具,防止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
為此,下一階段外匯管理將重點圍繞以下幾方面展開:
一是建立宏觀審慎的跨境資本流動管理體制。完善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管理的預警和響應機制,對外匯流動性和跨境資本流動進行逆周期相機調控和精準調控;豐富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管理工具箱,完善跨境資本流動逆周期調控政策工具,構建針對外匯領域風險的審慎性風險緩沖工具等。
二是完善微觀跨境資本流動管理體系。基于審慎原則設定負面清單,逐步取消微觀領域的匯兌限制;以“展業三原則”為基礎,加強銀行外匯業務真實性、合規性審核;繼續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維護正常有序的外匯市場秩序;構建政府監管與市場自律并行的管理框架,充分發揮銀行作為外匯管理部門與市場主體間的橋梁作用,有效傳導政策,嚴控規避政策的投機套利行為。
三是建立健全開放、有競爭力的境內外匯市場。要更大程度地發揮人民幣匯率在外匯資源配置、調節跨境資本流動、平衡國際收支中的基礎性作用,發揮靈活、彈性匯率機制對跨境資本流動沖擊的“自動調節器”作用,夯實外匯市場自求平衡的基礎;增加外匯市場的深度,豐富交易工具、增加交易主體;建立分層、包容的交易平臺,完善外匯市場基礎設施建設;轉變外匯市場監管方式,賦予市場主體產品創新的靈活性、金融展業的主動性等。
四是夯實跨境資本流動統計監測體系。完善產品體系,建立既符合國際標準又能滿足審慎管理需要的外匯統計體系;完善采集體系,強化數據采集的制度基礎;完善利用體系,構建服務宏觀和微觀審慎管理的跨境資本流動數據系統;強化系統支持,構建外匯管理大數據平臺。
作者系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2016年中國并購市場共完成交易3,105起,同比提高15.3%
助聽器(Hearing Aid)是一個有助于聽力殘疾者改善聽覺
2017年春節期間,國內航空公司共執行航班8萬余班,同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