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全球科技產業大變革,產生了巨大的積極影響。各國政府都將人工智能作為未來核心主導產業,列入遠期戰略規劃當中。
在政府、行業的積極推動下,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發展不斷加速,與各領域的融合也逐漸深入。醫療,就是當前與人工智能融合的典范之一,例如癌癥之類的重大病癥也有望因此在預防、篩查或是診斷環節得到突破。
騰訊覓影面世 首項技能是食管癌早篩
8月3日,在2017“互聯網+”數字經濟中國行·廣東峰會上,騰訊覓影正式面世。這是騰訊公司首個應用在醫學領域的AI產品。
騰訊覓影聚合了騰訊公司內部包括AI
Lab、優圖實驗室、架構平臺部等多個頂尖人工智能團隊,把圖像識別、深度學習等領先的技術與醫學跨界融合,目前主要應用于食管癌早期篩查。
目前我國早期食管癌檢出率低于10%。而騰訊覓影篩查一個內鏡檢查用時不到4秒,對早期食管癌的發現準確率高達90%。除了食管癌早期篩查,騰訊覓影未來也將支持早期肺癌、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乳腺癌等病種的篩查工作。
女性福音 北京羽醫甘藍發布宮頸細胞涂片智能輔助篩查系統
宮頸癌一直是女性健康的巨大威脅之一,如今,人工智能技術將助力宮頸細胞的輔助篩查。
日前,北京羽醫甘藍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發布了宮頸細胞涂片智能輔助篩查系統。據悉,該系統利用卷積神經網絡和計算機視覺中的目標檢測技術,自動分析宮頸數字化細胞病理涂片,檢測細胞涂片中存在的可疑病變細胞,并為醫生標出可能的亞型和可疑細胞位置。
為驗證診斷效果,由北京友誼醫院病理科、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等4位資深醫生組成的病理醫師團與該系統比拼,分別診斷7份宮頸病理涂片。最終,系統提交的診斷結果與4位醫師完全一致,整個過程不足20分鐘。
在準確率方面,該系統對相關高度病變的敏感性達99%,可以盡量避免宮頸癌前病變漏檢,大大減少醫生的工作量。
快速診斷 上傳照片即可判斷是否患皮膚癌
今年7月份,日本京瓷公司和筑波大學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合作開發出一種快速診斷皮膚癌的新方法,通過皮膚照片即可判斷是否患癌,且準確率高達90%。
日本媒體報道說,研究人員收集了4000張與皮膚病變相關圖片,讓人工智能系統通過深度學習掌握皮膚癌特征。使用時,醫生只需上傳皮膚照片,系統就能自動判斷是否患癌。
研究人員介紹,人工智能系統僅憑照片就能初步診斷皮膚癌,有助于癌癥的早期診斷。這一技術特別適用于異地診斷,為專業醫生短缺地區的居民提供幫助。京瓷公司計劃2019年度向醫院銷售相關診斷設備。
AI不足以代替醫生 但已能提供巨大幫助
目前,雖然人工智能技術與醫療行業融合日漸加深,相關的醫療AI產品也不斷面世,但是想要取代醫生還是不太現實的。
不過,在處理自動化任務、案例整合注釋、高效計算等任務上,人工智能可以為醫生們提供相當大程度的幫助。并且,醫院緊迫的時間往往要求快速的計算分析,處理能力,每分每秒都非常寶貴,人工智能醫療將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未來,隨著臨床實驗和研發的同時進行,人工智能醫療的技術水平將逐漸得到提升。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人工智能將推動醫院實現更高程度的自動化和智能化,造福廣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