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賣真貨,二三線城市半真半假,四五線以下縣市賣假貨。”在化妝品行業多年的業內資深人士張微(化名)向記者道出了化妝品行業的“潛規則”。張微還指出,現在電商已經成化妝品假貨的重災區。
隨著化妝品消費的日益增長,化妝品假貨問題愈發嚴峻。近年來警方亦查出多個化妝品涉假案。2017年1月廣州警方查扣假冒國際知名品牌香水共11萬多瓶;2月南寧海關查獲1080件假冒CHANEL粉餅、唇釉、口紅等單品;同在2月,浙江警方則查獲一件8.27億級化妝品造假案。從上述多個案例分析看,化妝品售假甚至演變成了一種“黑產業鏈”,細分出了“假貨生產商、包材提供商、渠道批發商”等。一位公安執法人員亦向記者分析指出,目前假冒化妝品主要有三大特征,生產和批發源頭多集中在東南沿海日化工業發達地區;通過微信等社交平臺售假逐漸增多,而且很難監控;假冒化妝品的品牌和種類,隨著潮流而快速變化。
而這些假貨很多因質量問題,影響消費者健康。與此同時也影響了正規品牌的發展。早在2014年,愛茉莉太平洋集團董事長徐慶培在接受媒體專訪時就曾表示,品牌屢遭有關假貨問題的困擾,導致消費者受到損失;一位國產品牌總經理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假冒商品出了問題但最后消費者或被打假的經銷商都來找(公司),給我們也帶來了很大困擾。”
化妝品售假“黑產業鏈”
在一些縣城有個“奇特”現象,即當地人會請在外地的親朋從北上廣甚至香港帶洗發水、洗面奶、口紅等日化產品,在他們看來,大城市的效果更好。“我們在當地買的洗發水感覺洗不干凈,有時候洗完還會癢。當縣廣場舉辦展銷會的時候,我們會去買一些,各個攤位上有多種洗護用品,價格也便宜,不過,上午賣完下午就撤了,發現質量不好也沒辦法找到人。”江西某縣城的一位退休人士向記者指出。
江西某縣城城鄉結合部的一位小型經銷商何民(化名)向記者道出了其中的緣由。“正品一般會由廠家委托的總經銷開車直接到我們店里來送貨,沒有折扣,按照拿貨的數量進行返點,比如拿5000元的貨返8個點,他們也不會返錢而是對應的貨。但如果到省城進貨,就大不同,價位也有多種。”奧妙即是在這不同的價位中。“在省城經銷一個化妝品的有很多家,有些價格低至四五折。比如正常的一瓶洗發水20元,但仿制假冒的只需要8塊、10塊。在我們小地方,消費者買東西都會砍價,要求價錢低的就會給仿制假冒品。”何民介紹說。
何民透露,這些批發商有的從正規企業出來或者與企業相熟,產品的外包裝與正品一模一樣,若不一樣也只有細微之處,縣城或者農村的消費者也看不出來。“他們有技術,也有原料來源,做的產品也跟正品差別不大,我們小地方也沒有監管。”
何民只是化妝品售假的一個環節。有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目前化妝品售假甚至成了一種“黑產業鏈”,延伸出了“假貨生產商、包材商、批發商、渠道商”等,公安局破獲的各案例亦可以佐證。
2017年2月,浙江臺州椒江公安分局破獲一起跨越多個省市的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國際知名品牌化妝品的大案,摧毀生產窩點2個,存儲、銷售窩點5個,查獲假冒安利、蘭蔻、雅詩蘭黛、香奈兒、迪奧等知名品牌化妝品、日用品1200多箱,涉案貨物按正品估值約8.27億元。在上述造假案中,涉案人員在假貨產業鏈中各有分工。
犯罪嫌疑人段某父子在2014年7月中旬至2016年4月7日,在河南省葉縣葉邑鎮建立生產、銷售渠道,雇傭他人灌裝假冒蘭蔻系列的化妝品,后以批發方式向哈爾濱張某及全國各省市其他“線人”銷售假冒蘭蔻、香奈兒等品牌日用化妝品價值約1.5億元。而灌裝所需的“蘭蔻”系列化妝品空瓶、包裝盒、標簽等物系從廣東的劉某和尹某等人處購買。然后以批發方式向哈爾濱市張某等人銷售假冒的安利系列日用品,價值達1.6億元,供貨“制假售假”的下線聯系人達100余人。據了解,有假冒生產商就有自己銷售體系,比如微信朋友圈或者其他網店,或農村、城郊等偏遠地區的實體店,作坊生產出來后就直接配送過去,三四線城市理發店、美容院是重點目標;部分經銷商進購的也是制作仿冒化妝品原材料,然后按照配方進行勾兌,從廣州收購包裝再批發給各批發商。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
在互聯網思維大行其道的今天,O2O絕對算得上電商領域的O
2016年度全球共有291家中企上市,合計總融資3125.01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