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最為核心的產品——iPhone ,依然收獲頗豐。而剩下的那些“明星產品”,就現在來看,依舊脫離不了對蘋果生態圈的依賴,更說不上能夠支撐起蘋果未來的營收了。
除了iPhone 還有什么能撐起蘋果的“霸業”?
兩個月前,蘋果發布了2017財年第二季度的財報。從數據本身的體量來看,蘋果的總體營收和凈利潤依然是處于群雄聚集的金字塔尖,500多億美元的營收比 Alphabet、微軟、亞馬遜等巨頭都高了一個層次;過百億美元的凈利潤也是羨煞旁人。盡管如今iPhone已經走到了第10個年頭,但它依然是蘋果整個營收的核心力量。數據顯示,上季度蘋果共售出5076.3萬部 iPhone,比去年同期的5119. 3萬部相比略有減少,幅度為1%。iPhone 為上季度貢獻了332.49億美元的營收,占據總營收的62.86%。
可以說,iPhone 仍然是蘋果所有產品中營收占比最高的一個。不過,與去年的64.93% 營收占比相比,iPhone 對蘋果總營收的貢獻已經出現了下滑。但這并不意味著蘋果整體業績的下滑,相反,蘋果在第二季度的總營收依然處于上升態勢。這是不是意味著除了iPhone ,蘋果的其他產品開始變得更重要了呢?如果單從這份財報的數據來看,沒錯,是的!
“服務”和“其他產品”,將成為蘋果新的發展方向?
來自蘋果服務和其他產品的營收都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增長。蘋果上季度的服務營收比去年增長了18%;而服務業務的營收占比,也比去年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從 9.29% 提升到了 13.3%。
單單是“服務”這一項,就已經足夠驚人!這項業務在過去 12個月里的營收為 266億美元,單獨拿出來足夠讓一家默默無名的公司躋身“財富雜志”前 100名 ,僅次于 Facebook (Facebook 營收為 273 億美元)。而由 iPod、Apple TV、Beats、Apple Watch、AirPods 以及即將推出的 HomePod 組成的其他產品業務,也不容忽視。盡管它的表現沒有“服務”業務那么驚人,但營收也比去年同期增長了 31%,達到了 115 億美元。這份業績足以輕松讓一家公司躋身“財富雜志”前 245 名,媲美玩具反斗城。
遺憾的是,蘋果并沒有在這兩類中披露具體的銷售明細。因此,我們很難界定在這兩個大項中,哪些產品會成為“后起之秀”。
蘋果的業務是一個整體
從賬面上來看,“服務”和“其他產品”將成為蘋果新的支柱。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根據Horace Dediu的看法,事實恐怕還真不是這樣。如果我們把這份財報與歷史數據加以對比,我們就不難看出,這些品類的增長往往與蘋果不斷更新的“附屬產品”密切相關。就拿 Apple Watch 來說,Apple Watch 的發售,成功地扭轉了“其他產品”不斷下滑的營收。而隨著 HomePod 的加入,Beats 耳機的不斷更新,“其他產品”的表現將會變得更加難以捉摸。
但這個是不是就意味著這些附屬產品可以支撐起蘋果的營收呢?很遺憾,不是這樣的。
如果我們仔細檢查“其他產品”和“服務”中所包含的產品信息,我們就會發現,這些品類有一個共同點:都和 iOS、macOS 的硬件有著極強的關聯性。他們都與 iOS 、MacOS 平臺密不可分。Apple TV 或許是個獨立于 iOS、macOS 的例外,但試問又有多少非蘋果用戶會考慮購買這款產品呢?而從 iPhone 本身來說,它貴就貴在它有 AirPods、有應用、音樂和 iCloud,甚至 Apple TV、HomePods 等一系列附屬產品和服務。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產物之間優秀的協調性和高度的整合,讓 iPhone 給蘋果帶來了數不清的用戶,還有讓其他人為之羨慕的品牌忠誠度以及品牌價值。
鑒于這樣的依賴關系,將這些業務從蘋果的主業務中分離是不明智的,因為這些業務無法獨立存在,他們是 iOS 和 macOS 這兩個平臺的附屬產品。換句話說,如果 iPhone 產品線和“其他產品”、甚至“服務”都是相輔相成的。任何一方表現的下滑,都意味著蘋果整體營收能力的下滑。這就是為什么蘋果“服務”和“其他產品”雖然獲利頗豐,但完全可以被我們忽視。因為你只需要關注 iPhone,你就可以抓住蘋果的命脈。所以說,蘋果的業務是一個整體。而蘋果設計、營銷的方式,就決定了我們無法把它的業務分割開來。對蘋果來說,其實有很多種講故事的方式:它可以把 App Store 和 AirPods 的銷量歸于 “iPhone 事業部”,也可以把所有的 iOS 服務和配件劃分到 “iOS 事業部”,甚至,他們完全可以按照“移動設備事業部”和“臺式機事業部”來講他們的營收故事。
作為普通人,在蘋果財報這件事上,我們唯一能夠確信的是,蘋果這個大帝國,暫時還倒不了。因為他們最為核心的產品——iPhone ,依然收獲頗豐。而剩下的那些“明星產品”,就現在來看,依舊脫離不了對蘋果生態圈的依賴,更說不上能夠支撐起蘋果未來的營收了。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iPad未來如何定位?輔助蘋果服務業務發展或許是個好歸宿 對于蘋果來說,iPad如今到底應該處于一個什么位置呢?從長遠i...
中國惠普低調處理鍵盤記錄漏洞 用戶隱私和信任遭遇嚴峻考驗 “你有惠普筆記本嗎?如果有,停下你手上所有事聽我說,I...
處于輿論漩渦中的樂視網將何去何從?在孫宏斌“聲援”賈躍亭后,樂視網于17日召開了2017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雖然此2...
鮮花電商花加陷融資造假漩渦 宣布融資上億只為施壓投資人?鮮花電商一度成為資本的寵兒,但資本有些時候卻成了雙刃劍...
小米7或使用OLED屏幕 三星取代LG成為供應商 采用三星OLED面板 根據韓國媒體的報道稱,小米已經與Samsung DisplayO...
昨日,又有諾基亞8的諜照外傳,如果這張諜照是真的,諾基亞將使用類似三星Galaxy S8和LG G6那樣的寬屏窄邊框的設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