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紙杯機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企業間并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外優秀的紙杯機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分析研究,特別是對當前市場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以期提前...
街電和怪獸充電都認同:當鋪點足夠多,能異地借還,新的爆發點才會誕生。共享單車能隨時隨地停放,而充電寶需先鋪設機柜,因此推廣才慢得多。
共享充電寶在2017年成為風口。卻也是很多人的泡沫。對此袁炳松很有體會。他本做著充電寶零售的生意。2013年小米忽然入場。雙十一他備了6萬的貨,只賣了8000臺。不得已,他動了心思:賣不出去,能不能租?來電科技就這么誕生了。
最初,商家和消費者都不買賬,他苦熬到2017年4月,共享忽然被炒熱。它成了風口的集大成者:共享經濟、線下流量、物聯網、大數據、場景化推送。兩個月公布了20筆融資,累計12億元。
除了錢,整個充電寶行業也在轉型。海翼作為充電寶出口大廠,內部孵化了街電科技。小米占據國內充電寶八成份額,攢局了怪獸充電。小電并無歷史背景,但創始人曾是阿里巴巴淘點點的負責人,深受朱嘯虎他們青睞。一時間,這個賽道已無比擁擠。
融夠了錢,大戰似乎一觸即發。陳歐給街電下令:一個月要燒光3個億。來電袁炳松預測,行業3到6個月會洗牌。更多人覺得,這個行業天花板比共享單車更低,競爭也會更慘烈。
但出乎意料,戰爭并未打響。陳歐預測的1000萬臺投放規模,年底只實現了五分之一。在線下,地推人員也遠未白刃相接。小電的陳章有了新預測:競爭下一階段,至少要到日單1000萬左右。而目前,小電日電有50萬,街電有55萬,怪獸充電和來電未公布。
陳歐與王思聰的吃翔賭局,到底誰輸了?共享充電寶真是偽需求嗎?還是爆發點尚未到來?
在此,我們將復盤它跌宕起伏的一年,并預測2018年的未來。
融資爆發,有人歡天喜地,有人悄悄退場
這一行業誕生在4、5月份,當時兩個月宣布了17筆融資。來電COO黃云稱,“從沒見過這樣的融資場面”。
當時,共享單車再也投不進去錢,而充電寶有看似更好的財務模型:40元一臺設備,兩個月就能回本;跨場景使用;不會被私人侵占;充電需求不需教育。
有了之前經驗,沒人再等市場驗證。融夠了錢,以體量碾壓對手,是新的打法。一時間,投資成了創業者選秀。來電、街電、小電和怪獸充電,都是從這時起就保持融資領先。
除了四大家,全年還有三家融資過億:Hi電、充充和伏特+。至今,Hi電已經死亡。充充成功轉型,改做電動汽車的充電方案。伏特+則是云充吧創始人二次創業,如今還活著。
在融資爆發時,有人已發現勢頭不對:人太多了。九合創投有投資人一直在看充電寶。他們發現,隨著燒錢開始,最初盈利的模型已經不成立了。
老江湖如梅花天使創投的吳世春,則干脆勸自己投的“河馬充電”將項目清算,挽回損失。吳世春投進這個行業時,還不是風口。但如今項目太多,進駐商家的成本必然上漲。吳世春覺得,這個低毛利的行業已無利可圖。
除了他們,拿到錢的項目也在擔憂:集中融資使股權迅速稀釋。
來電的袁炳松稱,我也沒好辦法,(需要錢)只能嚴格控制資方的董事會席位。小電則在融資三輪后,創業者還剩三成股權。街電最慘,被海翼轉賣給聚美優品,創始人的股權大幅縮水,期權也沒能兌現。
但擔憂歸擔憂,項目確實融到了錢。某項目估值過億,設備卻寥寥無幾,被傳言一臺設備對應10萬企業估值。
資金已充足,項目開始起跑。他們將面對一個從未被驗證、備受質疑的市場。他們能跑起來嗎?
