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誕生三十余年,還是一項很年輕的技術,它往往給人以十分現代、時尚的印象。其實,3D打印還在一些低調、古老的領域發光發熱,創造著科技與歷史交相輝映的奇跡,這便是3D打印在文物與考古界的應用。
3D打印誕生僅僅三十余年,還是一項很年輕的技術。在這短暫的發展歷程中,3D打印制造出了新式的交通工具,先進的高端武器,炫酷的游戲模型等等,給人以十分現代、時尚的印象。不過除此之外,3D打印還在一些低調、古老的領域發光發熱,創造著科技與歷史交相輝映的奇跡,這便是3D打印在文物與考古界的應用。
去偽,3D打印為文物建立完整的數字檔案
去偽存真可以說是概括了文物保護工作的主要內容。而3D打印正是兵分兩路,從去偽和存真兩方面來發揮作用的。讓我們先來看看它是如何去偽的。
先臨三維是國內文物數字化保護的先鋒和中堅力量,自2009年起,就開始和諸多博物館、私人收藏家合作,3D掃描了300多件文物珍品,包括高古玉、商周青銅、秦漢石雕、盛唐陶瓷、宋代雕塑、明清建筑等,西安大漢十六品雕塑的數字化保存、龍門石窟等便是其中典例。對這些文物進行3D掃描,不僅能為文物保護研究建立完整、準確、永久、真實的三維數字檔案,還能通過數字記錄的方法為文物保護提供檢測和修復依據。通過完整存錄文物數據,強力打擊了各種文物造假、盜竊行為,減輕了文物被盜贗品泛濫的現象。
存真,3D打印生動還原殘缺的文物古跡
較之于去偽,3D打印目前在文物保護領域施展更多的還是其存真的能力。
美國哈佛大學閃族博物館的考古人員曾從伊拉克的古城約爾干挖掘出一座古剎遺址。這個古剎中的神器破損嚴重。考古人員從中挑選了一只陶瓷獅子。這只陶瓷獅子身體大部分都已損壞,只有前爪和后肢還保存完好。經過幾輪的挑選,他們以為,賓夕法尼亞大學收藏的一只同時代、保存完好的陶瓷獅子,大概與手頭的殘片有幾分類似。所以,經過3D掃描和打印,他們克隆出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獅子,然后,將獅子切割成幾個部分,與破損的陶瓷獅子進行拼合,以此來修復破損文物。
3D打印不僅能修復單個的文物,甚至還能生動還原已經消失的古跡。始建于1914年的The Lay Dam是美國最古老的水電站之一,在其周圍曾有一個30幾戶人家的村落。借助該水電站的設計圖紙和檔案記錄,以及生活在該村子的祖先留下的照片,阿拉巴馬大學考古工作辦公室的研究人員利用3D掃描和3D打印技術重建了這個古老小鎮。研究人員認為,3D建模將考古學,歷史學和人類學融合在一起,讓人們能夠直觀地看到過去。
3D打印在文物與考古界的應用,是科技與歷史、現代與古典良性融合的典范。這諸多成功的案例告訴我們,只要運用得當,高新科技不僅可以為人類開創未來,還有助于守護過去。隨著技術的不斷改進,3D打印還會為文物考古事業做出更多的貢獻。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面臨的機遇以
絕緣子避雷器是輸變電設備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與國民經
中國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
光伏建筑一體化,是應用太陽能發電的一種新概念,將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