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3年中國組裝望遠鏡行業供需市場調研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組裝望遠鏡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組裝望遠鏡行業的市場規模、組裝望遠鏡市場供需求狀況、組裝望遠鏡市場競爭狀況和組裝望遠鏡主要企業經營情況、組裝望遠鏡市場主要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同時對組...
無論如何,淘寶網養育天貓和其他阿里產品的“流量奶牛”角色不會改變,且將長期存在下去。
流量爭奪。盡管沒有微信流量,但淘寶網的流量母池供給仍然很大,但在服從大盤政策短期不變的情況,阿里媽媽方面只能通過戰略合作,全資收購等形式,對過去長期依賴阿里流量體系的導購網站,淘客站點,特賣平臺,甚至媒體客戶予以扶持,進而帶動更多全淘寶母池的流量。朱思碼記預判2018年阿里媽媽方面對于這類平臺將產生多宗投資案,以緩解“極缺”流量的燃眉之急。
不過無論如何,淘寶網養育天貓和其他阿里產品的“流量奶?!苯巧匀徊粫淖?,且將長期存在下去。
“不過我們這個‘流量奶?!僭O還必須是淘寶網繼續處于無敵的狀態,否則早晚就被人宰了吃肉了?!币晃划斈杲洑v過C轉B的天貓商家這樣評價道。
閃電俠,拼多多
2017年末的一場烏鎮飯局被媒體搞出了一個“反阿里聯盟”的大新聞,而騰訊控股董事局主席PONY馬化騰竟然在朋友圈回復的一句“物極必反”似乎暗示了這個說法確有其事。同時,又在不到1個月內飯局主人公:京東與唯品會、美麗聯合集團相繼結盟,此期間新聞內容的精彩程度不亞于同期檔正在上映的電影《正義聯盟》,使得外界不斷猜測誰會是這個“反阿里聯盟”的下一位隊員?
《正義聯盟》中,令人印象深刻的 “技術宅”巴里艾倫因為一次意外而被閃電擊中獲得了“無視一切物理定律”并達到超越光速的跑動能力,成為了并肩超人、蝙蝠俠、神奇女俠、海王、鋼骨在內的聯盟成員。似乎拿兩者一對比,同采用紅色為主基調的特賣平臺拼多多與閃電俠之間存在著諸多相似之處,“閃電俠”拼多多是下一位反阿里聯盟成員的邏輯似乎又因為其當前流量來源和投資者關系的緣故,在阿里打假拼多多的背景下又能說的通了。
“它短時間能夠起來,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外部CPS媒體群的構建和純貨品運營的思路?!鼻熬蹌澦阈《J為,在運營層面上看拼多多幾乎就是一個翻版2010年的聚劃算。盡管出生于中國電商行業絕對的紅海期,但黃崢又有意無意的踩住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以微信為基礎的流量紅利,拼多多“被微信流量擊中”卻因禍得福的擁有了大部分人都不具備的能力,而這些人甚至包括京東、唯品會這些未來潛在的隊友們。
那么拼多多運用了哪些戰術?
