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筑正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長,未來三年將占新建建筑的半壁江山?!吨袊髽I報》記者近日從住建部獲悉,《建筑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已正式實施。該規劃提出了建筑業未來5年的總體發展目標,其中到2020年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將從2012年的2%提升至50%,新開工全裝修成品住宅面積達到30%,綠色建材應用比例達到40%,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到15%。
對此,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億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幾年內,綠色建筑將成為建筑業發展的新潮流。”
綠色建筑迎來行業大發展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建筑業總產值為193567億元,同比增長7.1%,增速略有回升。從新開工項目情況看,全年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493295億元,同比增長20.9%。業內人士分析,我國建筑能耗的總量逐年上升,在能源總消費量中所占比約34%。發展綠色建筑將成為大勢所趨。
目前,我國已經有不少房企開始涉足綠色建筑領域,如萬科、萬達、綠地等均在綠色建筑上開始發力,更有部分企業從較早前就開始專注綠色地產,推出的住宅產品滿足健康、環保、舒適、節能的綠色指標,朗詩綠色地產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目前,我國已經建成的綠色建筑約有2000座,主要集中在江蘇、廣州、山東、北京、上海等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中彩建工園林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劉佐華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人們對未來住宅舒適、健康、經濟等個性化要求越來越高,綠色建筑將會進一步普及?!?/p>
“我國綠色建筑發展很快,節能建筑剛性要求嚴格,新建項目基本都要求執行綠色建筑標準,但目前綠色建筑機制還不完善,主要靠政府推動。”住建部總工程師陳宜明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據他介紹,綠色建筑以每年翻番速度發展。
綠色建筑作為建筑行業的增量市場,將迎來行業的大發展。在江億看來,綠色建筑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將融合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全面實現節能、節水、節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全面提升綠色建筑的質量,使綠色建筑更加生態和人性化。這不僅給相關產業帶來了融合發展的機遇,也使建筑產業本身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全產業鏈
陳宜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綠色建筑從規模、數量和運行質量上,都與消費者對住宅品質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以2015年為例,獲得綠色建筑標識評價的項目總面積占城鎮竣工項目總面積(包括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比例不足5%,獲得運行標識的綠色建筑總面積占綠色建筑總面積的比例約5%。
在陳宜明看來,綠色建筑的推廣任務依然十分艱巨。陳宜明建議,各級政府應該創新理念,采取積極措施引導各行各業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特別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治理霧霾的當下,更要拓寬視野,創新思路,把綠色建筑推向更高的發展水平。
“綠色發展理念應該貫穿于建筑全生命周期?!崩试娋G色地產合肥公司總經理馬迅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綠色建筑的技術標準、工藝體系、政策舉措,與建筑的規劃設計、施工生產、材料開發、拆除回收等各環節是割裂的,沒有形成一套相互支撐、協同配合的工作體系。對此,馬迅建議要加強對省級地方綠色建筑發展總量和激勵政策的總體把握,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把綠色發展要求納入城市規劃,注重向社會大眾推廣綠色建筑。此外,還要利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構建綠色建材公共服務系統,加大綠色建材示范工程、產業化基地建設力度,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的發展和“綠色”升級。
“現階段我國建筑業總體上仍沒有改變粗放的生產方式,建筑耗能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軟肋。”劉佐華也認為,要解決建筑領域高耗能問題,應積極推廣綠色建筑和建材,這方面的市場前景值得期待。
對于綠色地產的未來發展前景,馬迅非常期待,他表示,“關鍵在于要有創新理念。只要我們能給客戶提供足夠好的產品,客戶一定會愿意為這種好的產品來買單?!?/p>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防霧霾口罩市場發展面臨巨大機遇和
中央商務區建設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
融資租賃擔保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融資租賃擔保行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