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一行三會支持的第六屆“2017金融街論壇”于2017年9月14日-9月15日在北京舉行。
中國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發表演講時表示,金融和實體經濟從來都是共生共榮的關系,實體經濟根深蒂固,金融才能枝繁葉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循環暢通,實體經濟才能充滿生機活力。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業的立業之本,也是防范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王兆星同時提到,要著力防范化解重點領域的風險,著力防范可能出現的“黑天鵝事件”“灰犀牛”,著力構筑金融的安全防線。
以下為演講全文:
王兆星:今年是金融街論壇舉辦的第六年,在過去的六年當中,我國的金融業綜合實力又有了進一步的增強,也有利地支持了實體經濟的發展,為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進程又做出了新的貢獻。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這個過程當中,金融風險也得到了一定的積累。
前不久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應該說是在十分重要的歷史時刻召開了一次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會議。這次會議對于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以及深化金融改革開放都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部署。這和我們今天論壇的主題,深化改革、防范風險、提升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水平也是高度一致的。所以我想今天的論壇也必將成為我們全面貫徹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更好的做好防風險,支持實體經濟深化改革集思廣益和溝通交流很好的平臺。
剛才吳老先生也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具有挑戰性的命題,就是如何在去杠桿的過程當中,在防范金融風險的過程當中,如何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要解決這樣一個命題,可能最根本的出路還是在于不斷的深化金融改革來提升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效率和水平。
銀行業作為我國金融行業的主要力量,要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總的基調,要遵循經濟、金融的客觀規律,建立服務實體經濟、防范金融風險、深化改革的良性循環,來促進經濟、金融的健康發展。所以,我也想根據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重要精神,結合銀行業監管及銀行業改革發展的實際來談幾點自己的認識和看法。
第一,要正確地認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防范金融風險、深化改革三位一體的關系。
有觀點認為,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尚存的背景下,我國經濟、金融的周期性、體制性矛盾疊加,金融業在服務實體經濟和防范金融風險確實存在著一定的矛盾,深化金融改革也可能受到掣肘,如何破解這個難題,我認為首先還是要正確認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防范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這樣一個三位一體的辯證統一關系。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把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作為我們工作的基本底線,要把深化金融改革作為我們深層和持續的發展動力,應該三者并行并重,才能構筑一個結構穩定的“鐵三角”,來促進實體經濟和金融的良性循環。
在這樣的過程當中,1、必須牢固地樹立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與本源。當前,重點是要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金融和實體經濟從來都是共生共榮的關系,實體經濟根深蒂固,金融才能枝繁葉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循環暢通,實體經濟才能充滿生機活力。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業的立業之本,也是防范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新常態下,推進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是經濟工作的主線,金融要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必須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金融服務的差異化需求加減并重,進退有序,優化資源配置,為經濟持續協調健康發展來發揮重要的作用。