專注價格敏感型客戶。面對飽受爭議的9塊9包郵,拼多多內部似乎并不以此為榮,但也并不以此為恥,理由非常簡單:任何平臺,甚至政府都沒有資格要求用戶消費升級或者降級,因為消費行為只屬于用戶的個人行為,這跟言論自由范疇一致。
正如阿里對商家梯隊劃分的那樣,拼多多為首的打擊群主要集中于爭奪40%以上的高價格敏感型客戶,而從拼多多相關工作人員透露的一些資料看,其消費人群并非清一色低端客戶,但伴隨著長期拼團量販的消費習慣培養下,拼多多成了高性價比的代名詞——這種戰術非常類似于十幾年前淘寶網起家之時掘取中國網購人群種子用戶時極力采取的低價策略,又和聚劃算在開設品牌團之前的選品策略如出一轍。
橫向對比天貓從淘寶商城逐步走消費升級到今天成為全球品牌集散地差不多花了接近10年,用戶也從買淘品牌,到國內外一二線品牌,再到現在海淘跨境電商......任何一個平臺想一口氣自低向高完成消費升級在邏輯上是不存在的,因為入駐品牌和它的平臺都沒有這個勢能,除非只能是投資方倒逼——急著上市。
搶點增量市場。這一部分人群在目前又多數集中于三四五六線地區,屬于阿里和京東刷了4年墻卻受制于物流體系、PC端平臺基因、下鄉策略等因素而未能更進一步的真空地區,但被拼多多借助微信紅包與支付的推廣而成功拿下了這部分增量市場,甚至有淘寶客告訴朱思碼記在一個北方五線的小縣城里找一個玩微信的大媽都或許知道幫拼多多推廣能夠賺錢。事實上在2年前,拼多多也正是依靠部分商家在三四五線城市賣水果,農土特產而完成起勢。
堅持純貨品運營的思路。在特賣電商運營領域,類目運營,品牌運營,貨品運營是完全不同的三個顆粒度。
淘寶、天貓、京東領銜的綜合性電商平臺目前采用的是顆粒度最大的類目運營,因為考慮到這三大平臺的SKU數量都非常龐大的特性,因此在運營細節上最平衡,但也最粗糙,因為類目的生命周期最長,因為幾乎沒有會死亡的類目。
唯品會近10年以來都延續了顆粒度相對較小的品牌運營的思路,這種思路好處在于能在巨頭夾縫中打開一個缺口——譬如做特賣,同時伴隨唯品會只賣正品,乃至288元包郵的政策下其整體平臺勢能足夠強,另外品牌的生命周期遠遠高于一個單品,因此擁有品牌背書且基于天然高客單緯度的優勢下唯品會堅持了這種模式,但缺陷在于唯品會受制于入駐品牌數量的有限和平臺用戶屬性,使得其很難向全品類拓展。
拼多多采取了更為小顆粒度的貨品運營思路,這種小顆粒度的運營體現在其遵循了選品高頻、剛需、低價的三原則,和聚劃算2010-2011年的運營思路極為接近,同時小顆粒度的運營在拋棄品牌背書的情況下出貨量往往極大,但缺陷是這個模式會把一個商家單品的生命周期根據銷售量的暴漲而被強行縮短,但在平臺商家數量急劇增大,選品空間足夠的情況下并不會成為其高速成長的障礙。
流量體系完全獨立于阿里電商體系之外。拼多多之所以今天讓淘寶網如此操心的關鍵在于拼多多也許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個與阿里巴巴流量體系從歷史上看都毫無交集,且占據國內電商第一梯隊的特賣平臺
在過往歷史上出現的一系列相關平臺,包括返利網、楚楚街、折800、米折、卷皮、蘑菇街均跟淘 寶網有著或多或少的交集,其形式可以是淘寶優惠券、可以是淘寶客,也可以是淘寶商家的站外特賣,因此這些平臺對阿里實際不構成威脅,相反這些平臺對阿里擁有一定的依存度,隨著依存度的變高,阿里對于這一系平臺的實際掌控度也就愈大。當雙方爆發矛盾時,阿里媽媽可以迅速掌握主導權,完成一擊必殺。
而拼多多誕生于微信,完全沒有web端的概念,種子客戶大部分為沒有經過PC端電商時代而是直接進入移動電商時代的增量市場,即使未來淘寶與拼多多發生正面交鋒,阿里面對其源源不斷的微信社交流量也毫無辦法,反倒是微信可以像2017年7月那樣通過重拳打擊淘客的形式,進一步壓縮阿里在微信上通過淘口令形式而進行流量轉移的行為。
與之相比,京東、唯品會同樣作為web2.0電商時代的產物和天貓相比卻缺乏一個類似手機淘寶和淘寶網這樣的流量母池,盡管今天微信為兩家提供了充沛的移動流量支持,甚至在微信上開了入口但仍然很難抗衡,同時兩大陣營的用戶又重合度極高,因此唯京方面的競爭壓力也就更大。傳統B2C商城無論自營還是POP或許并不適應社交電商基于用戶分享傳播,專注特定選品,強調流量高度中心化的玩法要求。
“起初我們2015年內部把拼多多和一元奪寶作為兩個典型案例討論,當時預判的是前者不過是特定品類的營銷工具,后者是賭博性質的玩法,所以認為天花板其實很快就能看到,但確實沒有預料到的是這個工具的天花板真的可以做到百億規模的高度?!?/p>
前唯品會高管看來,拼多多與唯品會的路徑其實都有著相似的特點——就是外界判斷這種特賣模式不過只是一種電商平臺使用的營銷工具,而不會變成一種商業模式。但正如手機從一種傻大黑粗的通訊工具演化成了麥克盧漢當年預言的“人的延伸”,這種自裂變出乎了許多人的意料,當然其中必然也包括阿里巴巴。
“不過,拼多多的這種模式也不是無敵的存在,聚劃算當年就同樣遇到了這些問題,只是因為后來合并的結局有點出乎商家意外罷了?!?/p>
那么拼多多的軟肋會在哪里?
