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召開,提出推進去產能,要抓住處置“僵尸企業”這個“牛鼻子”。產能過剩企業中,國有企業占了比較大的比重,為什么出現這種失衡?在國企改革步入攻堅階段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去產能?兩會召開,對于熱議的“個稅改革”、“遺產稅”、“企業稅負”、“財稅體制改革”等焦點問題最大爭論在什么地方?鳳凰財經專訪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宋曉梧,對這些當前熱點話題回應和解讀。
房地產稅可以抑制過度炒房
記者:今年的財政部工作中沒有提到房地產稅的表述,但有一些學者說今年出臺可能性大,您認為房地產稅出臺有哪些難處,對房價產生哪些影響?
宋曉梧:在這個問題上一直存在比較大的爭論。從國外來說,房地產稅對于過度投機有一定制約作用。因為要交稅,可能就不像以前只坐等升值,空房子也要交稅,必須考慮這一成本。同時,中國情況和國外情況也有不同,主要在于土地所有制上,其他市場經濟國家土地主要是私人所有,而我們是國有的、集體所有的,沒有私人土地。這是房地產稅有較大爭論的重要原因。
我個人認為,房地產稅可以立法。如果出臺房地產稅,對于抑制過度炒房的現象會有積極作用。但出臺需要考慮土地所有權的問題,這是一個難點。
房地產稅實際上是財產稅,財產稅也是一種直接稅,個人所得稅也是直接稅,而營業稅、增值稅都是從流通過程中產生的間接稅。財產稅里,我覺得現在應該提出來的是遺產稅、贈與稅。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總量迅速增長,但是財富存在分配不公,兩極分化的現象。
在這種情況下,征收遺產稅的條件應該成熟了,有利于調節收入分配,抑制一部分人財富的不合理膨脹。這方面也爭議很大,早在“九五規劃”中就提出要適時研究開征遺產稅,2012年,發改委和相關部門聯合出臺的關于收入分配改革的文件也提到要適時研究開征遺產稅。到現在又過去了五年,還是沒有出臺。
個稅起征點不宜再提高了
記者:遺產稅起到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個人所得稅也有著同樣的作用。近期,有唿聲建議提高個稅免征點,您怎么看?
宋曉梧:在中國交個人所得稅的人并不是很多,上次個稅起征點提高后,繳稅的人從不到一億人下降到不到三千萬人。現在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起征點并未提高,據說繳納個稅的人又上升到一億人左右。總體來說,對于我們這么大一個國家,包括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人加上國有企業職工,才大約一億人交個人所得稅。從這個角度來說,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目前不宜再提高了。
稅制應該對縮小兩極分化起比較好的作用。據國家統計局人員介紹,通過二次分配,我們的基尼系數基本沒有多大變化。這說明政府立法實施的稅收和社會保障制度,并未很好地調節收入分配差距。
記者:個稅綜合分類改革中專項扣除方面,比如房貸、養老、二孩等抵扣個稅,具體操作上您有什么建議?進展為何這么緩慢,有什么阻力?
宋曉梧:這就是家庭綜合所得稅問題。不僅僅看收入,還要看家庭負擔等情況。這個問題提出很多年了,工作量大,進展也相對遲緩。其實在發達市場經濟國家,比如歐美實行綜合所得稅是很普遍的做法,這樣更加公平。至于阻力問題,我覺得不應該,真要下工夫的話不會這么難。現在計算機這么發達,又是大數據又是云計算,其它國家搞綜合稅制的時候,因特網還沒有呢。所以我認為技術上問題不大,還是調整利益格局方面要真下決心。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2016年中國并購市場共完成交易3,105起,同比提高15.3%
助聽器(Hearing Aid)是一個有助于聽力殘疾者改善聽覺
2017年春節期間,國內航空公司共執行航班8萬余班,同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