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4年智慧樓宇行業風險投資態勢及投融資策略指引報告
風險投資是在創業企業發展初期投入風險資本,待其發育相對成熟后,通過市場退出機制將所投入的資本由股權形態轉化為資金形態,以收回投資,取得高額風險收益。全球風險資本市場已進入新一輪快速...
7月10日,中國互聯網房地產交易服務提供商易居宣布于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計劃。今日起公開發售,招股價介于14.38港元至17.68港元。
7月6日,易居企業集團確定四大基石投資者,并于當日在香港啟動全球上市路演。據悉,阿里巴巴集團、央企華僑城、恒基集團、新加坡城市發展集團(CDL)四家企業成為易居企業集團基石投資者。
此前易居企業已于6月28日通過香港聯交所聆訊,最快將于本月掛牌上市。從美股私有化退市兩年后,易居企業于今年4月26日向港交所遞交了首版IPO招股書,再次尋求上市。
7月10日,中國互聯網房地產交易服務提供商易居宣布于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計劃。今日起公開發售,招股價介于14.38港元至17.68港元。
易居計劃發售3.22836億股,10%于香港公開發售,90%國際配售。
公開發售將于今天(7月10日)至7月13日進行,招股價介于14.38港元至17.68港元,每手300股,入場費5357港元。
預計易居7月20日于港交所主板掛牌,中國國際金融香港證券有限公司及瑞士信貸(香港)有限公司為聯席保薦人。
以招股價中位數16.03計算,預計此次所得集資款項約49.505億港元。
其中28%用于升級房地產數據系統;26.2%用于一手房代理服務的地理覆蓋范圍;23.3%擴張房地產經紀網絡服務地理覆蓋范圍;7.3%用于員工培訓;3.4%用于品牌推廣;1.8%用于開發綜合服務管理平臺;10%用于一般企業用途。
2007年8月8日,易居中國登陸美國納斯達克,這是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輕資產地產概念股。易居旗下原有的營銷代理、互聯網及電商、信息咨詢三大主營板塊,與新組建的互聯網金融及社區增值服務板塊,一起構成了易居中國投資控股下的五大業務集團。
2015年6月9日,易居中國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已收到由CEO周忻和董事沈南鵬當日提交的非約束性初步提議函。
該函提議以每股美國存托股票(“ADS”)7.38美元的現金收購周忻、沈南鵬或他們各自的關聯實體目前不持有的全部易居普通股,將易居私有化。
對于私有化的原因,周忻曾直言,“估值太低,私有化勢在必行。”
2016年4月15日,易居中國宣布已就公司私有化達成最終的合并協議,私有化價格為每股6.85美元(每股美國存托股票6.85美元),較2015年6月首次提出的私有化價格下調約7%。
2016年8月28日,易居中國宣布私有化完成,隨后引入包括萬科集團恒大地產集團、融創中國富力地產等18家地產商和3家機構入股易居企業集團。
2017年12月底,易居中國的股東數量增至27家,包括25家地產公司和2家機構。
根據招股說明書的股東名單顯示,易居中國的股東分兩批入股:第一批是在2016年8月,分別是恒大地產集團、萬科集團、星河灣、富力地產、融創中國、雅居樂、旭輝集團、陽光城、建業住宅集團、復地集團、寶龍地產、正榮集團、融信集團、泰禾集團、景瑞地產、正商地產、福晟集團、三盛地產和云鋒基金、紀源資本、磐石資本。第二批是在2017年年底,分別是碧桂園、中駿地產、祥生地產、新力地產、俊發地產和中南置地。
而作為第二批入股的股東,2017年12月27日,碧桂園斥資17.81億元入股易居。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房企銷售榜前四位的碧桂園、萬科、恒大、融創均已經成為易居的股東。其中,碧桂園、恒大及萬科各持股15%。至此,易居中國完成了新的融資計劃。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7月11日零時,EIA公布了短期能源展望報告。報告上調了原油產量預期,同時下調了原油需求,美油短線下跌,向下突破74美...
一夜之間,印度仿制藥火了。曾經貼在印度身上的那些標簽,貧民窟、牛糞、污水……忽然搖身一變,成了“窮人的良心”,...
近日,由河南省地礦局地勘二院實施的河南省淅川縣下大扒石墨礦勘查項目,在豫西南地區探獲一個厚度大、品位富的特大型...
今天,滴滴出行和大陸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雙方將在智能網聯車和定制新能源車方面開展項目合作。按照協議, 大...
自古紅藍出CP,可口可樂(紅色)和百事可樂(藍色)從來都是相愛相殺的一對。據說這個世界的人分兩種:喜歡可口可樂和...
破發了——對于小米IPO首日的股價,投資者并不意外。但為什么小米寧愿“打折”甚至“打臉”也要上市?在資本市場的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