極高的廉政風險。聚劃算早期采取了拼多多當前純人工報名的方式,因此小二擁有了極高的權利,可以左右商家的選品策略,定價方針,備貨量,甚至直接拍板是否能夠報名成功等等方面,而絕對的權利勢必導致絕對的腐敗,廉政高發的風險后續又讓聚劃算采取了機器算法報名的模式,但機器算法很快又因為各種弊端而變成了后來人工+機器算法的模式。畢竟廉政問題在任何平臺,任何人身上都會有存在的可能性,但如果能遵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的價值觀或許更為恰當。
平臺信任風險。早在2011年派代網年會上,就當時現象級的聚劃算展開了一個專題討論會,其間不少商家得意洋洋的表示自己品牌60%~70%成交額來自于聚劃算,而當時的大環境則是基于淘寶網早期店鋪為了銷售額和信用等級的快速提升而采取抄小路的方式達到個人目的。
然而之所以要快速提升店鋪信用的根源在于淘寶網在此時期的商家信任問題仍然被長期詬病,于是通過信用等級的好中差評這種原始的方式來方便客戶辨別店鋪信用程度,而今天早已不是當年信用缺失的年代,因此拼多多采取近乎沒有店鋪的概念來幫助商家解決了信任問題,降低了商家向上發展阻力的同時也為平臺埋下了承擔一切風險的責任——就如同淘寶網并不直接出售假冒劣質商品,但消費者會對淘寶商家的個人行為等同于阿里巴巴官方行為一樣對待,那么既然淘寶“躺槍”賣假貨多年,那么拼多多平臺恐怕會比淘寶中槍次數更多,而且更嚴重。同時,平臺為商家擔保的做法無可厚非,但在對于處理商家備貨量與平臺根據流量預估銷售量的問題上應該各外注意。
拼團模式的短板。拼團的好處在于能通過最簡單的分享來聚集人群,然而特賣的玩法遠不止拼團一種,砍價,拉人頭返傭金,多級分銷在形式方面都比拼團要來的更能吸引社交人群的傳播與興趣,而更為致命的是:拼團模式僅適用于特定類目且符合高頻、低價、剛需三大原則的單品。
我們舉例與這幾天刷爆朋友圈,和網易微課的師出同門的拼多多潛在競爭對手——特賣平臺“大伙邦”,同樣也是公眾號起家,他們就并沒有采取拼團的模式,而是用二級分銷+用戶等級梯隊管理的形式完成拼多多所無法涉及的特定品類,甚至高客單價和更多元的產品。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加速突破,推動移動互聯網時代向智能物聯網時代演進。在最炙手可熱的人工智能領域,全球各大科技...
自從馬云在2017年9月的世界物聯網無錫峰會上提出“物聯網的本質是智聯網”以來,不到半年的時間里,阿里巴巴大招頻發A...
1月19日消息,索菲婭是人類有史以來創造的最逼真的人形機器人,但是據一位專家稱,索菲婭并非如她表現的那樣智能。Fac...
隨著除夕火車票1月17日開售,春節前的售票高峰將正式告一段落。據攜程火車票專家介紹,國家發改委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
飛行模式專利引爭議 高通和華為自說自話 飛行模式到底是誰發明的?最近手機圈最大的新聞,應該已經不是個別產品了,?...
近兩年,人工智能發展不可謂不火熱。不論從技術突破、實際應用上來看,還是從政府政策、市場規模方面來評價,都可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