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上市汽車企業紛紛對外發布了2017年半年財報,其中車企的營收狀況、利潤等方面也相繼浮出水面。
12家上市汽車企業發布2017年半年財報 營收利潤出現兩極分化
通過梳理上半年中國上市汽車企業半年財報后不難發現,在營收和凈利潤方面出現了兩極分化趨勢,而這種趨勢的主要誘因就是自主品牌車型銷量增長出現兩極分化。
近期,部分上市汽車企業紛紛對外發布了2017年半年財報,其中車企的營收狀況、利潤等方面也相繼浮出水面。
2017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市場累計產銷量分別為1,352.58萬輛和1,335.39萬輛, 同比增長4.64%和3.81%,產銷增速同比下降 1.83 和 4.33 個百分點。其中乘用車產銷量分別為 1,148.27 萬輛和 1,125.30 萬輛,同比增長 3.16%和 1.61%。
在中國汽車市場進入微增長的背景下,12家上市汽車企業的營業收入、利潤表現如何?營收以及利潤的上漲或下降的誘因究竟是什么?12家上市汽車企業的銷量究竟如何?在12家半年報告中有什么亮眼之處?
吉利汽車:營收、利潤翻番
吉利汽車上半年營業額達到394.24億元,同比增長118%,凈利潤為43.44億元,同比增長128%。
在銷量方面,吉利汽車上半年累計銷量為53.06萬輛,同比增長89%,其中博越作為吉利的銷量主力車型之一,上半年銷量達到11.69萬輛輛,同比增長509%,上半年主力轎車總銷量達到29.23萬輛,轎車與SUV車型發展均衡。
除了銷量增長帶來的營收和利潤增長,平均單車價格的上漲也促成了吉利上半年利潤翻番,據了解,今年吉利汽車的平均單車價格達到了7.30萬元,同比增長16%。
廣汽集團: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增長超50%
上半年,廣汽集團營業收入達到347.6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2.2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到了61.83億元,同比增長55.29%。其中,乘用車的的營業收入達到了250.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5.89%。
在銷量上,上半年,廣汽乘用車總銷量達25.09萬輛,同比增長57.02%。傳祺GS4銷量超18萬輛,穩居國內SUV市場第2位。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整體銷量穩步增長,上半年銷量同比分別增長17.26%和5.13%,廣汽三菱在歐藍德的帶動下,銷量同比大幅增長181.69%,廣汽菲克上半年銷量增速高達77.21%。
華晨汽車:華晨寶馬成為凈利潤增長主要貢獻點
2017上半年華晨汽車實現營收28.37億元,同比增長14.14%,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23.11億元,同比增長28.23%。
公告稱,華晨汽車上半年營收增長主要歸因于期內輕型客車銷量增長。2017上半年,潘陽汽車共售出3.36萬輛輕型客車及多用途汽車,較去年同比增長6.6%。
此外,華晨汽車凈利潤增長也歸因于合資品牌華晨寶馬對其的巨大純利貢獻。2017上半年,華晨寶馬實現銷量18.50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30.1%,對集團貢獻的凈利潤為26.6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9.9%。
上汽集團:上汽乘用車拉動營收增長
2017年1-6月上汽集團實現營業收入3964.06億元,同比增長12.8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59.58億元,同比增長5.96%,
在銷量上,實現整車銷售317.萬輛,同比增長5.8%,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23%,較去年同期提升0.2個百分點,其中,乘用車銷售275.9萬輛,同比增長7.7%。
此外,自主品牌品牌的銷量快速增長也為上汽集團營收增長做出貢獻,上半年自主品牌乘用車累計銷售23.4萬輛,同比增長 113%,上汽大通上半年銷售2.8萬輛,同比增長30%。
東風汽車集團:商用車銷量提升營收狀況
今年上半年,東風汽車集團累計營業收入為576.85億元,同比增長0.9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0.37億元,同比增4.22%。
凈利潤的增長主要得益于上半年銷量的增長,據數據統計,東風汽車集團上半年累計銷售汽車約147.13萬輛,同比增長約3.5%,市場占有率約為11.0%。其中乘用車銷售約124.99萬輛,同比增長0.3%。商用車共銷售約22.14萬輛,同比增長約26.4%。
一汽轎車:上半年經營業績扭虧為盈
一汽轎車發布的上半年財報中指出,一汽轎車上半年經營業績扭虧為盈,營業收入為134.01億元,同比增長57.8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70億元,同比增長132.74%。
對于上半年實現扭虧為盈,一汽轎車表示整車銷量的快速增長導致上半年實現盈利,據了解,一汽轎車上半年實現整車銷售11.12萬輛,較上年同期增長37.83%。
