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將每年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比作是生物技術行業的“超級碗”。在這場抗癌領域的年度盛會里,無論是大型藥企,還是初創新銳,都紛紛將自己最為耀眼的臨床試驗數據公之于眾。業內資深投資人也從摘要出爐的那一刻起,細致地研究這些臨床數據,尋找未來之星。
一家名為南京傳奇生物科技(Nanjing Legend Biotech)的公司乍看之下在諸多與會者中并不起眼。然而,在南京傳奇公布其CAR-T療法的數據后,所有人都為之驚艷——“在一項有35名復發性或耐藥性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參與的臨床試驗中,該療法的客觀緩解率達到了100%。”
“他們的數據非常出色,”腫瘤領域的知名獨立投資人Brad Loncar先生說道:“腫瘤免疫療法是個技術活,這家公司證明他們正處于行業的前列。”
更多人意識到,南京傳奇只是中國正在快速崛起的生物技術與醫藥行業的一個縮影。隨著投資的不斷加大、人才的不斷涌入、洞見的不斷積累,像南京傳奇這樣來自中國的新銳,未來只會越來越多。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過去十多年里,在相關政策的大力扶植下,中國的生物技術與醫藥行業發生了快速轉變。舉例來說,2008年起,中國啟動了“千人計劃”,引進在海外接受過學術訓練的人才,帶動中國多個產業不斷發展;最近幾年,CFDA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致力使在研新藥更快、更容易從實驗室走向臨床;此外,在主要的幾個都市圈,大量科學園區正不斷破土而出,鼓勵初創公司蓬勃發展。這些有利政策如同強心針,讓生物技術與醫藥行業的整個生態圈變得生機勃勃。
在多項扶植性政策不斷出爐的同時,中國的醫藥市場也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目前,中國醫藥市場排名已高居全球第二,但這還遠不是它的完全潛力。據估計,到2020年,該市場預期將比2015年擴大一倍。在中國醫藥市場欣欣向榮之際,我們也看到了本土生態圈的諸多可喜變化。首先,許多中國企業與默沙東(MSD)、禮來、Tesaro、Incyte等知名海外公司展開合作,在中國研發創新藥物。再鼎醫藥(Zai Lab)與Tesaro共同研發niraparib的合作就是這樣一個案例;其次,中國的本土科研、開發、服務能力得到了大量投資,基石藥業(CStone Pharmaceuticals)獲得的1.5億美元A輪融資、信達生物制藥(Innovent Biologics)完成的2.6億美元D輪融資、以及藥明康德集團企業明碼生物科技完成的B輪7500萬美元融資,也是近期的幾個例證;此外,像藥明康德這樣的一體化能力與技術平臺,也能助力合作伙伴降低研發成本、縮短研發周期、提高研發產能,為行業帶來了研發上很大的靈活性。這種充滿活力的創新研發氛圍,對中國本土的生物技術與醫藥行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與推動作用。
說起生物技術與醫藥行業的成功要素,信達生物制藥(Innovent Biologics)的首席運營官周勤偉博士的回答是“人才,人才,還是人才”。這名在禮來公司有著超過20年經驗的專家去年選擇海歸。他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歸國,中國的人才庫會越發充實。”
這一點也得到了業內的共識。奧博資本亞洲(OrbiMed Asia)的聯合創始人及資深董事總經理王健博士指出,“千人計劃”為中國的生物技術與醫藥行業帶來了格外的益處。王健博士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獲得了博士學位,并在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獲得了MBA學位。像周勤偉博士、王健博士這樣了解世界領先的新藥開發流程的海歸,正不斷豐富著中國的投資界、產業界、學術界,加速中國與世界接軌。
天時、地利與人和助力下的中國生物技術與醫藥行業,在新藥開發上已經取得了諸多好成績:百濟神州(BeiGene)的在研新藥BGB-3111已啟動全球3期臨床試驗、華領醫藥(Hua Medicine)近日啟動了全球首個葡萄糖激酶激活劑單藥3期臨床試驗、和黃中國醫藥科技(Chi-Med)的結直腸癌新藥fruquintinib更是在3期臨床試驗中達到了所有主要和次要終點,并已向CFDA遞交上市申請。這些在中國創新土壤上結出的成果,讓我們感到無比欣喜。
不可否認,對于崛起中的中國生物技術與醫藥行業,發展道路前方還有不少挑戰。但在這個行業發展的黃金時代,擁有豐富資源、資本、資質的中國,終有一日會帶來“中國智造”的新藥,并將它推向全球,造福全世界的患者。這是時代浪潮前進的方向。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養生旅游產品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
產業用紡織品研究報告對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優碳鋼市場發展面臨巨大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