鋪設太慢,“場景之爭”變成“專利大戰”
人們何時最需要充電?抱著不同期待,四大家分成兩個陣營。
小場景陣營是街電、小電和怪獸充電。他們認為,人們在餐館、酒吧和夜店消費時,會坐下玩手機。用小電CEO唐永波的話說,“玩幾局王者榮耀,手機就沒電了。”
在這類場景下,用戶充電并不會離店走動,因此街電選了“小機柜”,小電和怪獸充電選了“桌面式”。他們在投放上有所不同:小機柜投放在前臺,可以拿到桌使用。桌面式則會盡量投放到桌。怪獸充電說,一切是為了翻臺率。他們會盡量投放到常用的桌子,比如優先領客區。
大場景陣營的則是來電。它投放于人員流動的場所,比如商場、地鐵站和火車站。理想中,用戶應該借完就走,去另一處歸還,最終形成充電寶的流動閉環。
在這些場景,充電寶機柜要獨立存在。因此來電選了大機柜,盡量顯眼,并配有廣告屏。可想而知,這些機柜成本更高,鋪設更慢。而且與商場談判難度也遠高于小商戶。
即便對于小機柜,投放也很快遇到問題。他們的地推多來自外賣。但機柜要放在店內,用商家的電,經常維護,還不給分成。商家看不到切實利益,抗拒遠勝外賣平臺。許多企業手握大筆資金,鋪設卻進展緩慢。
這是一場不會速戰速決的戰爭。但有投資人不耐煩,已在勸創業者結束戰斗。市場壓不死對方,創業者決定“曲線救國”,以專利在生產上消滅對手。
今年3月開始,來電陸續對街電、海翼發起24項專利訴訟,涉及金額6600萬元。街電則買下“共享充電寶之父”劉同鑫的3項發明專利,反過來起訴來電,并申請專利無效審查。
除了對簿公堂,兩方高管也在媒體上叫罵。來電的任牧稱,街電用買來的專利碰瓷。街電稱,來電造噱頭浪費司法資源。陳歐最投入,稱專利是他的“核武器”,要殺絕一切后來者。
雖然打得熱鬧,這場專利戰并沒有輸家。法律人士稱,在實際研發中要規避這些專利并不難,何況產品升級換代很快。后來怪獸充電做小機柜,也確實繞過了來電的專利。法天使創始人稱,它真正的效果是為兩家做了免費宣傳:來電和街電的名字人盡皆知,完成了一次用戶教育。
在兩家爭鋒時刻,小電的唐永波半年沒有接受采訪。怪獸充電的蔡光淵干脆拒絕一切出境。等兩家重新亮相時,小電推出了小機柜,怪獸充電則一口氣推出小機柜、大機柜和支持無線充電的可移動充電寶。
未來之辯:共享充電寶要靠什么盈利?
在產品迭代中,各家正殺入對方的場景。來電的袁炳松確認了這一趨勢:“大家都從點切入,但殊途同歸。真正要想的是,充電寶能加上什么?”它們要靠什么盈利?
