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繭絲綢行業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穩規模、優結構、創品牌、提動能、促升級”為主線, 全省繭絲綢行業專注轉型發展,推進技術改造,優化產品結構,行業發展質量效益提升。貫徹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戰略,全行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發展形勢穩中向好。
一、產業規模保持穩定
截至2016年底,全省桑園面積187萬畝。2016年,全省生產蠶繭7.7萬噸、蠶絲3.33萬噸,均居全國第2位;生產蠶絲及交織物2.08億米,蠶絲被115萬床,分別居全國第1位、第6位;全省繭絲綢行業總產值達到326.5億元,同比增長3.6%,其中絲綢工業產值261億元,蠶桑綜合產值65.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和8.3%;全省絲綢商品出口1.98億美元,同比下降2.5%。
二、蠶業生產布局優化機制創新
全省蠶業生產布局日趨優化,經營機制不斷創新,綜合效益總體提升。攀西、川南、川中北三大優勢蠶桑產業帶蠶繭產量占全省85%以上。綿陽、宜賓市和涼山州等蠶業聚集發展區,在國家取消鮮繭收購資格審批等蠶業發展新形勢下,著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創新摸索出“公司+共育戶+農戶”、“公司+基地+農戶”、“政府+企業+種養大戶”等經營模式,強化公司與蠶農間的利益聯結,加強技術支持服務,提高了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2016年,全省發展10畝以上種養大戶8萬戶,30畝以上家庭農場2600戶。
三、產業扶貧深入推進成效初顯
商務廳等部門將推動繭絲綢行業發展與精準扶貧工作緊密結合,著力增加蠶農收入,促進早日脫貧奔康。2016年,商務廳牽頭編制《四川省繭絲綢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將發展繭絲綢產業助力精準扶貧納入規劃重點任務。農業部門大力配套政策、資金、項目支持,規劃建設的40個蠶桑基地縣中,有26個屬于“四大片區”貧困縣、少數民族縣、艱苦邊遠地區縣暨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范圍;指導698個將蠶桑作為主導產業的貧困村制定蠶桑產業扶貧規劃;大力推廣“涪城模式”,建立利益聯結和生產保障機制,讓企業與蠶農共享產業發展成果。科技廳定點指導廣安市武勝縣、巴中市平昌縣發展蠶業生產,加強技術服務。宜賓市緊緊圍繞“拉長一根絲、做優一粒繭、開發一株樹、盤活一片地、富裕一方人”產業發展思路,以產業精準扶貧為抓手,立足丘陵山區農業實際,探索出“一人兩畝桑,脫貧奔小康”的精準扶貧模式,截至2016年末,蠶桑產業已助推當地23個貧困村脫貧退出,幫助3300余戶貧困戶脫貧。南充市嘉陵區、閬中市、儀隴縣等縣(市、區),建立每個面積500-1000畝的蠶桑脫貧奔康產業園區。宜賓市興文縣石海繭絲綢公司通過強化小蠶共育,推廣省力化養蠶,抓好蠶農技術培訓等舉措,帶動當地養蠶戶人均增收409元。
四、工業加工轉型升級邁向高端
全省繭絲綢行業專注轉型發展,推進技術改造,優化產品結構,行業發展質量效益提升。四川依格爾、南充金富春等行業龍頭企業加大設備升級改造力度,產品研發生產能力增強,開發出人絲提花、天絲緞等40多種新產品。南充宏興絲綢首次開發出彩色雙宮絲并出口歐洲。六合、安泰、銀海等一批骨干企業開發出復合型、差別化、功能性高檔真絲綢產品。以南充尚好桑茶、南部勁椹食品、德昌元坤公司、內江締鉑酒業等企業為代表開發的桑葉茶、桑葉粉、果汁飲料、桑椹酒等高附加值產品延長了產業鏈條,拓展了發展空間。
五、市場拓展對接產需開拓空間
政府積極引導,企業主動出擊,四川絲綢營銷多點發力,銷售市場向外拓展。商務廳連續三年組織繭絲綢企業開展“川貨全國行”活動,2016年4月,組織48家繭絲綢企業赴蘇州參加“第五屆中國蘇州文化創意設計產業交易博覽會·2016絲綢蘇州”展會,考察對接國內重要紡織品交易中心中國東方絲綢市場,推動四川絲綢進展會、進市場,促成交易額1.76億元;12月,組織成都蜀都繡娘等三家繭絲綢企業參加在京舉辦的“2017川貨新春大拜年”活動。南充市成功舉辦全國繭絲綢產業發展峰會暨產銷形勢分析會。依格爾公司在西安、都江堰、松潘等旅游景點新建絲綢文化館或絲綢精品館。南充六合集團立足“百年六合”品牌,整合絲綢文化、特色旅游和產品營銷資源,促進產品銷售。南充銀海絲綢等企業運用電子商務、電視購物等營銷手段擴大市場。南充市11家繭絲綢企業和成都古蜀錦研究所參加第十七屆中國國際絲綢博覽會。春鵬絲綢、郫縣徐記繡坊等企業參加2016成都時尚絲綢服裝博覽會和首屆大學生蜀繡文化藝術節。
六、品牌培育提升影響再結碩果
2016年,全行業深入貫徹實施品牌戰略,努力提高四川絲綢產品知名度和附加值。新增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2個、四川省著名商標4個;安泰繭絲綢集團等8家企業產品獲評“第十二屆四川名牌”;綿陽、宜賓和南充市、寧南縣獲評為“中國優質繭絲生產基地”,鹽邊縣獲得“中國果桑之鄉”稱號;成都錦門絲綢商貿旅游小鎮獲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在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2016年品牌價值評價中,寧南縣南絲路集團品牌價值達3.49億元。經商務廳推薦,天府蜀繡公司和成都蜀錦織繡博物館參加省政府在外交部舉辦的“開放的中國:看四川,看世界”全球推介會,向全球推介四川絲綢文化和產品。
七、科技創新支撐發展提升動能
通過培育創新主體,強化“產、學、研、用”結合,全省繭絲綢行業科技水平得到提升。寧南縣南絲路集團與省絲科院等單位合作籌建繭絲綢產業技術研究院,綿陽天虹公司與西南大學合作建立省內首個蠶桑產業院士工作站---綿陽市蠶桑產業院士工作站,依格爾公司等重點企業建立完善企業技術中心。2016年,全省啟動新一輪蠶桑絲綢行業科技創新產業鏈示范工程,攻克了蠶品種選育、桑樹病蟲害防控、多元復合交織提花綢紡織、絲綢數碼印花等一批關鍵共性技術。省絲科院、省農科院蠶研所等單位承擔的兩個繭絲綢項目榮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省絲科院的“自動化煮繭新工藝及設備研究”被科技部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評為“中國好技術”,在全國繭絲綢主產省(市、區)廣泛推廣應用。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光電傳感器是采用光電元件作為檢測元件的傳感器。它首先
近年來,中國經濟運行面臨著國際環境持續惡化和國內改革
2016年,中國高純生鐵行業產能400萬噸,高純生鐵產量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