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網友報料稱,在上海市天潼路浙江北路路口,一名騎著ofo共享單車的孩子被一輛大客車碾壓,地上留下一攤血跡,男孩被救出送醫后不治身亡。該起事故或為上海新版道交條例實施后,上海首例不滿12歲未成年人使用共享單車致死案例。
據現場目擊網友稱,騎著黃色ofo單車的小孩目測年齡在10歲左右,在天潼路浙江北路路口與一輛大客車發生碰撞遭碾壓。據現場另一目擊者施小姐稱,騎共享單車的男孩身高1.2米左右,人與小黃車一起卡在右前輪胎,被救援人員救出后送醫,可是現場并沒有看到男孩的監護人,她呼吁小孩最好不要騎單車更不要獨自上路,家長應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監護。
事發后,消防迅速趕到現場實施救援,用千斤頂支撐起右前輪,將小孩救出隨即送往醫院救治,地上留有一攤血跡觸目驚心。
記者在現場看到,有不少市民騎著共享單車,就在事故發生地的不遠處,白框內停有ofo在內的共享單車。記者在現場注意到,事發路口車速較急,毗鄰機動車道旁各有一根非機動車道。由于周邊區域正在動拆遷,人車混行情況時有發生。
就在記者采訪間隙,有一位母親帶著女兒(目測女孩10歲左右)騎共享單車路過,女兒不慎從ofo車上摔下,一位熱心市民頗為唏噓地提醒母女,下午就在路口發生了事故,小孩子騎車一定要小心。
ofo方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不管對于事情本身還是孩子和家長都深表遺憾,ofo方面事發后已第一時間將聯絡方式提供給警方,會積極配合相關部門跟進調查。
記者從靜安警方了解到,當時這輛大巴車沿著天潼路由東往西行駛到浙江北路路口左轉彎時撞到這名騎著ofo單車的男孩,事發后相關部門迅速趕赴現場實施救援,將男孩救出后送醫。記者了解到,男孩今年上四年級,10歲左右,送醫后傷重不治,不幸身亡。
其實,自從各類共享單車投運以來,未成年孩子違規騎行的現象屢有發生。我們經常可以在上海街頭看到,有小學生用微信掃碼租賃共享單車,比如幾個人租一輛,在馬路上嬉戲;還有家長租一輛單車,在馬路上騎行時帶著孩子,甚至教孩子騎車。
這些行為都嚴重威脅著未成年人的安全,不少家長還未曾意識到這是違法行為!
數據顯示,2016年上海涉及不滿12周歲未成年人的非機動車交通事故共發生245起,造成85人傷、1人死亡;涉及不滿16周歲未成年人的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共發生1509起,造成456人傷、1人死亡。
各方早有明文規定
其實對于孩子騎車的年齡限制問題,各方各面都早有明文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七十二條明確規定,駕駛自行車、三輪車必須年滿12周歲,駕駛電動自行車和殘疾人機動(電動)輪椅車必須年滿16周歲。
而就在不久前的3月23日,上海市質監局 、上海市自行車行業協會發布了全國首個《共享自行車》與《共享自行車服務》兩個團體標準的征求意見稿。除了對單車質量、企業運營提出要求外,標準同樣對用戶做出了限定——首先強調實名制,要求運營單位應對用戶提出實名制登記或注冊要求;其次,對身高有所限制,即低于1.45米或高于1.95米用戶,將與共享單車“無緣”;第三,用戶年齡應在12歲以上。
此外,今年2月,上海市教委、交通管理部門和共享單車企業共同協商,上海將推出一系列規范未成年人騎行或駕駛非機動車行為的舉措,包括改進共享單車注冊辦法、交管部門加強巡查執法、學校加強安全教育等,嚴禁12周歲以下孩子騎行共享單車。
監護人或需承擔一部分責任
不幸事件發生的關鍵,除了孩子的年齡還聚焦在了幾個問題上:孩子如何輕易地使用了共享單車?監護人在哪兒?
今年2月12日,ofo副總裁馬野銘曾對媒體記者表示,ofo在用戶注冊時需要輸入身份證號,避免了12歲以下兒童的使用。那么孩子使用的ofo賬號是家長注冊的?家長對此是否知悉?是否默許?
上海申倫律師事務所馬文斌律師向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表示,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七十二條第二項明文規定:“駕駛自行車、三輪車必須年滿12周歲。”騎車孩子監護人或需承擔一部分責任。
馬文斌律師表示,目前法律對于共享單車平臺是否應監管12歲以下兒童騎行并未做強制規定,相關法律目前仍屬于空白。而從實際操作層面,平臺主動監管或涉及收集公民個人信息,企業本身并無此權限,即便通過身份信息完成監管,但仍存在父母將自己賬戶給兒童使用避過監管的可能性。
期待各方合力規范未成年人騎行
規范未成年人騎行或駕駛非機動車的行為,離不開各方的共同努力——
首先,家長應約束孩子的行為,因為不少違規騎行都是孩子使用家長的賬號所致!
其次,學校還應加強對學生的交通安全教育,普及道路交通安全法規。
再而,共享單車企業還應增設“關卡”杜絕隱患。比如改進注冊方法,增加彈窗提示,強化信用管理和更新智能鎖;在共享單車上醒目張貼相關警示標語;以及不在中小學、少年宮等未成年人出入集中的場所投放共享單車;并組織運營人員加大巡查力度。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光電傳感器是采用光電元件作為檢測元件的傳感器。它首先
近年來,中國經濟運行面臨著國際環境持續惡化和國內改革
2016年,中國高純生鐵行業產能400萬噸,高純生鐵產量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