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研制出人造子宮,讓早產羊羔得以在其中存活并持續發育。如果進展順利,這一發明或有望在3至5年內展開人體實驗,用以提高早產兒存活率。
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研究人員用塑料做成類似子宮的容器,在其中注入溫水和鹽,模擬孕期子宮羊水。從母體剖腹取出的早產羔羊被立即置入人造子宮中,如在母體內一樣吸入并吞下其中液體。人造子宮接有專門管道,每天注入定量“羊水”,確保生活其中的羊羔獲得新鮮供給。
不同于母羊體內的胎兒,實驗羊羔沒法從母體中汲取氧氣和養料,而是通過臍帶與特制“機器胎盤”連接實現血液氧合。這一過程中,羔羊的心跳將“用過的、廢舊”血液擠壓到機器中,更新之后回流到羔羊體內。
“我們以一動不動、大多時間在睡覺的微小胚胎開始實驗,”研究參與者埃米麗·帕特里奇說,“四周時間里,我們看到這個胚胎睜開眼睛、長出羊毛,在羊水中唿吸、游泳。”
共有8頭早產羊羔用于人造子宮實驗,其中5頭相當于23周人類早產兒大小,另外3頭孕周略長。它們全部正常發育,血壓和其他健康指標穩定,在人造子宮期間沒有其他并發癥。
研究人員稱,整個體系試圖模擬真實子宮,延長23周至24周早產胎兒待在模擬母體內的時間,從而提高它們的存活率。相關研究發表于《自然·通訊》雜志。目前,研究團隊已經與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開始商談,希望能在3至5年內展開人體實驗。他們稱,無意取代人體子宮或挑戰胚胎生存極限,只希望探索更好方法照顧過早出生的胎兒。
英國廣播公司引用數據報道,孕期23周之前出生的早產兒存活率幾乎為零,23周早產兒存活率為15%,24周存活率為55%,25周存活率為80%。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農村金融體系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農村金融體系行業的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
旅游休閑類網站行業研究報告中的旅游休閑類網站行業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