在渠道建設上,一汽奔騰內部提出“60+60”的擴張計劃,即新建60家4S店和60家星火店。第一季度一汽奔騰已著手在三到六線128個城市中先行布局60家新店,加速完成年度目標。
北京汽車:北京品牌銷量下滑,出現虧損
今年上半年北京汽車營業收入為667.37億元,同比增長36%,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9.86億元,同比下降59%。其中,北京品牌(含北京現代)營業收入為84.69億元,北京奔馳營業收入為583.13億元。
從經營數據上不難看出,北京奔馳的收入提升拉動了北京汽車的營收增長,北京汽車指出,北京奔馳相關收入的增長主要得益于銷量的大幅度增長以及銷售車型平均價格的提升。據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北京奔馳累計銷售21.1萬輛,同比增長47%。
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業務成為營收和利潤的主要來源
比亞迪2017年1-6月實現營業收入450.38億元,同比增長0.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23億元,同比下降23.75%。其中新能源汽車業務整體收入約157.69以元,同比增長約1.97%,占本集團總收入的比例增至35.01%,是比亞迪收入和利潤的重要來源。
相比之下,由于傳統燃油車的銷量出現下滑,導致傳統燃油車對營收以及利潤的貢獻下降。據數據統計,上半年比亞迪傳統燃油車累計銷售12.5萬輛,同比下降4.37%。
對于今年前三季度的發展,比亞迪指出受限于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及市場競爭影響,以及傳統燃油車市場競爭激烈,預計2017年1-9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7.40億至29.30億,同比下降25.22%至20.04%。
一汽夏利:凈利潤虧損6.86億元
2017年1-6月實現營業收入6.23億元,同比下降37.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86億元,同比下降32.17%。其中汽車制造業營業收入為4.12億元,同比下降47.45%。
對于營業收入以及凈利潤下降,一汽夏利表示,受經濟性轎車細分市場銷量下降以及產品升級和結構調整未完成等因素影響,整體產銷規模較小,產品盈利性弱,導致營業收入降低,凈利潤出現負增長。
對于未來的發展規劃,一汽夏利表示,將加強SUV、CROSS、 電動車、智能互聯等產品、技術的開發和布局,陸續推出A 級電動轎車、 駿派 A50、CX65、A 級 SUV 等新車型,還將依托一汽集團的研發能力,確保新產品能夠如期投放。
長城:凈利潤虧損集中在二季度
2017上半年長城汽車營業收入為409.9億元,同比下滑1.46%,凈利潤24.9億元,同比下滑49.42%。
汽車預言家通過梳理長城汽車上半年財報發現,其實剔除10億元降價與7億元年終獎金兩個因素,因為SUV競爭壓力、產品更新換擋、研發投入加大的長線因素,導致長城利潤下滑約在20%(25+7+10=42億元),即長城汽車的真實利潤應由50億元下降至42億元。
力帆股份:營收增長主要來自進出口收入
上半年力帆股份實現營業收入63億元,同比增長24.1%,凈利潤1.2億元,同比下滑32%。其中營業收入的增長主要得益于進出口收入增加。
在銷量表現上,上半年,力帆汽車總共銷售新車5.65萬輛,同比下滑1.8%。而新能源車型銷量業績慘敗,僅售出1624輛,跌幅高達59.21%。
海馬汽車:銷量下滑導致利潤下降
2017年上半年,海馬汽車實現營業收入51.03億元,同比下降22.1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37.33萬元,同比下降86.04%。
對于營業收入以及凈利潤的下降,海馬汽車表示,營業收入利潤下降主要是汽車銷量同比下降所致。汽車預言家查閱上半年海馬汽車銷量后發現,1-6月海馬基本乘用車累計銷售2.43萬輛,同比下降47.81%,SUV車型上半年累計銷售4.33萬輛,同比下降16.3%,MPV車型上半年累計銷售0.42萬輛,同比下降22.03%。
對于下半年的規劃,海馬汽車表示將組建動力總成研究院,籌建海馬歐洲技術中心,提升產品質量,推進電動汽車開發和能力建設,加快海外出口。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汽車和汽車零部件行業:關注新能源投資機會眾泰與福特合資,加快電動化進程。本周,眾泰與福特簽訂《關于純電動乘用車業...
現代陷停產風波 背后的真相:韓國現代的貪婪近日,有媒體報道北京現代因為拖欠零部件供應商貨款,導致供應商停止供貨...
2017年汽車座椅質量評級 麥格納獲三項第一J.D. Power對汽車生產商及供應商座椅系統的質量和消費者滿意度信息展開了9...
北京時間8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2016年,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針對千禧一代推出了汽車共享服務。這...
零部件商停止供貨 現代汽車中國五個工廠已停四個《路透社》報道稱,現代汽車在中國的五個工廠已有四個暫停生產,此前...
在資本角力和催逼下的互聯網經濟都不免落入“快、猛、鋪”的妖氛中,比如旨在解決最后一公里出行難題的共享單車正在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