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是大學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是學科建設的基礎。一個合理的專業由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和專業人員等構成。其中培養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各級各類專門人才。長期以來,在社會公眾的印象中,一所大學的學科與專業,往往以多取勝,多多益善。中山大學逆向而行的用意何在?校長羅俊稱,是為了完善人才培養體系,解決專業總量過大,調整專業設置是當務之急,必須“大幅的縮減,相近的專業一定要整合”,爭取從現有的125個,減到80個以內。
專業的設立應有理有據。2012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顯示,“高等學校的專業設置和調整,應適應國家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遵循教育規律,正確處理需要與可能,數量與質量,近期與長遠,局部與整體,特殊與一般的關系……”這些要求看似具體而明確,但實施起來可能不易把握。
在操作層面,隨著大學擴招,我們一度出現過“大干快上”的局面。一些高校眼高手低,沒有客觀準確地考量自己是否具備開設某一專業的條件,僅僅為了招生規模和經濟效益,“拍腦袋”設置的專業,帶來的后遺癥很多;有的高校看到某行業和領域熱門,高估其市場前景和社會發展,設置了看似熱門而前景黯淡的專業,學生畢業即失業。正如羅俊校長坦言,有的專業不是為學生而設,因教授而設,有的專業缺乏學科支撐,這顯然與通識教育、大類培養的理念南轅北轍。
專業取舍應審時度勢。專業設置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根據變化了的實際及時調整甚至撤銷,是必須的。專業調整在國外大學非常普遍,尤其是應用技術型大學,他們的自主權很大,專業調整非常靈活。高校根據社會需求,可能新開設牙齒矯正、農作物培育等實用專業。另外,他們非常注重培養復合型人才。比如財務專業,他們不僅教財務、經濟、統計方面的課程,還可能加入互聯網、智能制造方面的課程,有助于學生和企業設置的崗位的無縫對接。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專業的指揮棒作用,有利于人才培養的高質量和多樣化。
專業設置“關停并轉”,應該不算小賬算大賬,一心向著學生的成長成才,體現對高教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的高度尊重。另一方面,這也用足了被賦予的辦學自主權,更彰顯了一種辦學的理性自覺和高水平大學恪守的社會責任,將有利于實現真正的向教育回歸,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朝著內涵發展和特色化發展,避免千校一面和求大求全。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中國土地一級開發及重點城市房地產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咨詢預測
土地一級開發及重點城市房地產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
金屬陶瓷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動漫外包市場發展面臨巨大機遇和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