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3年中國大豆油行業市場競爭格局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大豆油是世界上最常用的食用油之一,是我國國民,特別是北方人的主要食用油之一。大豆油富含多種寶貴的營養成分,在加工成成品油后必須注意保鮮。大豆油的顏色較深,炒菜遇熱后比較容易起泡。市...
面對一系列不利因素和時近年末以糧變現的壓力,東北部分貿易商產生一種“提心吊膽”的感覺,目前已有很多糧點停收。本周,東北各地仍難以改變現狀,雖然市場東北豆占有率已提高,但產區總量足以讓市場繼續“挑食”。
近日,東北大豆產區貿易商陷入“壓價收不到貨源,高收市場轉向”的窘境,蛋白企業繼續“慢悠悠”采購;沿淮豆因質量下降而遭“冷落”,歷年的“香餑餑”已明顯“失寵”。
上周,東北大豆產區國儲庫點收購仍在進行,停收和新增同時展開,但由于各庫點收購量不均,且收儲總量低微,這種“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收儲方式,僅在短期內減緩收儲庫點近距區域壓力,停收后便進一步給后市“添堵”。受其價格影響,當地貿易商陷入“壓價收不到貨源,高收市場轉向”的窘境。
而封港檢查流向,并沒有給市場帶來實質上的變化,許多市場轉基因大豆仍“進出自由”,加上環境治理在許多地方對加工企業和作坊繼續實施煤改氣方案,整改前部分已關閉的作坊仍未恢復,豆制品加工量受到一定制約,蛋白企業繼續“慢悠悠”采購,入廠價格又小幅下調。
面對一系列不利因素和時近年末以糧變現的壓力,東北部分貿易商產生一種“提心吊膽”的感覺,目前已有很多糧點停收。本周,東北各地仍難以改變現狀,雖然市場東北豆占有率已提高,但產區總量足以讓市場繼續“挑食”。
沿淮產區大批積壓囤貨依然給市場帶來錯覺,價格亂象導致市場加劇“揉眼”,而現貨收購則呈現“低收無量、高收無利”的僵持局面。
因部分豆源入倉時水分明顯偏高,本周沿淮地區仍會有商戶翻倉“透氣”,這些現象近期已被市場“察覺”,“攪局”繼續,對現貨價格帶來明顯抑制,加之市場可選擇空間較大,零星采購令各地交易愈加“清淡”。隨著外圍優質豆源減少且價格堅挺,市場更加傾向于選擇東北豆,而沿淮豆即便現收貨源也遭遇“冷落”,對各地市場而言,僅作搭配性的采購去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歷年的“香餑餑”已經明顯“失寵”。欲讓價格上行,除非遇到特殊氣候,建議各地經營商調整心態,這樣“可遇而不可求”的跡象,在外部供應寬松的狀態下是不可取的,應盡可能去適應“寒潮”似的豆市環境。
東北豆:市場“挑食”收購“增壓”
東北各地國有糧庫收儲仍在進行,雖然有部分庫點完成任務后報停,但外部區域也新增設了收儲庫點。由于收儲總量低微,加上傳言收儲接近尾聲,令產區收購負荷明顯增壓。一旦庫點大范圍停收,反而會給后市價格“添亂”,其高于市場的價格機制,導致產區“收難、賣難”繼續表現。
上周,對于商檢封港檢查流向的“利好”均未發揮實質性的作用,對產區和市場已經成了“見怪不怪”的常態。市場轉基因大豆銷售依然“進出自由”,加上各地港口“非轉”加拿大豆源銷售正常,國產豆在這種“族上添丁”的環境中更加期望政策的扶助。
本周,東北部分地區在國儲庫停收后明顯無助,“進退兩難”局面開始滋生。糧庫3800元/噸的價格機制導致收購網點下調難度加大,毛糧收購價3300元/噸豆農難以接受,3400元/噸有部分豆源蛋白含量偏低,且籽粒偏小,能達到市場要求的3400~3500元/噸混收,但經多次塔選分級后利潤空間微薄,且存有一定風險。
調查顯示,黑龍江綏化、海倫等地向下游市場的運輸費用比北部區域運距懸殊,大豆收購價格和裝車價有明顯區分。運輸優勢區5.0規格的商品豆裝車價多在3660~3700元/噸范圍內,而劣勢區同類型規格的則在3600元/噸邊緣。
近期南方市場對東北豆需求稍有增加,但對質量明顯挑剔,對蛋白的要求達40%~42%之間,許多客戶還嚴格要求粒型,6.5以上規格長孔和7.0以上圓孔篩分離出的大粒需求明顯。目前,此類豆源受運距影響,裝車價多在3700~3860元/噸范圍,而分離后的小粒型出路難度加大。