2、要正確地認識到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和使命,如果金融機構處于不健康、不安全的狀態,就很難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利的支持和提供更好的服務,把主動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就是要科學防范,要做到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要著力防范化解重點領域的風險,著力防范可能出現的“黑天鵝”“灰犀牛”,著力構筑金融的安全防線。
3、要把深化改革視為金融發展與穩定的內生動力和根本保障。在我國金融業成長過程當中,曾經遭遇種種的影響和制約發展的難題,最終都是依靠改革來成功化解,隨著金融業發展與創新步伐的加快,金融體系的復雜度、開放度越來越高,如何推動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關鍵是讓金融改革沿著正確的方向來加以不斷的推進。在支持供給側結構改革過程當中,不斷地推進金融業自身的改革和轉型發展。對于銀行業而言,可以說服務實體經濟是光榮使命,防范金融風險是主體責任,深化改革是基本動力。
這就是我所認識的支持實體經濟、防范金融風險、深化改革辯證統一的關系。最根本的路徑,還是要通過不斷深化改革來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來更加有效地進行金融資源的配置,在這個過程當中,再加上有效的金融監管,才能夠實現金融的安全和持久的穩定。
第二,以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繼續提升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水平和能力。
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的發展理念,也按照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要求,金融服務的需求和供給也應相應加以改變。銀行業應該結合自身的優勢、特點、定位來注重增量的優化,存量的重組和動能的轉換,有針對性的提供差異化、特色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對金融多樣化的要求。在這里我想提幾點:
1、繼續優化信貸資源的配置,大力支持去產能。解決好產能過剩問題,銀行業金融機構應該,也必須要有所作為。既要有效地識別,穩妥的有序退出僵尸企業,避免信貸資源流入低效的黑洞,同時也要杜絕一刀切的抽貸、斷貸,避免暫時遇到困難,但有發展前景的企業,由于資金鏈的斷裂來擴大和爆發金融風險。銀監會還將進一步推廣和完善債權人委員會的基礎,來支持優質企業,穩住困難企業,不斷探索銀企雙贏,支持實體經濟新的方式和新的途徑。
2、嚴格把握住住房居住性屬性,因地制宜的施策來去庫存。按照分類條款的原則,因城因地施策去庫存,是促進房地產長期健康發展根本的基礎,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牢牢把握住住房的居住性屬性,若是差別化的住房信貸政策,在抑制部分地區房地產泡沫的同時,來支持居民自住和進城人員對于住房的需要。房屋租賃市場發展和棚戶區改造也應該給予積極的支持。
3、積極穩妥地開展市場化的債轉股,來深入推進去杠桿。我國企業部門債務杠桿水平相對較高,不僅加大了企業經營的脆弱性,也給金融體系帶來了很大的風險,所以我們要支持銀行業充分利用現有和將要設立的實施機構,與有良好發展前景,但暫時遇到困難的企業開展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下的債轉股,來助力實體經濟去杠桿。目前多家銀行已通過實施機構與鋼鐵、煤炭、有色金屬、化工建筑、建材等重要的企業簽署了債轉股的協議,應該說債轉股,或者更大范圍企業杠桿正在有序推進。
4、加強服務收費的監管,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近年來我們開展了一系列銀行業收費方面的專項治理和檢查,并對發現的違規收費、不合理的收費進行了整改和嚴肅的處罰。近期銀監會還從相關部門要求商業銀行取消、暫停、減免若干個政府指導價和政府定價項目,引導銀行金融機構對于市場調節的項目來主動減費讓利,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主動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現在,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仍然是困擾這些企業發展非常重要的困難,銀行業金融機構要通過改進自己的效率,提升自己的服務,優化資源的配置和合理的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有利地促進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這對中國經濟的結構調整和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5、扎實推進普惠金融服務,不斷加強金融服務的短板。近年來銀監會通過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向基層下沉,推廣續貸業務,建立完善小微企業授信業務禁止免責業務,優化完善考核指標體系,推進銀穗合作等創新,著力緩解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同時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支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速推進基礎性金融服務,村村通工程,繼續擴大立卡貧困戶扶貧工作,完善金融扶貧的工作機制,提升精準扶貧的效率。今年,銀監會還制定了《大中型銀行普惠金融事業部實施方案》,目前五家大型商業銀行普惠金融事業部已經成立,并開始運營,同時銀行業也要積極國家的各項重大戰略,大力推進科技金融、綠色金融的發展。這是銀行業在服務實體經濟,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應該大有作為。
