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錢換流量行不通 靠打賞吃飯的直播行業如何生存?
過去一年多時間中,直播被資本裹挾著經歷了高速發展期,但曾屬行業一流的映客賣身意味著靠燒錢賺流量的方式已經走不下去了。
即使在直播最火熱的時候,其問題一直都沒遠去:一方面,直播平臺的帶寬成本以及簽頭部主播的成本居高不下,一些平臺在主播上的花費就上億元;另一方面,千篇一律的網紅臉以及才藝展示,用戶如果失去新鮮感,打賞就會下降,靠著用戶打賞抽成能否讓直播平臺長期生存下去。用戶打賞額度下降的情況已經在發生了。垂直媒體《今日網紅》的數據顯示,從2016年10月份到2017年3月份的半年中,用戶打賞的高峰在去年12月,2017年開始呈現下滑趨勢。這還只是問題的一小部分,更嚴重的還在后頭。直播行業已經到了必須改變才能更好生存和發展的時刻,從各個直播平臺近期的動向來看,B端的產業聯合是個機會。
用戶打賞的新變數
在騰訊NOW直播的年度發布會上,天奇阿米巴創投基金投資合伙人魏武揮給出了一個悲觀的結論:如果靠打賞支撐,直播行業已經走到盡頭。他指出,直播行業用戶的紅利已經結束,如果只靠打賞支撐,直播難以成產業。其他行業的企業并沒有意識到直播給他們帶來的價值,直播就會變成自娛自樂、自嗨。即使作為一眾主播和網友自娛自樂的平臺,直播未來的路也不太好走了:一方面是政策監管,另一方面是諸如蘋果對直播打賞“分三成”這樣宏觀環境變化。
此前,一些直播平臺上出現主播吃燈泡、曬裸照等亂象。而政策的完善基本堵死了主播靠違法違規行為搏出位的路徑。文化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相繼發布《網絡表演經營活動管理辦法》、《關于加強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管理的有關通知》,如果主播做出違法違規行為,主播和平臺很容易被查處。但主播數量越來越多,沒有博眼球的內容,已經很難成為紅人了。如果連人氣都沒有,打賞更是無從談起。蘋果打賞的新規則,讓主播和平臺的實際打賞收入縮水。蘋果實行打賞抽成32%的新規則之后,用戶打賞1000萬就意味著蘋果要分走320萬元。
打賞額度的降低、主播難以搏出位以及蘋果的抽成,都讓靠打賞獲得營收的直播平臺存在不少的變數。如果沒有資金來源,恐怕很多“燒錢”的直播平臺連像映客一樣賣身的機會都沒有,只能坐等倒閉。直播平臺的倒閉已經在發生了。今年年初,光圈直播因為A輪融資不利,官網停止服務,App從應用商店下架。據自媒體瑞萊觀點統計,去年年底,愛鬧直播、網聚直播、美瓜直播、貓耳直播等10余家直播平臺。
直播,內容的新出口
魏武揮認為,直播有很多流量,可做廣告,是否能夠給其他企業帶來更加具體的精準應用?這是未來一兩年需要探索的。直播最直觀的價值就是作為新的娛樂方式,能為娛樂產業帶來來什么。騰訊NOW直播、陌陌直播都開始了泛娛樂領域的探索。騰訊公司社交網絡事業群即通應用部副總經理吳奇勝表示,騰訊NOW直播將會幫助經紀公司的藝人有更好的成長通道,還會跟騰訊影業、企鵝影視更好的聯動,與優秀的生產者更好的融合,幫助他們有更好的上升通道。為此,NOW直播還會投入十億元專項資金和價值十億的騰訊資源。陌陌也有類似的探索,不過目前更多集中在音樂領域。據介紹,陌陌將投入千萬級資金,聯合BMG、太合音樂、華誼音樂、樂華娛樂等四家音樂集團為選拔出來的才藝播主提供從專屬單曲打造、線下演出、藝人培養到影視劇主題曲參演等一系列娛樂明星發展通道,為其增加曝光機會,拓寬職業發展道路,最終實現個人發展。
NOW直播和陌陌直播的邏輯是:直播和網絡視頻,電影,動漫一樣,是全新的娛樂方式,是全新的內容形式。直播平臺給藝人一個新的內容出口,如果可以成為造星的新方式,直播平臺就可以將營收擴展至娛樂產業的上游。作為內容的出口,直播還可以讓更多的產業收益,比如教育。網易精品課、瘋狂老師等在線教育平臺開始采用了直播授課的形式,老師在講課過程中,可以隨時獲得學生的反饋、答疑解惑。
此外,直播還可能與營銷結合。宣亞收購映客,業界一種解讀就認為映客將成為宣亞新形態公關、營銷的出口。不過,直播與其他產業的整合才剛剛開始。直播價值的顯現,還需要至少一兩年的時間。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粘玉米市場發展面臨巨大機遇和挑戰
裝飾裝修材料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