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2年版液晶彩電產業政府戰略管理與區域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區域產業規劃是地方經濟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是各級政府部門發展相關產業的“路線圖”,對于區域發展規劃來說,就相當于一張藍圖對一個建筑物的重要性,有了這張“藍圖”,區域才能在有規劃有計...
站在海信并購東芝事件以外,有兩個必須提及的品牌,三星與夏普。這是今后乃至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海信國際化無法繞過的兩道門檻。
11月14日,海信在日本以129億日元受讓東芝所持有的Toshiba Visual Solutions Corporation(簡稱TVS公司)95%股權,東芝保留5%股權。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后,TVS公司將成為海信的控股子公司,并將獲得東芝電視40年全球品牌授權,TVS公司將納入海信合并報表范圍。
除海信東芝雙方以外,外界有著復雜的心態。尤其是對中日韓三國來說,海信并購東芝,或可能影響全球彩電走向。
我們不猜測海信并購東芝的種種設想,而是借由此役,試圖剖析中日韓之間,家電業的種種“恩怨”,以及旁觀者可能做出的舉動。
防患于未然。認清對手與朋友,或聯手或揚長避短,對海信來說,才會掃清國際化征途更多的障礙。
站在海信并購東芝事件以外,有兩個必須提及的品牌,三星與夏普。這是今后乃至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海信國際化無法繞過的兩道門檻。因此,我們在有限的認知中,剝絲抽繭,試圖厘清一個真實而隱匿的現狀。
三星的態度:樂見其成給自己緩沖的機會
先說三星的態度。我們猜測海信并購東芝,三星的態度是樂見其成。海信并購東芝,勢必會引起夏普高度重視,而夏普與海信未了官司,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會分散夏普對三星的阻擊。
海信與夏普打官司,夏普和三星有歷史恩怨,而三星又把海信視為最強的對手之一。就企業之間的“過節兒”來看,夏普和三星之間的恩怨,遠遠超過夏普與海信之爭N多倍。盡管三星彩電銷量連續幾年全球第一,但并非高枕無憂。
一是中國彩電業崛起迅速占位,以海信為首的中國品牌在全球開始加速。盡管距離三星的市場份額還有一段距離,但三星其實非常清楚,以中國企業現有的技術優勢、營銷能力、資本優勢和人才優勢,三星已經感受到中國品牌海信和TCL帶來的巨大壓利。
二是三星正在進入多事之秋,從手機爆炸到接班人李在镕涉嫌前總統樸槿惠一案而收監,這對三星的打擊可想而知。
三是三星內部暗流涌動,國內黨派之爭亦對三星未來會有很大的影響,集團公司旗下利益之爭等,都使三星面臨著自二代接班人李健熙時代以來最為嚴酷的局面,李在镕如何化解這一危機還有待觀察。
四是鴻海集團接手夏普之后,對三星造成的壓力遠非中國企業帶來的。如果說中國品牌給三星帶來的壓力只是市場份額減少的話,那么新夏普想挑戰三星的,絕不僅僅是市場份額減少的問題,而是新愁舊恨和歷史積怨。因為無論是日本家電企業還是臺灣企業對三星的恨,都是骨子里的。
綜上所述,即使剔除中國品牌帶來的壓力,三星最擔心的是夏普在全球對自己的反撲。雖然短期內夏普難以撼動三星的江湖地位,但誰都知道,有郭氏烙印的新夏普,未必會按常理出牌。三星更清楚,相比鴻海掌控下的夏普,中國企業更好接觸,不計前嫌,愿意形成真正的共贏。
如果單純從夏普和海信之爭來看,三星希望看到兩者之間的訴訟,因為同在墨西哥有生產線的三星,向北美地區輻射的半徑超過海信和夏普。墨西哥是三星在北美地區銷售穩居第一最有利的保障之一。
所以,海信夏普打官司對三星有利。上述日本家電業資深人士透露說,不怕對手亂,就怕對手不亂,這是三星的心態。
因此,海信、夏普、三星這三個企業,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會形成“三國殺”。夏普對三星有骨子里的仇,對海信的恨只是因為在北美地區品牌使用權想收回而未果。
即使這樣,夏普也開始祭出狠招。夏普的“殺氣”在中國及全球開始顯現。比如,大手筆促銷,這對中國彩電業產生很大的影響。
并購東芝,對海信的國際化會有明顯的提升。首先是東芝品牌在全球還是有一定影響力。早在2014年,東芝彩電在全球銷量約720萬臺,在全球范圍內,東芝還是有一定的品牌基礎的;其次是在渠道方面,多年前構筑的渠道捷徑可能隨著海信的介入而進一步鞏固與完善;第三個層面,海信國際化用夏普+東芝+海信的一套組合作拳,絕對是給海信帶來的加分項。盡管與夏普官司未完結,但在這5年期間,海信也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鞏固了其在北美甚至國際上的地位。
海信與東芝并購之后,將會在全球進一步發力,利用三個品牌的組合拳將會發起猛攻,這對三星和夏普都會形成挑戰。
三星可能沒想到的是,由于海信并購夏普北美地區品牌使用權而與鴻海交惡。對三星來說,這可能是意外的“驚喜”。 三星更愿意看到海信與夏普如何斗法,用海信充當狙擊夏普的狙擊手,先觀戰、再改變策略、試圖尋找最好的時機,坐實銷量第一的位置,防止海信與夏普超越自己,這或許就是三星當下的態度。
夏普的態度——狀告海信是給三星下馬威?
