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整形美容亂象
臨近畢業季,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進整形醫院,希望通過提升“顏值”為面試吃一顆“定心丸”。近日,天津市一家醫院的醫學整形外科為應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整形美容熱潮,開設“大學生就業整形專場”,引發廣泛關注。“顏值熱”的背景下,火爆的整形行業究竟現狀如何?背后又存在哪些風險需要警惕?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假冒美容針劑觸目驚心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互聯網+醫療美容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最近幾年,我國整形美容人數持續快速增長。2016年,我國整容人口規模已達到850萬人,且這一需求還未得到充分釋放,仍有很大增長空間。
據一些開設整形美容專科的醫院透露,每當暑假來臨,學生群體前來咨詢、就診的人數都是平時的3至5倍,學生群體整形手術量增長超過200%。天津市元和醫院醫學整形外科主任劉曉飛介紹,當下,在校園一族的整容熱潮中,最為走俏的是微整形,因為與手術美容相比,微整形美容創口小甚至無創,格外受學生群體的青睞,已成為學生塑造高顏值的一種流行方式。流行背后難免有暴利的驅動。在暴利的驅使下,整形行業從招生、培訓、推銷、服務到藥品銷售,已經形成一條亂象叢生的產業鏈。
近日,重慶市公安局打假總隊、重慶市渝北區公安分局經偵支隊聯合重慶市、渝北區食品藥品執法監督管理部門就聯合查處了多個醫療美容“黑窩點”,現場查獲一批未經國家批準進口的肉毒素(18盒)、玻尿酸(91盒)等美容藥品,搗毀銷售窩點6處,抓獲犯罪嫌疑人4人。
警方調查發現,4名犯罪嫌疑人購買一支肉毒素的價格為500元,轉賣給客戶則高達1500元至2800元不等,并給負責注射肉毒素、玻尿酸的工作人員每支提成500元。查獲的這些美容店都沒有《醫療衛生機構執業許可證》《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藥品經營許可證》等證照,負責注射的工作人員也無《醫師執業資格證》,只是美容院的普通職工。目前,國內允許使用兩個品牌的肉毒素,犯罪嫌疑人嫌利潤太低,便通過網絡購買韓國的肉毒素給消費者使用,每支的利潤均在1000元左右,有的甚至超過2000元。
有媒體進行過統計,通過在中國裁判文書網搜索,獲得99份涉及“整形”及“假藥”的刑事裁判文書,而這99份刑事裁判文書涉及158名被告人,除3起非法行醫案件外,其余均為生產或銷售假藥案。這些判決書中提及的假藥至少有83種,銷售范圍遍及全國,且絕大多數都為微整形注射針劑,包括肉毒素、玻尿酸、溶脂針和美白針等,無論是涉及的品牌還是種類都很繁雜。
記者聯系到一位整形醫院的資深顧問,她告訴記者,市面上整形工作室聲稱藥劑是從正規渠道拿到的,這根本不可能,以現在最火最高端的玻尿酸歐洲針劑“喬雅登”為例,在醫院都是有批文的,分為精致和雅致兩種,價位在12800元到14600元一支。很多工作室卻分為1號、2號、3號、4號、5號等。“僅2016年,中國一些地方就查處了約8萬噸假冒歐洲喬雅登公司的針劑。”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中研普華通過對EPS電源行業長期跟蹤監測,分析EPS電源行
IC設計研究報告對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法進行全面的闡述和
干燥綜合癥藥物行業研究報告中的干燥綜合癥藥物行業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