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面膜這個品類做大,并不是誰先做誰就能成功的,不然第一個面膜品牌應該早就會因這個品類而聲名遠揚了。在當前的語境中我們說面膜,通常是指面貼膜。
在化妝品代加工行業,唯一一個中國強外資弱的品類,就是面膜。占據重要面膜市場份額的品牌基本都是國產品牌,其中不乏大家都熟悉的一葉子跟御泥坊兩個品牌。今天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造就中國面膜市場的幾家企業吧!
1、 美即——使面膜成為快消品的最大功臣
把面膜這個品類做大,并不是誰先做誰就能成功的,不然第一個面膜品牌應該早就會因這個品類而聲名遠揚了。在當前的語境中我們說面膜,通常是指面貼膜。真正了解過的人應該也知道,公認的面貼膜始祖是SK-II。在1993年,SK-II將無紡布應用于面膜當中,推動了面膜使用方式的革命。
那么把面膜品類發揚光大的品牌是哪個呢?
當然非美即莫屬。畢竟,現在面膜品類滲透率如此之高,應該說是美即在其中翻云覆雨了。
2003年,美即品牌在廣州創立。早期,面膜在中國還處在特殊護理品階段,即指面膜作為傳統護膚品的補充,在功效上是一種加強型的護理。而美即在面膜品類從“特殊護理品”向“快消化”轉型期扮演了關鍵角色,也推動了面膜作為快消品在化妝品行業中快速的發展時期。
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美即首創的單片銷售模式。當年,美即的繽紛系列,在屈臣氏等渠道上架15個SKU,10元一片??梢哉f,美即繽紛系列是面膜由特殊護理品轉型快消化的標志產品。
經過幾年耕耘,美即在屈臣氏渠道如魚得水,正好補充了屈臣氏對貼片式面膜的需求,屈臣氏也一度貢獻美即整體銷售額的70%。2013年,屈臣氏渠道內美即的零售額達到4.675億元。美即也成為屈臣氏能夠將面膜品類做強做大的重要推手。而2012年,美即的銷售額達到了10億元。
2、可采——中國第一片面膜的創始者
我們都知道,中國面膜品類的領導品牌是美即
。但是,中國最早的面膜企業、中國第一片無紡布面膜的生產者并不是它。面貼膜這個產品雖然是SK-II首創的,但卻是玉蘭油在2002年開始炒熱的。在被美即發揚光大之前,中國還有一家非常重要的面膜企業,創立了中國本土第一個面膜品牌。
可采成立于1997年,是中國本土最早生產面膜的企業,以藥店為主要渠道。2001年前后,可采推出面膜貼,創造了中國企業第一片無紡布面膜,主打中草藥概念。
數據顯示,這家企業曾經在中國市場盛極一時,2002年曾創下5億元的銷售額,占據面膜市場近60%的份額。同期,還有一批如西藏紅花等優秀品牌,是中國貼式面膜的啟蒙階段。但是玉蘭油的面膜進入中國市場后,逐漸趕超了可采。
2、 一葉子:中國成長速度最快的面膜品牌
談及作為化妝品中的快消品,面膜品牌可以有怎樣的成長速度,一定不能避開的就是上美公司旗下的一葉子。單論銷售額的成長速度,無人能出一葉子之右。
一葉子的全面鋪市是從2015年1月正式開始的,主打“新鮮面膜”概念的這一品牌在全年4億元的廣告推動和快速的渠道布局下迅速發展壯大。據上美公開數據顯示,當年一葉子即實現了19億元的零售額。
資料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一葉子在屈臣氏渠道賣了9800萬元,成為屈臣氏面膜第一品牌,超出美即36%。另在線上渠道,根據阿里生意參謀的數據,一葉子在6月天貓美容護膚熱銷榜中排名第一;天貓復購率達35%,是天貓平均復購率的3倍。
而一葉子的夢想遠不打算止步于此。今年6月,一葉子從面膜品類延伸出去,進軍護膚品領域并成功上市,反響巨大。在護膚品的推動下,上美計劃讓一葉子在2018年實現100億元的零售額,并使回款額超越韓束。
不過,僅以現在的數據,也可以知道一葉子拿了多少個第一了:屈臣氏賣得最好的面膜品牌,打廣告最多的面膜品牌,成長速度最快的面膜品牌……
4、俏十歲:一片面膜開創一個新渠道
既然今天談的話題是不得不知道的面膜品牌,那一定要談談微商的問題。不失公允地說,從2014年到2015年近1年半的時間里,微商的大爆發極大地推動了面膜品類的市場教育和滲透率。
微商發展勢頭最猛的時候,有數據稱全中國有超過1000萬的微商從業者,其中大約有7成在賣化妝品,而賣化妝品的中90%以上又都是在賣面膜。朋友圈里都是范冰冰一年敷700張面膜的微商信息,消費者每天都在接受著教育,而品牌也借助微商免費地做了宣傳。
那么,第一個吃微商這只螃蟹的面膜品牌是誰呢?
