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華爾街日報》撰文稱,滴滴出行已經大舉投資了全球各地的多家創業公司,它似乎表現得更像是投資公司而不是打車服務公司。它究竟值不值500億美元的估值呢?
滴滴大舉投資 估值合理性遭到質疑
大舉投資
正當Uber在試圖走出諸多丑聞的泥潭,減少經營虧損,它昔日的中國市場競爭對手滴滴出行則拿出數十億美元大舉投資全球各地的初創公司。滴滴近期公布了對三家打車應用的投資:中東和非洲北部的Careem、歐洲和非洲的Taxify和東南亞的Grab。今年年初,滴滴還投資了巴西的打車公司99。它還入股了美國的第二大打車服務Lyft和印度的Ola。該公司的觸角也已經伸向汽車搭乘服務以外:先后投資了中國最大的共享單車應用之一ofo和主流送餐應用餓了么。
在一些風險投資家看來,滴滴就是在做他們平常在做的事情——從投資者籌措資金,押注他們覺得有增長潛力的初創公司。而在另一些風險投資家眼里,滴滴是在效仿中國互聯網的兩個巨無霸阿里巴巴集團和騰訊的戰略。這兩家巨頭均投資了涵蓋諸多領域的海內外創業公司,其中包括滴滴。不管怎么樣,分析師和投資界都認為滴滴表現得不像是創業公司——盡管它是全球估值第二高的創業公司,估值達到500億美元,僅次于Uber。
“就一家還沒有實現盈利的公司而言,它確實表現得不大正常。”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教授王聰(Wang Cong音譯)指出,“未盈利的創業公司應當將所籌得的資金用于業務運營。”經過曠日持久的燒錢大戰,滴滴去年在中國市場擊退Uber。在之后的一年里,滴滴仍未實現收支平衡,更多地成了其它初創公司的投資者,而不是走在行業前沿的顛覆者。滴滴如今成了一種新型創業公司的代表,成了一種憑借規模和資本實力躍升為行業巨頭的快生型現象。這進一步佐證了互聯網行業贏家通吃的趨勢。投資者將他們的資金集中投在少數的巨型創業公司身上,寄望于能夠押中將來稱霸特定領域的公司(如社交媒體領域的Facebook或者電商領域的阿里巴巴)。
成立5年以來,滴滴通過風投、私募股權和債務融資共計融資超過150億美元,其中包括4月份的一輪55億美元融資——創下科技創業公司單輪融資額的歷史最高紀錄。該公司的總融資額甚至要超過Uber在7年里共計融得的120億美元。“滴滴是臺融資機器。”一位沒有投資過滴滴的風險投資家指出,“它最大的競爭優勢是它的巨額融資,而非它的技術。”滴滴坐擁大量的彈藥,在本土市場也占據統治地位。不過它現在比任何時候都需要證明其500億美元估值的合理性——就連它的擁護者也這么說。Uber近來陷入動蕩,Snapchat母公司Snap上市以后股價持續下滑,表明創業公司再受青睞,其命運也有可能會瞬間扭轉。
在公布那些投資交易的時候,滴滴表示,它的投資屬于戰略性投資,通過分享技術、產品開發和經營理念,公司可從它與全球各地的區域性贏家的合作關系中獲益。該公司稱,目前它在中國的日訂單量達到2000萬單。“我們很高興我們的投資者支持我們的這一戰略,認為這些選擇會帶來好的結果。”滴滴的發言人稱。
近乎壟斷的地位
在去年8月征服Uber以后,滴滴在中國本土市場占據近乎壟斷的地位。滴滴收購了Uber的中國業務,Uber則成了滴滴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約為18%。不過,對于滴滴來說,現在還遠未是慶祝勝利的時候。部分中國大城市針對電召車實施嚴厲的監管,致使符合資質的司機數量銳減,乘客下單量隨之減少。隨著Uber的出局,滴滴大幅減少補貼,并提高了部分服務的價格,因而引發了用戶的不滿和媒體的批評。根據移動數據監控網站Trustdata的數據,共享單車的日益流行也蠶食了滴滴的業務。
雖然滴滴在本土市場已經沒有強勁的競爭對手,但根據中國交通部的數據,該國目前的打車平臺超過130個。部分出租車公司——讓滴滴最頭疼的監管麻煩——正在強化它們的自有電召服務,同時也向監管機構投訴滴滴和Uber中國的合并交易。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最近表示,它的反壟斷部門已經召見滴滴進行會晤,正在調查該并購交易。滴滴方面表示,它正在與政府部門進行溝通。
為了未來的發展,滴滴也在投資人工智能技術,尤其是無人駕駛汽車——一個競爭幾乎跟打車服務一樣激烈的領域。投資者仍可能會押注該公司,畢竟它擁有著中國第一大出租車服務商的地位,還擁有龐大的戰爭基金。“中國創投市場的邏輯是,錢能夠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不管是人才、技術還是市場份額方面的問題。”一位滴滴投資者稱,“該市場越來越無聊了。”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近日,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深圳市2017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純電動乘用車最高每輛補貼2.22...
最近,一個新德里的NGO組織將Ola和Uber告上法庭。該組織依據印度《機動車法案》第67條,指控它們向乘客收費過高以及在...
去年7月28日,《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正式出臺,明確了網約車的合法地位I...
人民日報評網約車新政:不能因監管加劇打車難 在改革方向已明、頂層設計已定的情況下,應及時推進新政策落地 不知不...
網約車新政實施一年調查:打車難、打車貴重現?出租車網約車走向融合去年7月28日,《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
網約車“合法化”將滿一周年。去年7月28日,《關于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網絡預約出租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