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便利店作為一種補充型零售業態會在一定程度上侵蝕掉部分傳統便利店尤其是夫妻店的蛋糕,但是遠遠談不上顛覆,然而無人零售的相關技術的升級落地,卻是一個大的方向。
2017年方過半,創投圈的 “風口”已經是換了一波又一波,共享單車接連交出了幾份尸檢報告, 共享充電寶的 “故事”許久沒了動靜。終于,在這兩周,資本與媒體迅速把 “無人便利店”架上了舞臺,使其成為被熱議、追捧的新主角。
這當然是一個足夠有理由火起來的話題。
去年年底,亞馬遜宣布推出名叫 Amazon Go的概念店,用戶掃描進店,自動結款,免去排隊、支付的操作,為 “無人零售”這個概念做足了鋪墊。而從今年六月底開始,先是 “F5未來商店”獲得了3000萬元的A+輪融資,緊接著,“繽果盒子”宣布已完成A輪融資,金額超1億元;傳統零售品牌娃哈哈大筆一揮,和深蘭科技簽了份 “3年10萬臺,10年百萬臺”的單子,聯手螞蟻金服推出take go無人店,阿里在造物節上曬出的 “淘咖啡”也在朋友圈里連刷幾屏。
資本涌入,巨頭布局, 好不熱鬧,已經被 “共享”霸占太久的創投圈顯然需要一個新的“IP”,因而一個被反復提及的問題是——
“無人便利店”會是一個真風口嗎?
無人便利店之所以讓人興奮,原因無外乎兩點:其一是在租金、人力成本的方面的優勢,其二是為消費者提供更便捷的購物體驗。
現有的無人便利店項目可以簡單粗暴地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以Amazon GO 、take go為代表的全智能型, 一類是以消費者自主取代收銀員的半智能型。
亞馬遜的Amazon GO ,打出了 “just walk out”的slogan,理想狀態是顧客在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進門后,拿上挑選好的商品便可直接出門,離開商店,顧客會收到賬單,而費用已經從其Amazon賬戶上劃走。整個過程中無需排隊結賬。
而國內無人便利店項目目前主流的方式是,在掃碼進門,選好心儀的商品后,需要將商品集中放置到收銀臺檢測區,再進行掃碼支付,繼而離店。
“租金、人力成本的大幅增長”被看作是“無人便利店”誕生的驅動因素,因此,可以看到,關于“無人便利店”的討論集中在了能不能大幅地節約成本,提升店面坪效上來。
繽果盒子的CEO陳子林給出了這樣的一個數據:
一個15平方米的繽果盒子,能提供超過800個SKU , 這與40平方米的傳統便利店所能承載的SKU相當,原因是繽果盒子里不設傳統便利店所有的倉儲備貨空間,而一般便利店需要至少4人維持運營,而繽果盒子,只需4個人就能維持40家店的運營,租金能節省大半, “運營成本卻不到傳統便利店的15%”。
但是,真的如此美好嗎?
更低的投入成本?更高的效率?
更賺錢自然是壓縮成本的最終目的,在一些無人便利店創業者看來,似乎只要盡可能地讓一定空間里擠進盡可能豐富的貨品,加施之智能識別、支付手段,就能輕松達成。然而,資深零售人超市老萬卻算了另外一筆帳:
就坪效來看,無人便利店并沒有優于諸如7-11之類的日系便利店,而目前20萬一個的便利店盒子(20平大小)的投入成本也遠遠高出了一家90平的普通便利店。雖然無人便利店在資金、人力成本方面確實能占據些優勢,但即使是4個人能維運40家店,或者按另一說法,2個人能維持7家店的運營,其硬件上的巨大投入,從很大程度上幾乎毫不費力地能夠覆蓋掉費心費力想要剩下來的租金、人力成本,從提升效率上來看,較于7-11等連鎖便利店也并沒有明顯的改善。
更便捷的消費體驗?
顯然,亞馬遜提供的是更為流暢的購物體驗,在掃碼進門之后,你甚至無需再掏出手機,安心選購商品即可,但是相對來說,其對于技術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更多產品選擇的,集合型讀取電子價簽進行結算的方式,依舊需要用戶進行 “支付”這個操作,這就意味著在結算臺一定會有一定程度的顧客滯留的情況出現。
更關鍵的是,為了追求 “租金的便宜”,現有的封閉式的無人便利店面積都不大。國內盒子們一般只有15平到20平,除去貨品占據的面積,能夠容納的人數本身已經是非常有限了,顧客能否快速地流通對于體驗來說非常重要。但是為了盡可能多地滿足用戶的需求,吸引用戶、提高客單價, “無人便利店”里有需要盡可能多的 SKU,而這又增加了用戶在選擇上的時間成本,如若高峰期碰到一位 “選擇困難癥”的朋友,店面內走不動身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想要不排隊?不存在的。你看,即使是面積高達167平米的Amazon go目前能夠完美運營的條件也是:店內少于20人,或者當他們移動緩慢時。
然而,我們需要把目光放得更長遠一些
“無人便利店”要想真正做到便利,高密度的鋪點是必須的,換句話說就是必須規模化。現有的 “無人便利店”項目,一個“店鋪”的投入成本從2萬到20萬不等,當 “盒子”的規模化生產得以成立的時候,其生產成本也是會隨之降低的。
然而,規模化不僅僅是對項目硬件設施生產的供應鏈提出了非常巨大的挑戰,同時,也對店內銷售商品的供應鏈有著很高的要求。而后者,不僅僅是依靠資本就能得到很好解決。
繽果盒子的背后依托著傳統零售商大潤發,Take go背后有娃哈哈、阿里,沒有“靠山”的“草根”創業者很難僅憑資本的支持進行迅速的擴張。而反過來說,手中不具備零售資源的風投機構,若是只給項目提供錢本身,意義也是不大的,除此之外,產品技術方面的研發費用也會是一筆巨大的花銷。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近年來,受到電商沖擊、商業地產租金上漲、消費需求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一些城市的傳統百貨店出現了閉店現象。不過,...
7月25日下午消息,蘇寧副董事長孫為民再度發表文章,稱京東直接黑蘇寧就好了,況且你黑蘇寧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次8...
全球假貨集散地日前,全國首例電商平臺起訴售假網店案件公開宣判,被告售假店鋪被判向淘寶網賠償人民幣12萬元。這一公...
海關總署日前公布了我國外貿半年報。據海關統計,2017年上半年,我國進出口額13.14萬億元人民幣,增長19.6%。其中,7...
縮骨功再現江湖最近,揚中出現了一名盜竊嫌疑人,他仿佛是練了縮骨功一般,可以從門縫中悄無聲息的來去自如,監控畫面...
相信有了年輕偶像鹿晗的加盟,那收視率一定是成成的往上漲!自從2014年《愛情公寓4》播完就有一大批小伙伴盼著《愛情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