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最大晶圓制造商中芯國際(SMIC)積極宣示在 2017 年中將沖刺 28 納米制程,并且進一步擴張產能。但是,從日前所提出的財報顯示,其 2016 年第 4 季的 28 納米制程營收,僅占整體營收的 3.5%,相較晶圓制造龍頭臺積電 2016 年財報中所揭露,臺積電 28 納米以下先進制程占據晶圓代工營收的 56%,其中 16/20 納米制程、28 納米制程各占營收的比重為 31%、25% 的情況來說,外資認為,中國發展高階制程還有一段長的路要走。
就全球市場來觀察,根據統計 2016 年中芯國際 28 納米晶圓產能,全球占比不足 1%,與 28 納米制程市占率分別為 66.7%、16.1% 與 8.4% 的前三大晶圓制造廠商商臺積電、格羅方德 (GlobalFoundries)、聯電等企業相比,仍有相當大的差距。
根據外電報導,雖然中芯國際的 28 納米處于快速成長階段,預期 2017 年底在 28 納米的季營收占比將接近 10%。但從產品規格來分析,其多偏向中低階的 28 納米 Ploy/SiON 技術,而在高階的 28 納米 HKMG 制程的良率一直不如預期的情況下,中心國際在 2017 年能否在 HKMG 制程上如預期放量成長,乃是外界觀察重點之一。
投資機構德意志銀行前不久就發布研究報告表示,中芯國際的 28 納米晶圓不論在回報率、價格及毛利上都遇到挑戰。因此,預期 2017 年到 2019 年 28 納米晶圓將經營虧損。同時,雖然客戶未來 3 年對 28 納米晶圓的需求強烈,但中芯國際的 28 納米晶圓生產緩慢,高階技術門檻令其生產線缺乏競爭力,產品將持繼降價。
此外,在聯電獲準授權 28 納米技術給予子公司廈門聯芯集成電路制造之后,聯芯的 28 納米預計 2017 年第 2 季開始導入量產,將搶攻中國手機芯片市場。而在預計在廈門聯芯進入 28 納米制程之后,展訊、聯發科這兩大 IC 設計大客戶會陸續轉移 28 納米生產訂單至廈門聯芯。同時,因為聯電的良率明顯比中芯國際的穩定,而這個制程又是中端手機芯片和高端網絡芯片的所采用的主力制程。因此,屆時廈門聯芯勢必會搶奪中芯國際的市占率。這對于中芯國際來說,則又增加了一個需要面對的問題。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短切玻璃纖維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短切玻璃纖維行業的
紙幣清分機研究報告對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法進行全面的闡
“十三五”規劃對“十二五”規劃實施情況進行全面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