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3年紫外檢測儀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
“十三五”規劃對“十二五”規劃實施情況進行全面評估;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突出改革創新;遠近結合,更加注重以解決長遠問題的辦法來應對...
考慮到減按3%增收的增值稅不能再抵扣,若中間環節較多,個別藥品價格可能下降的空間有限。
5月1日起,包含了治療癌癥常用藥的28類進口藥關稅降至零。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降低國人使用進口抗癌藥品的負擔,此類藥物還減按3%征收進口環節增值稅。但政策實施1個月后,多地傳出這些抗癌藥目前仍是原價出售。
受“滯后效應”的影響,大部分抗癌藥目前在廣東也仍按原價銷售。
據悉,受到消化庫存、藥品采購等因素影響,新稅率反映到藥價上一般需要一定時間,這就意味著原本承壓的抗癌類個股有望暫時緩一口氣。但從長期而言,業內普遍認為,加快國內藥企仿制藥推出速度或加強自主創新產品的研發,才是上策。
廣東:降價仍待落實
降稅涉及的抗癌藥尚未單獨在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官網交易。該中心5月底最新的一份通知顯示,2018年第二次藥品交易啟動,但在《產品目錄分組及部分產品目錄調整結果表》并未涉及相關降稅的抗癌藥物品種。
對此,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廣東省藥品采購相關單位已在進行政策研究,以落實相關藥品的價格調整措施。”
而某三甲醫院藥劑科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規律而言,目前醫院可能是消耗5月1日前的庫存,“另外,部分非醫保范圍內的進口抗癌藥,很多是通過單獨議價進入醫院。但單家醫院議價能力有限,難以達到降價目標,未來不排除會有醫院采取‘抱團’形式對藥企進行議價降價”。
除了醫院用藥方面降稅利好尚未完全兌現,在零售藥店層面,情況也大致相同。
“據我了解,大部分還沒有調整。就藥店而言,主要是進口價沒有變,零售價也不能調。這方面主動權在廠家和代理商身上。”廣東省醫藥零售行業協會副會長劉桂春說。
壓縮中間環節
國內一家新藥特藥代理公司的負責人坦言,依照政策,降稅確實是5月1日,相關單位會執行新的稅率,老百姓之所以暫時感受不到降價,源頭在藥廠。
藥企進口抗癌藥,通常都是有計劃地進。比如,4月份甲藥企進口了10億貨值的抗癌藥,交了關稅,并給代理商開了16%的增值稅發票。那么,甲藥企降價就勢必會等這10億貨值的抗癌藥清貨完畢,等下次以新的稅率再進貨,才會降價。
另外,由于3%的增值稅屬于簡易征收,接下來每流通一個中間環節都需要征收3%。一個外資抗癌藥物生產企業若其進入中國的藥物中間環節過多,從宏觀的邏輯來講,不一定會比原本一次性繳納百分之十幾少繳。
“考慮到關稅及增值稅降低后,消費者勢必會追問究竟便宜了多少,甚至拿不同藥企的抗癌藥物做比對。在此背景下,做零售終端方面的廠家都已經在做一個事,即盡可能直接發貨給藥店。他們希望盡量將中間環節控制在3個以內,這樣就可能還會有幾個點可以讓利給消費者。”上述新藥特藥代理公司的負責人進一步說。
在他看來,政策這樣安排,其作用會有點類似針對醫院藥房的兩票制,目標都是壓縮中間環節,把讓利空間給到消費者。
一位接近中國外資藥品研制和開發行業委員會的人士也表示,目前降稅政策要兌現到藥價上需要過渡期。另外,考慮到減按3%增收的增值稅不能再抵扣,若中間環節較多,個別藥品價格可能下降的空間有限。
抗癌藥板塊:危還是機?
據了解,受生活環境、方式的變化和生存壓力的增大等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各國癌癥的發病率近年來多呈上升趨勢。IMS發布的《Global Oncology Trends2017》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在腫瘤治療產品和維持療法上的費用支出為1130億美元,但到2021年將超過1470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國家癌癥中心最新的腫瘤靶向藥品數據庫,在27種常見癌癥的140多個靶向藥品中,只有40多種進入了中國。進口藥稅收政策優惠逐步落地,在業內一些專家看來,勢必會促進進口。而這已經被一些券商認為,將利多A股中的進口藥品代理商和分銷商。
基于同樣的邏輯,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陶劍虹此前表示,由于目前國內外的抗癌藥在技術領域還存在一定的差別,關稅降為零,對本土抗腫瘤藥物創新會有一定的影響。
也是基于這一研判,A股抗癌藥個股一度集體下跌。零關稅消息傳出后,4月13日,A股醫藥生物板塊出現大幅調整,漲幅全行業倒數第一,下跌幅度達1 .78%。其中,抗癌藥明星股恒瑞醫藥下跌5.42%。
不過,依照陶劍虹的看法,中國抗癌藥產業不排除會被激發出本土創新熱情的可能。此外,中金公司曾專門發布研報指出,取消關稅代表國家對創新藥的政策取態,是國內藥品改革過程中的重要一環。預計未來內地創新藥市場將進一步放開,中長期會倒逼本土藥企加速創新。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在近日舉行的G7峰會上,美國總統特朗普由于對歐盟、加拿大和日本等盟友征收鋼鋁關稅,成了眾矢之的。在G7聯合公報發表...
俄羅斯世界杯看點十足!東道主交出怎樣的答卷?過去兩屆世界杯,東道主的表現都不盡如人意,南非成為第一支未能小組出...
信托資深研究員袁吉偉表示,目前信托業內增資需求仍存,未來增資可期。信托公司業務發展對于資本的需求還很高,且當前...
航旅縱橫APP“個人標簽”引爭議,航旅縱橫如何回應?昨日,有網友發文稱,航旅縱橫APP的新功能有泄露隱私之嫌。據了解...
6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審理銀行卡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征求意見稿),就信用卡透支、偽卡交易、網...
在以瘦為美的年代里,許多人每天都嚷嚷著要減肥,什么“不瘦十斤不換頭像”、“要么瘦、要么死”等話語充斥耳旁。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