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發展前景及投資戰略報告
工業機器人是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機器裝置,它能自動執行工作,是靠自身動力和控制能力來實現各種功能的一種機器。它可以接受人類指揮,也可以按照預先編排的程序運行,現代...
有業內人士指出,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當前雖然與國際有些差距,但核心零部件的關鍵技術正在逐步趕超,工業機器人的國產化替代正在加速。
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機器換工”已經逐漸向社會各個領域不斷滲透,包括工商業、醫療、教育、金融等各個方面。有業內人士指出,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當前雖然與國際有些差距,但核心零部件的關鍵技術正在逐步趕超,工業機器人的國產化替代正在加速。
市場需求旺盛
“以往噴涂、碰焊等崗位招工難,采用機器人后,之前需要人工碰焊的工序全部由機器完成,原來需要10至14個工人的生產線,經過技術改造后縮減至5人。”福建省三明市一家五金鑄造企業負責人表示,自動化的改造雖然投入300萬元,但收效還是比較明顯。
隨著“以機器換人”產業升級的不斷推進,工業機器人的市場需求越來越旺盛。泉州是傳統制造業大市,2015年制造業產值達1.3萬億元,其中,紡織鞋服、建材家居、食品飲料等傳統輕工產業占六成以上。這些產業大多以勞動密集型為主,伴隨勞動力的結構性短缺以及勞動力成本的急劇上升,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裝備市場需求量大大增加。
據國際機器人聯盟預測,到2020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的銷量將比2016年大幅增長77%。在中國,由于人工費上漲,制造業一線的人手短缺情況尤其突出。此外,中國政府提出強化制造業的方針也促使企業不斷加速引進工業機器人。據廈門海關統計,今年1~5月,福建省進口工業機器人的數量同比增長75%。
據了解,工業機器人主要應用在汽車整車、汽車零部件、電子電氣和化工、橡膠以及塑料這幾個領域產品的生產,占比約60%。廈門一家機器人制造企業負責人說,“機器換工”不僅僅意味著用機器替代人工作業,它是一個系統概念,涉及所有生產環節的變革。這家企業至今已累計制造3000多套自動化裝備,企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最熱門的產業
“衛浴行業借此實現了轉型升級,節約人力20%,提高工效6至9倍。”廈門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制造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隨著我國人口紅利的逐步消退,眾多企業都走到了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受益于機器人帶來的紅利,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技改,走“機器換工”之路。
來自廈門市經信局的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一年里,廈門僅9家獲得補助資金的智造企業,便實現節約工人數約1600人,同時拉動企業投資2.79億元,達產后新增年產值35億元,項目利稅總額4.35億元,新增就業量約440人。
據了解,目前我國不少地方在助力企業技術改造方面已經出臺了扶持政策。福建省2015年底就出臺了相關計劃,著力圍繞促進先進產能擴產增效、推動企業智能化改造、突破提升工業強基水平等七個方面,提出了18條具體鼓勵企業技術改造的資金支持措施,每年安排省級財政資金9億元,甚至設立了“機器換工”等技改專項補助資金。
在制造業大市泉州,還將大力推廣機器人應用,鼓勵采購國產機器人,對納入泉州市“數控一代”示范項目產品的機器人,按相關數額給予購置補助。
而對于機器人產業,當前,上海、安徽、廣州、沈陽等 20多個省市把機器人作為重點產業進行培育、推進發展,已建成和在建的機器人產業園區超過40個,企業數量超過800個。機器人無疑成為時下最熱門的產業之一。
在資本方面,借助資本市場的推動作用,有些機器人生產企業成功募資擴建生產線;有的公司兼并收購業務協同企業,布局產業鏈和行業前沿技術。在帶動業績、技術、規模等提高的同時,推動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快速增長。
以需求為導向
廈門市經信局裝備和電子產業處處長鄭偉平認為,雖然廈門智能制造發展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智能制造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缺乏,原始創新力不足;智能裝備和產品的研制仍由少數重點行業龍頭企業主導,沒有形成規模效應,相關產業鏈尚未完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骨干企業較少。
我國傳統機器人價格較昂貴,靈活性也較低,未能在勞動密集型的低端制造業中廣泛使用。國產機器人在2016年僅占國內市場的三分之一,并且我國主要集中在汽車、機床和電子等中高端制造業行業。業內人士指出,高端產品仍依賴進口;自主創新能力整體較弱;各地產業重復建設;標準檢測認證等體系仍待健全等,這些隱憂成為限制國產機器人企業分享中國機器人龐大市場蛋糕的桎梏。
從數據層面來分析,我國機器人發展總體呈現上揚之勢,但現實來看卻不容樂觀。相關人士表示,中國工業機器人的應用還沒真正進入全面爆發的時代,關鍵在于如何以現實、本土化的需求為導向,將相關技術從碎片化的狀態融合到中國制造的具體行業或工藝上。而完善標準體系、健全檢測認證、規范市場體系等成為當務之急。
總之,我國本土企業如果想要在工業機器人領域有所斬獲,首先要降低采購成本,其次要逐漸褪去“加工”角色,向核心技術領域深耕,從而培育起有競爭力的技術優勢。然而這條自下而上的進階之路充滿荊棘,需要政府及企業間的高效協同,以及企業要有扎根技術領域的決心與開拓創新精神,方可更好地掘金藍海市場。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石墨烯被稱為“黑金”、“新材料之王”,甚至被譽為“徹底改變21世紀的黑科技”,圍繞著石墨烯的研究一直在進行著,尤...
(圖片與新聞無關)最新消息!全球首條10.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合肥投產。詳情如下。12月20日,全球首條最高世代線——BO...
近日,2016年十大依賴進口的工業產品榜單出爐!分別是集成電路、汽車整車和零部件、儀器、儀表、初級形狀材料、顯示面?...
工信部將在今后三年大力推進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和標志性產品取得重大突破,智能家庭服務機器人是重點。到2020年,智能家...
作為機器人中用作執行單元,伺服電機是影響機器人工作性能的主要因素。伺服電機也是我國機器人產業需要突破的關鍵短板...
芯片是指內含集成電路的硅片,體積很小,常常是計算機或其他電子設備的一部分。為了同英偉達一較高下,英特爾已經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