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3年人造木產業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現狀趨勢預測報告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人造木市場發展面臨巨大機遇和挑戰。在市場競爭方面,人造木企業數量越來越多,市場正面臨著供給與需求的不對稱,人造木行業有進一步洗牌的強烈要求,但是在一些人造木細分...
3月初市場再度傳出玉米儲備糧輪換全面啟動,在3月底臨儲玉米將會啟動“定向+拍賣”形式出庫。
3月初市場再度傳出玉米儲備糧輪換全面啟動,在3月底臨儲玉米將會啟動“定向+拍賣”形式出庫,隨著拋儲消息傳聞愈演愈,產地玉米貿易商惜售情緒松動,出貨積極,氣溫走高安全保存玉米難度增加,基層余糧也逐漸上市,各地深加工企業也都紛紛下調玉米收購價, 東北、華北產區及南北方港口局部地區價格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市場對后市糧價還存在繼續下降的預期。然而在這個跌勢能否延續的關鍵節點,今年東北企業加工補貼政策再次出臺,具體內容如下:
1、16日吉林省有關機構已公布了飼料及深加工企業收購2017年產玉米的補貼政策,吉林省納入補貼范圍的玉米深加工企業和配合飼料企業,實際收購加工消耗的2017年省內新產玉米每噸給予100元/噸收購補貼;
2、16日,黑龍江省有關機構公布了收購2017年產玉米補貼政策,納入補貼范圍的玉米深加工企業在2018年3月15日至4月30日期間入庫,并且2018年6月30日前加工消耗省內2017年新產玉米,每噸給予150元補貼。
從上述政策來看,東北局部省份公布的2017年產玉米補貼政策對市場形成利多,有利于支持價格回升,市場價格深跌概率不大,但是我們認為對于當前行情也不能盲目樂觀追多,理由如下:
一、今年玉米種植面積繼續調減,年度總供應繼續趨減
2018年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工作主線的背景下,一號文件指出加快消化政策性糧食庫存,《2018年種植業工作要點》指出“鞏固玉米調減成果,繼續調減“鐮刀彎”非優勢產區籽粒玉米面積”。新季春播臨近,去年玉米價格持續強勢帶來可觀收益,市場普遍持玉米種植面積反彈預期,而3月初農業部再次特別提到不要盲目擴種玉米,因為畢竟現在玉米庫存依然很高,國際價格也很便宜,尤其是那些非優勢區。下一步還是要繼續調整結構,多種市場適銷的品種。
二、供應主力將逐步過渡到陳糧
2017年玉米產量繼續減產,收糧進度同比偏快,截止目前東北產區農戶手中余糧水平不到三成,其中黑龍江基層市場余糧不足二成,遼寧基層市場余糧一成左右,吉林和內蒙古基層市場余糧不足三成;華北產區種植戶手中余糧水平三成左右,其中山東、河南基層市場余糧不足四成,河北基層市場余糧四成左右。受收獲期降雨影響2017年華北玉米糧質出現大幅下滑,產不足需、華北糧質差加劇好糧供應緊張,輪入少于去年,當前整體市場供應緊缺。預計補貼政策將刺激企業快速收糧,有利于短期需求提振,而隨著臨儲出庫期臨近,市場玉米供應主力將逐步由新糧過渡到陳糧,市場供應也會由緊缺轉為寬松。
目前臨儲庫存中1.8億噸的玉米存量,去庫存壓力仍大。2018年首次玉米拍賣就提前到1月25日啟動,2月初因春節假期而暫停,2月28日中儲糧拍賣活動再次啟動,且活動的范圍以及數量也在擴增。從陳糧成本上來看,就正在進行的輪換糧底價來看,較1月是明顯提高的,其中吉林、內蒙古和山西的拍賣底價分別上升100元至1820元/噸、121元至1858元/噸和104元至1929元/噸。成交均價也大多溢價成交。考慮國儲玉米采購以及儲存成本不低,其定價預計不會低于市場價格,優質糧仍可能會出現溢價成交,對玉米現貨價格或有所提振。
三、玉米增需格局明朗,年度供需缺口調增
