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我國工業經濟延續一季度的良好開局。工業增速處2015年以來的高點,出口交貨值處2012年以來的高點,工業企業效益增速維持高位,工業投資增速延續2016年四季度以來的企穩態勢。這些成績表明我國工業新舊動能轉換已取得一定成效。
日前,經濟日報記者就下半年工業經濟面臨的挑戰及創新破解的方法采訪了賽迪智庫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秦海林和賽迪顧問高級副總裁文芳。秦海林認為,隨著上半年我國企業數字化轉型推動數字經濟加快發展、人工智能創業持續活躍、虛擬現實技術不斷成熟等熱點的擴散,下半年我國工業增速將延續平穩增長態勢,預計2017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左右。與此同時,當前工業經濟運行中一些長期性、結構性問題也有待繼續加力解決。
推進工業新舊動能轉換要過“四道坎”
據秦海林分析,下半年,我國工業經濟面臨四大挑戰。
去產能進入攻堅階段。一是煤炭去產能難度加大。2017年去產能將涉及全部目前正常生產的煤礦,關停難度加大;企業內部消化冗員的空間逐步縮小,去產能過程中人員安置問題將成為難點。二是市場倒逼力量削弱。1至5月鋼鐵、有色行業利潤分別同比增長93.5%和57.5%,企業效益持續好轉,違規新建鋼鐵產能和已封停設備復產風險增加。三是財政部鼓勵去產能專項獎補資金實行早退多獎,客觀上對去產能企業的激勵效應逐步減弱。
工業投資增速企穩回升基礎不牢。一是制造業投資回升基礎不牢。PPI環比增速連續三個月為負,企業效益增速逐步趨緩,長期來看難以支撐制造業投資增速回升。二是房地產開發投資更趨謹慎。貨幣供應速度放緩,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受限;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回落,并傳導到新開工、施工、竣工面積,房地產企業投資將趨于謹慎。三是基建投資難維持高增長。其主要原因是政府部門負債率上升,財政發力穩增長不可持續;PPP項目存在諸多隱憂等。
脫實向虛削弱了產業競爭力。一方面是生產要素脫實向虛,打擊實體經濟創新動力。上半年,我國本外幣工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5.9%,增速明顯低于2014年同期7.5%的水平;本外幣工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占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比重2011年以來逐季下降,上半年降至6.7%。另一方面是經濟結構脫實向虛,削弱我國產業競爭力。上半年,金融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8.8%,遠超英、美、日、德等經濟體;而制造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29.8%,低于30%的預警監測標準。
新舊動能轉換任重道遠。一是新興產業發展速度較快,但其規模難與傳統產業等量齊觀,高技術產業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不足1/5。二是改造傳統產業帶來的經濟增長多是替代性增長,其效應體現在降成本、提效率、優結構方面,對穩增速貢獻有限。此外,培育新動能需要創新要素的足夠投入和體制機制深層次改革,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以創新破解挑戰
針對如何面臨4個挑戰,秦海林建議,首先要打好去產能攻堅戰。一是加快建立市場化退出機制,在煤炭、鋼鐵等產能過剩嚴重的行業,建立優勝劣汰市場化退出機制試點,并推廣到有色、建材等行業。二是減少無效和低效投資,從源頭控制落后產能,重點落實煤、電等行業“消一批、緩建一批、緩核一批”的政策,減輕后期去產能工作難度。三是積極開展有色、船舶等行業的去產能工作,深入探索資產債務規范處置的方式方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債轉股。此外,應做好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的推廣應用,推進裝備工業發展,加快培育壯大工業新動能。
其次,激發投資活力,助推工業轉型升級。要增強制造業對投資的吸引力,結合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具體任務,尋找國家產業政策和傳統制造業變革的契合點,設立產業投資基金,鼓勵以先進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改善企業投資預期,增強投資信心。還應激發民間投資積極性,鼓勵民營企業通過發行債券進行融資,加大對優質民營企業上市支持力度,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同時,降低民間投資準入門檻,引導民間資本流向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等新興行業。此外,通過PPP等方式為基建投資提供持續穩定的融資,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對工業行業發展的拉動力,充分發揮基建投資的經濟穩定器作用。
第三,深度融合,促進虛實共舞。一是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促進人才、技術、資金等創新要素向實體經濟聚集,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高實體經濟回報率,提升實體經濟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二是積極推動金融體制改革,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服務;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增強金融對實體經濟服務的能力。三是繼續做好產融合作試點城市示范工作,探索產融合作的新模式和新路徑,促進實體經濟提質增效。同時,鼓勵企業實施“兩化融合”技改示范工程,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回收利用等產品全生命周期各環節的應用,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八?,面對新技術、新模式沖擊,傳統產業迫切需要借助資本杠桿,擺脫內涵式增長乏力的困擾,基于原有資源和能力,不斷孵化新業務,挺進新領域,發育新能力??梢灶A見,未來幾年中國制造領域將產生大量并購和整合。”賽迪顧問高級副總裁文芳說。
最后,推進新舊動能轉換。一是加快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積極尋求智能識別、納米級芯片、基因工程、新材料等前沿技術突破,搶占戰略制高點;二是加強對共享經濟、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監管,引導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快速形成有效供給,充分釋放新興市場需求;三是推動傳統制造業與大數據、物聯網、工業設計等領域深度融合,加強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打造智能制造產業生態系統。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預測數據顯示,9月柴油產量預計將高于消費量約120萬噸,占當月柴油需求的8.7%;汽油產量高于消費量約100萬噸,占當月...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周四(9月7日)據外媒報道,周三(9月6日)出爐的一份決議草案顯示,美國希望聯合國安理會N...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中國投資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中國投資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
本文首先對草銨膦做個基本介紹,然后從3個層面分析草銨膦近1年火爆的原因。草銨膦是一種具有部分內吸作用的高效、非選...
近年來,撫順高新區依托撫順石化“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工程,利用巨大的石化原料優勢,不斷做大做強化工及精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