上周,山東多家蛋白企業下調20~40元/噸不等的入廠價,且收購情緒消極,壓賬現象逐步顯現。企業已經明顯觀察到產區的實際情況,這種“慢悠悠”的現象本周會更加明顯。時值年末,資金兌付緩慢,加劇產區收購資金鏈斷裂。產區變現的迫切需要也日漸顯現,運輸周期偏長、市場資金回籠緩慢,均會給產地收購增加許多難度。
本周起,東北各地依然呈現壓力,許多收購網點會因此關停,收購價格仍有波動。市場調查顯示,下游市場對東北豆的占有率已經陸續提升,包括湖北及沿淮大豆產區的許多豆制品加工商也明顯擴大東北豆用量,但僅憑豆制品加工很難拉動產區價格波動,市場的分散采購和“挑食”現象,致使產區質量分離明顯,經挑選后小粒型豆源庫存陸續增加,將給后市帶來不利。
沿淮豆:囤貨“攪局”現貨“失寵”
沿淮地區大批囤貨一直困擾著現貨收購,這類貨源入倉時水分多在15%~18%之間,經長期存放和收購時有的網點使用“拋篩”篩選,造成通透性降低。近期部分商戶豆源出現倉中“起燒”現象,其觀感和品質明顯下降,這類豆源對市場報價明顯失去底氣,與現貨價格大幅背離,市場對此已明顯察覺。
受這類貨源質量和價格影響,上周沿淮各地出庫量進一步下降,產區內的“清淡”,讓一部分收購商改變篩選方式,許多已更換了清糧篩的繼續增加設備,比重篩在部分區域開始陸續增加。但現收貨因“低收無量,高收虧本”繼續呈現,即便換過比重篩,市場也依舊不像往年那樣,將淮北豆像“香餑餑”樣“寵愛”。上周,沿淮區域已換過比重篩的車板報價達4600~4660元/噸,拋篩的均在4460~4500元/噸之間,清糧篩的多在4500~4540元/噸范圍,上述價格均為現收貨源,而囤貨在4300~4400元/噸價位可隨意買到。
由于沿淮地區大豆的質量和價格很難被市場接受,增加比重篩也并非優勢明顯,其價格已與山東和蘇北優質貨源接近。上周末,山東菏澤、梁山、東營、魚臺等地人工和機收混合豆源比重篩選后裝車價4560~4600元/噸,而色亮、粒大的優質豆裝車價在4640~4660元/噸之間。其質量明顯優于沿淮地區,依據山東價格,沿淮地區仍然沒有優勢,上述地區貨源仍較充足。江蘇沛縣、淮安、泰州、鹽城、南通等地優質豆貨源仍較豐富,價格平穩,市場可選擇空間較大。因此,沿淮各地現收貨源對市場來說并非有明顯優勢,市場僅作搭配豆源,以滿足不同的客戶需求。
綜合分析,受東北豆價格和質量低廉影響,南方各地市場東北豆占有率均超過80%,廣東、福建、浙江、廣西等地更加明顯。在廣東東莞常平市場,沿淮豆很難見到,其他各地也均不把沿淮豆作為“主打”品牌,貨源“大雜燴”現象明顯。
據此,沿淮產區近期內難言樂觀,豆源仍呈“零星”釋放,雖然產區現貨收購量甚微,但欲上調價格則會繼續僵持,市場銷量在大環境下增量困難,若沒有特殊氣候表現,沿淮地區行情能維持現狀已經足矣。建議各地貿易商調整心態,不要有太多幻想。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當下,各地新一年小麥的種植已接近尾聲。農業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目前,全國冬小麥種植已經完成意向種植面積的92%,...
隨著季節的轉換,南美大豆播種進度加快,天氣對市場的影響逐漸顯著。一定程度上,天氣對豆粕行情產生潛在的利好效應。...
從國家糧食局獲悉:目前秋糧收購工作已全面展開,各地多措并舉引導多元主體入市,市場購銷較為活躍,目前收購進展總體...
自今年10月16日開展集中清拆行動以來,四會市共清拆畜禽養殖場84個點;清拆養殖欄舍40227.534平方米;共清理生豬10751...
隨著年底消費旺季的到來,全國豬肉價格節節攀升,搜豬網、新牧網統計的生豬出欄價已經連續上漲20天,本周一突破了7.49...
冬季來臨,進入生產安全事故的易發高發期,為進一步保障畜牧業生產安全,維護冬季畜牧業生產健康穩定,曲阜市畜牧獸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