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河君或為申請復牌作最新部署。
2015年5月20日,漢能股價在開盤后75分鐘,遭遇洗倉式下跌。從開盤時的7.35港元最低跌至3.88港元,跌幅高達46.95%,幾乎被“腰斬”。當天公司立刻申請停牌止跌,但這一停就是近兩年時間。在此期間,漢能一直為復牌不懈努力。
據港交所資料顯示,3月22日大股東李河君旗下公司漢能移動能源控股,場外增持漢能3.25億股,每股作價5.188港元,涉資約16.85億元。漢能移動能源控股所持好倉由47.3%增至48.1%;李河君同日自愿披露,其持有好倉權益達74.47%。
目前漢能終于迎來了復牌的希望,1月23日證監會就漢能復牌提出兩項要求:前主席李河君和四名現任獨立非執行董事趙嵐、王同渤、徐征及王文靜,同意不會就證監會申請取消他們擔任董事的資格提出抗辯,及李河君亦同意不會就證監會申請法庭頒令,要求他促致及保證支付應收款項提出抗辯;及刊登一份披露文件,當中須提供有關該公司、其活動、業務、資產、負債、財務表現及前景的詳細資料,以解除證監會的疑慮。
值得注意的是,漢能須提交提交這份披露文件,但是證監會董事局不保證會同意漢能復牌。
根據華商韜略梳理的資料,漢能暴跌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1、李河君曾表示公司股價飆升,是因為滬港通開通的利好,但有人認為是他自己或找人積極購買股票推高的,他是漢能股價猛漲中的最大買家,這令他成了賬面上的“中國首富”,也導致漢能股價虛高,為暴跌埋下伏筆,還讓他有操縱股價嫌疑。
2、作為當時漢能薄膜發電集團董事長,李河君在股票大跌前曾進行了大規模做空來進行套利。不過這點遭到了李河君的堅決否認,他指出,惡意做空是國際機構所為。漢能曾進行了多次調查,但未能找出“做空”元兇。
3、李河君的資本運作手法和產業布局,以及漢能薄膜發電自身的業務真實發展狀況和盈利模式,都令投資者擔憂。有報道披露,借殼上市后的漢能業績平平,有61%的營收依靠向母公司漢能集團或者分公司銷售產品,母公司成了漢能薄膜發電最大的應收賬款方。就是這種左手倒右手式的關聯交易,使得漢能薄膜發電的真實業績備受質疑。
4、投資者對光伏行業存在信任危機,認為該行業普遍有嚴重的債務問題。
對于市場的種種猜測,漢能曾發表聲明稱,并不知曉股價暴跌原因,同時強調公司不存在貸款逾期、董事長減持和對賭之類的金融衍生交易。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截至2016年底,我國65周歲及以上人口15003萬人,占總人1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是研究人
隨著近一兩年大泉州各個地區房地產市場的持續升溫,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