那么夏普又是什么態度?
11月14日,日本家電業的一位資深人士接受采訪時分析認為,早在今年4月就傳出海信并購東芝電視業務,但當時雙方都未做回應。而當時在日本家電行業內,大多數都認為海信東芝并購一事將會成真。一是海信目前的國際化是中國彩電業中做得最好的,二是海信的核心技術和口碑很好,三是東芝也不希望苦心經營多年的品牌就此隕落,而與海信合作是雙贏,各取所需。所以,海信與東芝并購之后,對海信的國際化和重新激活動東芝品牌非常有意義。
上述資深人士表示,郭接手夏普之后,一定會在全球布局,實現夏普在其手中重回當年之勇。但由于夏普與鴻海達成合作之前,已經將北美地區的品牌使用權授權海信合作,這會讓鴻海感覺不爽。根據實際情況,在夏普與海信商談合作之前,夏普與鴻海一直針對合作有過幾年的商討期,但直至與海信合作成功時“鴻夏戀”終究未果。這其中的故事可能透露出幾個信號:
一是夏普企業本身包括日本國內,對于早期夏普與鴻海的合作曾經猶豫不決,否則,憑借鴻海的產業鏈優勢和全球的布局,應該會很容易拿下夏普;二是夏普之前的高層更傾向于在北美地區跟海信合作,但新領導繼任之后,則可能有其他的想法,這說明新舊兩個夏普會有本質的變化。而后,夏普在美國狀告海信,即是希望奪回夏普在北美地區的品牌使用權,也從另一個側面給三星下馬威。因為當年在美國,臺灣和日本企業正是被三星推至司法部門。
風水輪流轉。也許當年三星怎么也想不到鴻海與夏普會聯姻成真。盡管在此期間三星試圖與夏普合并,但無奈由于日本反對的人太多,包括鴻海集團也會全力阻撓三星入局夏普,因此,最終的結局還是“鴻夏戀”開花結果。
夏普阻止三星的愿意非常強烈,但他們對海信并沒有歷史積怨。只是夏普沒想到,試圖奪回北美地區的品牌使用權遭受到海信的強烈反抗。當然,換作任何一個企業都會奮力反抗,畢竟雙方之前有契約。
原來海信與夏普之間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因鴻海全盤掌控夏普而進入“冰封期”直至對簿公堂。但是,夏普卻顯示了重奪中國市場的信心。原因有二:一是在中國本土市場對三星曲線狙擊,畢竟中國對三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二是在中國本土地市場與海信斗智斗勇,用銷量來證明夏普重回中國是有市場基礎的。
海信并購東芝以后,毫無疑問快速向全球化滲透的同時,一定會加快渠道布局和自有品牌的建設。并購夏普出現后續的麻煩對海信是前車之鑒,相信海信在并購東芝前前后后,一定會舉一反三,避免再次出現類似夏普的訴訟案。
在海信東芝聯姻之后,我們猜測夏普的態度,一方面可能還會在美國繼續起訴海信,誓奪在北美地區品牌使用權;二是根據鴻海遍布全球的產業鏈,加快整合步伐,突顯自己的成本優勢,重新激活夏普品牌,讓夏普在全球的銷量晉身前五位。
海信+東芝+夏普(北美地區品牌使用權),這三個品牌疊加在一起,對海信來說能起到在全球銷量坐三望二的刺激作用。從2018年開始,全球彩電業格局或將有新的改變。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或許,海信、夏普與三星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11月3日,三星家電攜手寶馬MINI邀請全民“來我家吧”,共同暢想都市居住創新,讓城市生活更加精彩,并描繪了未來智能3...
人們常說,16GB 的手機不夠用,32GB 貌似也開始有點壓力了。手機需要肩負的任務越來越多,儲存空間的壓力也變得越來...
隨著高通正式宣布驍龍845發布,現在2018年的期間新機也逐漸展露,而首當其沖的就會使三星,而三星的2018年的開年旗艦S...
市場競爭之下沒有永遠的傳奇。隨著國產手機品牌開始崛起,我們也看出其中三星最受傷,雖然三星電子全球出貨量超過蘋果...
現在形形色色的密碼越來越多,只用一兩種組合的話不安全,套路多了又有記不住的風險。對此,三星似乎想到了應付之策。...
當前的中小尺寸OLED屏上,三星近乎處于壟斷的地位,連蘋果都不得不屈身把iPhone X所有的屏幕訂單都交給他們來做,當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