武斌在2013年創立俏十歲品牌,并于當年3月在北京太陽宮凱德Mall開出第一家專柜,首月銷量不到1萬,第二個月也僅僅只有2萬左右。但是武斌將俏十歲面膜贈予朋友使用,這些朋友征得武斌同意后開始在微信朋友圈進行售賣,無心插柳地讓俏十歲火了起來。也正因俏十歲,在朋友圈賣面膜突然火了起來。并在2014年后迎來井噴。
就這樣,俏十歲被公認為“面膜微商的始祖”。數據顯示,到2014年,俏十歲號稱已經年回款過10億。
而從那之后呢,無數原本沒有銷量、沒有名氣的品牌借助朋友圈撈到了第一桶金,全民微商的狂熱期也極大地推動了面膜品類的市場滲透。還記得號稱月流水20億元的思埠嗎?
5、御泥坊:線上渠道第一面膜品牌
御泥坊是湖南御家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知名互聯網面膜品牌,2006年在淘寶網開設第一家網上店鋪。到2014年,御泥坊母公司實現了10億元的銷售規模,年均銷售增長率高達90%。
2015年,根據星圖數據的數據,御泥坊在上線面膜銷售中排名品牌第一,市場份額為5.9%。這比排名第二的膜法世家多了2.2%。與此同時,排名前10的品牌中大都是傳統的線下品牌。
主打面膜這一品類,御泥坊也在線上品牌中排名第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御泥坊做到這樣的成就主要是靠“泥膜”這一品類,而非體量更大的面貼膜。這使御泥坊的成就更加彌足珍貴。就連御泥坊相關負責人也曾公開表示,在線上面膜品類銷售中,面貼膜占比達到了69%。
御泥坊的母公司分別在2012年和2014年拿到了兩輪融資。而從2015年7月開始,御泥坊還進駐了CS渠道和屈臣氏,從線上向線下滲透。
雖然很多的面膜品牌已經輝煌不再了,正是因為他們的輝煌才造就今日國產面膜的市場份額!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新的消費觀念促進滋生新的銷售模式。隨著國內消費者對優質進口品的需求加大,許多品牌在考量市場環境和自身需求后,逐...
男士面膜成美容熱點:品牌行動遲緩 仍有大量市場和女人相比,男士顯然很少使用護膚品。這說明品牌擁有大把的機會開發...
面膜行業競爭慘烈 品牌們該如何活下去? 面膜一直被稱為護膚品中的大餐,傳說埃及艷后在晚上臨睡之前,在臉上涂抹雞...
男子常年敷面膜扮學生行竊 10天內盜竊30臺手機 為了混進高校作案,30歲的男子為讓自己看起來更像學生,經常敷面膜保...
御家匯近年來已實施差異化戰略,但御泥坊依然是公司主要收入來源,單一品牌銷售集中成為其面臨的重要風險。僅僅通過5P...
MG美即歐萊雅旗下,面膜-眼膜十大品牌,專注面膜深度護膚領域,專業致力于女性美麗與健康的護膚品品牌企業,廣州美即化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