第三,切實管控和化解系統性風險,鞏固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基礎。
截止二季度末,我國銀行業金融資產總額已經達到了243萬億元,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為13.2%,貸款損失撥備的覆蓋率為172%,應該說在一定程度上我國銀行業已經有了較為厚實的底子,綜合實力也有了明顯增強。但是全球經濟政治的復雜性,國內經濟結構矛盾依然突出,風險關聯性復雜性進一步增加,一些銀行風險意識比較薄弱,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還不夠十分有效,所以我們面臨的風險隱患和挑戰仍然不少。作為銀行業監管機構,維護銀行業健康安全運行是我們的法定職責,我們將繼續開展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來切實維護金融安全。
1、有效防范處置重點領域的風險,包括過剩行業、房地產、地方平臺公司的債務風險。這里面也包括有效的加強銀行內部的風險管控,使銀行業真正回歸主業,回歸本源。要堅持落實穿透原則,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
2、要穩妥有序地治理銀行業金融亂象。經過上半年采取的一系列治理措施,到今年6月末,銀行業的委托貸款、理財產品、同業資產和負債余額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時銀行業投向實體經濟的貸款明顯增多,表內業務表外化,貸款業務投資化,同業業務套利化,銀行資金脫實向虛的現象得到了初步的遏制。經營活動也開始更加規范,監管機構將合理把握力度和節奏,使銀行業金融機構更好地發揮配置資源、管理風險的基本功能。
3、進一步強化協調配合,有效彌補監管短板。根據銀行業和風險變化新的特征,銀監會已著手來完善一系列監管制度,我們將合理把握出臺的節奏,科學評估市場影響,穩步有序推進實施,我們將進一步強化非現場和現場的監管,提高風險信息的披露標準和金融產品的披露水平,在強化監管履職責任的同時,我們也將主動做好監管協調,強化與中央銀行,與其他監管部門的協調配合,來共同維護金融業的安全和穩健發展。
第四,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的改革,增強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活力。當前有些銀行業金融機構規模情節、速度情節、名次攀比情節根深蒂固,有些過于追求短期的回報,忽視長期的穩健發展,專業化服務和精細化管理的意識和能力還有待加強,制約著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和防范金融風險的能力也需要進一步提升,要解決這些深層次的問題,必須要下大力氣來推進銀行自身的體制機制改革。
1、必須要轉變發展理念,強化服務意識。金融業本質上還是服務業,為實體經濟服務,為實體經濟提供優質的金融產品,應該是金融業的天職,也是宗旨,因此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摒棄一味求大圖快的粗放式發展模式,秉持質量優先的內涵發展理念,牢固樹立客戶至上的服務意識,努力尋找差異化的市場定位和競爭優勢。以服務創造價值,爭取建成百年老店。
2、要健全法人治理,改善激勵約束機制。銀監會將從股東、董事會、監事會等多個層面著手,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強化公司治理,規范股權管理,加強股東行為的約束,不斷提高董事會、監事會的履職能力。同時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激勵機制,既要避免過于追求短期利益造成風險的積累后移,同時更加有利于增強管理人員和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各個環節拓展和創新的能力。在防范風險方面,在銀行的自身改革方面,也要牢固地樹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是風險防范的第一責任人這樣一個主體的責任。
女士們,先生們,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解其泉源。對于新常態下如何做好銀行業工作,我們已經有了許多思考和實踐,今后還會遇到很多新的情況,新的問題,新的挑戰,我相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按照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決策部署,之后只要銀行業堅持回歸本源,持續深化改革,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就一定為我國經濟行穩至遠做出更大的貢獻。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章更生提到,金融創新破解銀行經營難題的有效手段,銀行創新不能唯利是圖,不應僅僅以賺錢為目的,而是要以服務實體經...
外界廣泛認為歐盟出臺的收購限制針對的是近年來在歐盟投資活躍的中國企業。 不過,毫無約束力的外資收購審查已經在歐...
九有股份9月14日公告顯示,董事長朱勝英提交了書面辭職報告,其因工作原因,申請辭去公司第七屆董事會董事長職務,并9...
9月12日,星輝娛樂發布公告,將其持有的北京愛酷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部8.91%股權,出售給自然人張強,轉讓價款71272...
國內首家比特幣交易平臺——比特幣中國昨日發布公告稱,平臺將在今年9月30日起停止所有交易業務。對此,有財經人士預8...
我自己考慮了很久以后,終于到了一個詞可以概括這個根本差別,就是——新商業強在精準,精準是一個分水嶺,決定了新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