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3年醫療保健服務項目商業計劃書》為中研普華公司獨家首創針對項目投融資咨詢服務的專項計劃書。計劃書分為:行業通用版、專業定制版。行業通用版是中研普華根據行業一般水平測算好了B...
全球首場神經影像診斷“人機大賽”日前在北京落幕。來自全球的25名神經系統疾病診斷專業人士組成“人類戰隊”,與人工智能應用產品“BioMind天醫智”展開了一場神經影像診斷“大對決”。最終,醫療AI以高出約20%的準確率戰勝了人類戰隊。
人工智能與醫療結合(以下簡稱“AI+醫療“)在創業與投資方面已經進行有3年多,去年以來輿論熱度也大幅提升。據億歐智庫不完全統計,2014年至2016年,國內“AI+醫療”領域的創業公司共55家,總融資額超過25億人民幣(甄別一家公司是否屬于“AI+醫療”,億歐智庫以人工智能技術作為判斷標準,下文將具體探討);這股浪潮同樣將全球的研究機構、組織裹挾于內,紛紛剖析與預測“AI+醫療”的發展機會和未來的市場空間;連普羅大眾茶余飯后的閑談,也難免涉及諸如“醫療機器人來了,醫生難道真的要失業?”等話題。
究竟何為“AI+醫療”?目前行業內僅有一個較模糊的概念,即人工智能對醫療領域的改造。億歐智庫研究認為,“人工智能+醫療”是人工智能技術對于醫療相關領域應用場景的賦能現象。為了理解,我們不妨將該定義拆分為三個關鍵詞:人工智能技術、醫療相關領域應用場景、賦能。
“AI”是什么?不論是學界,還是研究機構,對其概念都有著不同的界定。綜合來看,大致可分為兩類:第一類,學者從行為和功能的角度出發,定義人工智能機器的外在行為和能夠實現的功能,例如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帕特里克?亨利?溫斯頓(Patrick Henry Winston)教授認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計算機去做過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第二類,學者將“人工智能”定義為一門新學科或新科學,例如波士頓咨詢公司的報告《人工智能:未來制勝之道》中認為,人工智能是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類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
全球首場神經影像診斷“人機大賽”日前在北京落幕。來自全球的25名神經系統疾病診斷專業人士組成“人類戰隊”,與人工智能應用產品“BioMind天醫智”展開了一場神經影像診斷“大對決”。最終,醫療AI以高出約20%的準確率戰勝了人類戰隊。
此次全球首場圍繞神經系統疾病影像診斷的“人機大賽”分A、B組進行,其中A組進行顱內腫瘤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影像以及核磁共振檢查(MRI)影像判讀;B組進行腦血管疾病CT、MRI影像判讀以及血腫預測。
代表人類參賽的有哪些醫生?記者了解到,本次大賽從今年5月8日開始面向全球招募參賽選手,參加此次A組對決的醫生包括7名中國神經影像診斷領域專家、2名國際專家,以及從中國380多家醫院的700多名醫生中初選出來的6名醫生;參加B組對決的醫生為10名中國神經影像診斷領域專家。
另一方面,對手則是醫療AI機器“BioMind天醫智”——由中國國家神經疾病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研發的全球首款頭部疾病(涵蓋腦腫瘤、小血管病變、大血管病變、腦卒中等)MRI、CT影像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的整體應用產品。
“BioMind天醫智”實力不容小覷。它雖然學習的時間并不長,但“拜師”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影像學中心主任高培毅,并通過對北京天壇醫院近10年來接診的數萬余神經系統相關疾病病例影像的系統學習,在腦膜瘤、膠質瘤等常見病領域的磁共振影像診斷準確率已達到90%以上,相當于一名高級職稱醫師的水平。
經過約2個小時的酣戰,A組比賽結果顯示,“BioMind天醫智”15分鐘完成225題,準確率達87%;醫生組15名醫生每人15道題,30分鐘完成,準確率達66%。B組比賽結果顯示,每名人類選手與“BioMind天醫智”一樣完成30道題挑戰,“BioMind天醫智”準確率達83%,醫生組準確率達63%。兩組比賽結果均顯示,人工智能勝出。
參賽選手之一、重慶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放射科醫生方維東表示,人工智能作為數字化產品,對數字的探測要比人類敏感,捕捉到的信息可能比人類更全面,人工智能的能力不容忽視。
“人工智能已經來到人類的工作當中,這將帶來機遇和挑戰。”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林毅表示,無論人類獲勝還是機器獲勝,都希望“傳達一個美好的愿望,人機攜手,造福大眾”。
哈佛醫學院神經外科兼放射學教授亞歷珊德拉·戈爾比認為,人工智能目前主要起到輔助作用。在實際工作中,放射科醫生仍要對醫學圖像加以觀察判斷,然后再對比人工智能的判讀結果,從而避免可能發生的誤差。
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天壇醫院常務副院長王擁軍表示,神經系統是一個萬向鏈接的網絡,最適合開展人工智能研究。“人工智能通過對海量疾病信息的深度學習,可持續提升疾病診斷效率。人工智能應用在神經疾病預防、診療、預后和康復等階段,都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未來將在神經疾病醫療領域帶來一場顛覆性的技術革命。”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7月2日,記者從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官網獲悉,由北京市經信委組織相關單位,通過大量的調研和專題討論,編制而成...
7月1日晚間至2日,四川成都蒲江、新津等地境內遭遇暴雨或大暴雨襲擊,大量農田、民房進水被淹。災情發生后,記者緊急2...
“預計明年將有大量獨立醫療Al軟件進入上市審評階段。”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主任孫磊7月2日說,目前中心尚未收到企業...
10類殯葬將被整治針對各界普遍關注的違規亂建公墓、炒買炒賣墓穴及殯葬服務欺行霸市等現象,民政部2日發布消息,日前9...
雪片一般的陳情信向美國商務部飛去。"我們不需要你們的保護!"是這些措辭節制的陳情信中透露出的無聲吶6...
7月3日,互聯網家裝平臺齊家網宣布將香港IPO時間由7月5日推遲至7月12日,定價4.85港元/股,低于招股區間。6月底曾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