來電的關鍵詞是“場景”。它寄望于用戶數據。任牧稱,充電寶會變成基礎設施,積累足夠多的數據,發掘場景內用戶的新需求。來電希望,能從用戶行為(如何時充電、何處借何處還)繪制出用戶畫像,推送個性化服務。在數家充電寶中,來電的大機柜充電寶可“流動”最像共享單車,商業模式也借鑒了它們。
小電的關鍵詞是“廣告”。陳章稱,小電未來可以成為一家廣告媒體公司,線下線下都能做廣告投放。“隨著終端越來越多,會有鋪天蓋地的廣告客戶”。在數家充電寶中,小電可能是最依賴線上引流的一家:被騰訊投資,重度接入微信小程序。
街電和怪獸充電的關鍵詞是“租金”。街電原源稱,自己的充電寶在很多城市已盈利,能作為“樣本城市”復制到全國。街電的下一步是“網絡化布局”:當用戶預期能找到借還點時,會帶充電寶離開,使用率也大幅上升。
怪獸充電也強調,共享充電寶靠租金是能夠盈利的。“一臺機器4到6個月就能產生利潤。”蔡光淵強調,這個行業處于非常早期,還在搶點,以后會形成門檻,“但不會很快”。無腦燒錢也不會長久:怪獸充電100%訂單已收費,70%到80%的渠道是獨占,即將拉開差距。蔡光淵預測,共享充電寶的一天需求是7300萬次。
街電和怪獸充電都認同:當鋪點足夠多,能異地借還,新的爆發點才會誕生。共享單車能隨時隨地停放,而充電寶需先鋪設機柜,因此推廣才慢得多。
此外,共享單車只需扔上街就能使用,是企業、用戶的兩方合作。共享充電寶則是企業、用戶、商家的三方合作,因此擴張更慢。其資金并不能直接轉化成“鋪設數量”,需精細化的長期運營。因此,最終勝負并不是在一場急促大戰中決定的。但假以時日,差距就會消無聲息地拉開。
泡沫退潮,“風口”正變成一門“生意”
這一年,共8家死亡或爆發負面新聞的項目。
放電科技、PP充電和樂電都在2017年10月死亡。其中只有放電獲得過天使輪融資,因此項目之死并不能說明趨勢。
泡泡充電、小寶充電、河馬充電、Hi電則爆發負面新聞,經營情況不明。河馬充電是被吳世春勸退,及時離場。Hi電則累計融資過億元,燒錢全部生產充電寶,但資金并未回流。據運維人員稱,Hi電耗電過快,經常掉線,在產品上并不過關。此外,粗放的經營方式也有別于小電、怪獸充電,加速了Hi電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美團在8月短暫啟動過項目,11月關停。王慧文雖有提及,但并未解釋原因。外界猜測,可能這一行業目前增長太慢,不足以成為美團尋找的“下一個大方向”。今年,美團正火熱投入網約車、酒旅、短租房等領域,全都是成熟市場。
對于市場終局,蔡光淵認為:未來3到6個月,資源會繼續向頭部集中,引發洗牌。最終會是1到2家領跑、2到3家跟隨、N家分割垂直市場的局面。“對不在第一梯隊的玩家,最好早向創意、務實方向努力。”
而來電袁炳松、小電陳章覺得,小玩家還是早點退出為好。這個行業會是“贏家通吃”。袁炳松說,中國商戶就那么多,一旦打起來沒有中間地帶。小電陳章則認為,頭部玩家會逐漸抬高行業水平,在資金、運營上形成門檻,消滅小玩家的空間。他覺得,雖沒有那么快,共享充電寶還是會迎來摩拜ofo式的對決。
然而,很多投資者已不關心共享充電寶的未來。年底,朱嘯虎說,“今年風口已經轉向了新零售,大家都在講新零售,沒人講共享了。”
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有人覺得,共享充電寶正從“風口”變成一門“生意”。當泡沫散去,真正有競爭力的項目才會跑出來。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上線僅7個月,共享充電寶公司“樂電”就宣布停止運營了。泡泡充電和放電科技,也沒能熬過一年。共享充電寶遇洗牌,共享...
共享充電寶遇洗牌,共享充電寶的寒冬已至?共享充電寶一開始的商業模式都是復制共享單車,而忽略了行業的一些特殊性。K...
殘酷的洗牌之下,共享單車行業即將清場,共享充電寶行業的洗牌也隨之上演。洗牌過后,一家獨大的共享經濟項目將會向IP...
近日,有媒體曝出,樂電、河馬充電、小寶充電、創電、放電科技、PP充電、泡泡充電等7家共享充電寶企業出局或已走到項I...
11月3日,美團點評通過內部公開信通知,將結束餐飲平臺“松鼠便利店”和“共享充電寶”兩個項目的試點運營。這個消息2...
10月31日,小編有所耳聞ofo又在搞新花樣了。ofo正在秘密研發共享充電寶,早在去年年初便試圖找過多家合作方,今年6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