政府發布的《2018年糧食流通工作要點》中進一步指出積極引導多元主體入市收購,加大庫存糧食的消化力度,建立優糧優價的市場運行機制。加大糧食加工轉化力度,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消費,努力拓寬消化渠道,確保銷售糧食及時出庫。據統計,16-17年度玉米企業消耗玉米6800萬噸,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400萬噸的消耗能力;17-18年度,這個數字或將達到7800萬噸,再增加1000萬的產能。工業消耗能力的增加使得市場對玉米的需求量持續增長。去庫存增消費的基調將持續推進。
據農業部2月供需月報預估2017/18年度產量2.1589億噸,消費2.2361億噸,進口150萬噸,本年度產量預計較上年度減少366萬噸。供需缺口進一步擴大到672萬噸,主要由于調高了深加工消費。
不過節后玉米價格持續高位,玉米深加工行業已經不堪重負,當前的行市開始拉動玉米下游產品的價格,部分地區淀粉企業已經將淀粉價格上調,但依然難以擺脫原料成本快速提升帶來的虧損狀況。甚至之前利潤較高的酒精企業,其盈利也被快速上漲的玉米價格所稀釋。目前吉林深加工每生產一噸玉米淀粉理論虧損約63元/噸,遼寧深加工每生產一噸玉米淀粉理論虧損約81.2元/噸。近期下游需求進入淡季,玉米深加工利潤陷入虧損境地,對于玉米消化能力降低,補貼政策的出臺有利于保持行業開工率的穩定性,從而利于庫存陳糧消化進程推進。
四、進口政策有變數 利于國內玉米庫存消耗
2017年國內玉米價格持續上漲帶來內外價差恢復增長,進口利潤凸顯,進口玉米及相關替代品的增量趨勢有所顯現。不過隨中美貿易戰升級,進口政策出現變數。2018年2月4日,商務部發布2018年第12號和第13號公告,決定即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高粱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本次調查通常應在2019年2月4日前結束,特殊情況下可延長至2019年8月4日。此外,轉基因玉米加工許可收緊,2月期間部分中國買家取消美玉米訂單,轉向烏克蘭非轉基因玉米。此次對美高粱的“雙反”政策,進口壓力緩解很可能會加快臨儲玉米拍賣的進程,將進口替代品的需求轉為消化國內玉米庫存,從中長期提振國內玉米現貨價格。
五、補貼期限偏短 補貼力度減弱
從時間上來看,2017年我國東北三省一區深加工企業玉米補貼公布時間是在2016年10月底11月初,加工補貼時間持續至2017年6月底。而2018年此次公布的補貼政策的限定的時間為2018年3月15日至4月30日期間收購入庫且在6月30日前加工完成的玉米,補貼的收糧時間從5個月縮減至1個半月。
從補貼金額來看,2017年東北三省一區確定補貼深加工企業100-300元/噸。而2018年此次公布的補貼金額為100-150元/噸。補貼金額調減,力度減弱。
綜上,雖然今年東北局部省份補貼力度減弱,時間周期縮短,但補貼之后現貨價格很難繼續下跌,不過前期玉米漲幅基本已經提前透支補貼利好,有輪出和臨儲傳聞打壓,繼續上漲空間不足,同時地儲輪出數量和頻率明顯加快,市場進入整理階段。從長期來看,供給側改革持續推進,玉米產量連年調減,玉米以及其替代品進口受限,需求逐步增加,在玉米減產增需的大格局下,玉米現貨價格走勢仍以重心上移為主。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對于國內玉米市場來說就如北方天氣一般“冷熱交替”,所謂“冷”是說,春節過后一路瘋漲的玉米價格猶如被潑涼水般開啟...
二月,玉米系在春節氛圍中平穩過渡,節后補庫需求造成的階段性供應偏緊促使各地期現價格聯動上漲,最新預測數據顯示17...
春節過后,國內玉米市場聽到最多的詞就是“上漲”、“沖破”、“新高”,特別是進入3月份,各地玉米價格“好戲連連”....
預計短期玉米仍將處于回調整理之后,考慮到華北庫存整體較為緊張,大多夠用5-10天,如果農戶仍是挺價惜售,那么華北的...
今日玉米價格行情穩中趨弱運行。受13日拍賣流拍的影響,東北產區玉米價格開始下行,北方港口、企業的收購價格下調試探...
今日國內玉米市場價格行情穩中趨弱運行。東北產區貿易商及農戶走貨價小幅下調,隨著天氣的回暖,走貨積極性也提高。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