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3年中國租賃合作行業供需趨勢及投資風險研究報告
租賃合作研究報告對租賃合作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法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對研究過程中所獲取的租賃合作資料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和分析,通過圖表、統計結果及文獻資料,或以縱向的發展過程,或橫...
隨著央行、銀保監會“兩文齊發”,當前銀行理財“量價齊跌”的尷尬局面將得到扭轉。
隨著央行、銀保監會“兩文齊發”,當前銀行理財“量價齊跌”的尷尬局面將得到扭轉。
7月20日,銀保監會起草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21萬億銀行理財迎來資管新規下的新版“操作手冊”。同一天央行發布《關于進一步明確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對過渡期內資管行業非標投向、產品估值、新老對接等諸多問題進行了明確。
“前幾個月不明確的內容都明確后,銀行可以多發一些新產品。”一位股份制商業銀行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而在另一位大行資管部負責人看來,此前銀行理財規模下降的趨勢將得到扭轉,轉為穩定。
至于理財產品價格,多位資產管理人士對記者指出,影響最大的還是市場利率。一方面,業內人士認為,最新出臺的理財新規將公募理財門檻被調低至1萬元,銀行理財產品在資金端“不愁賣”,下半年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或將繼續小幅回落。另一方面,央行資管新規執行細則明確,將過渡期內銀行定期開放式產品持有資產組合的久期不得長于封閉期的1.5倍。“期限錯配控制在1.5倍,過渡期內會影響一些收益率水平?!眹医鹑谂c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對記者表示。
過渡期“資產荒”將扭轉
根據銀保監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底銀行非保本型理財產品余額為22.17萬億元,2018年5月末余額為22.28萬億元,6月末余額為21萬億元。可以看出,銀行理財從4月末資管新規下發后,規模呈現下降趨勢。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解到,資管新規下發兩個月期間,由于一些銀行對執行細則存在一些疑惑,“估值方法不明確的情況下,銀行不敢重新發行新產品來對接老資產,導致資產荒。”一位銀行資產管理部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對于《關于進一步明確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多位銀行資管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公募資產管理產品可以適當投資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半年以上的定期開放式資產管理產品以及銀行的現金管理類產品可用攤余成本法估、金融機構可以發行老產品投資新資產等,均為過渡期內的開放措施。
曾剛指出,原來銀行理財產品都是以攤余成本估值,改成凈值法或只能投標準化資產,銀行理財轉型壓力較大。一方面要賣更長期的產品,另一方面投資端只能投標準化產品,此外給客戶價格也不是以預期收益形式體現。此次新政策使得過渡期內原來銀行的定開產品仍然可以維持原有的運作模式。
但這并不意味銀行理財會爆發式增長。一位大行資產管理部門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到2020年過渡期結束,老的產品形態仍舊會清零,央行此次指導意見只是為新產品發展提供了一定空間,預計理財規模不會大幅增長。
未對收益率構成明顯利好
根據理財新規,將對銀行理財實行分類管理,區分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公募理財產品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私募理財產品面向不超過200名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同時,將單只公募理財產品的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至1萬元。
對此,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協創中心研究員李虹含對記者表示,公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降低,對實現普惠金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可以緩解銀行資金來源壓力,為銀行的轉型提供更充裕的空間。
上述大行資產管理部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居民的理財需求始終客觀存在,過去理財產品5萬投資門檻的限定有助于保護投資者利益,但是由于百姓可投資的資產太少,很多投資者涌入民間P2P平臺,反而使得不規范的灰色理財市場加大。而隨著近幾個月網貸行業的又一輪洗牌,業內人士表示,部分從P2P平臺上贖回的資金,也將流向理財市場。
此外,根據央行資管新規執行細則,過渡期內,對于封閉期在半年以上的定期開放式資產管理產品,投資以收取合同現金流量為目的并持有到期的債券,可使用攤余成本計量,但定期開放式產品持有資產組合的久期不得長于封閉期的1.5倍。也就是說,銀行發行一個3個月的產品,其匹配的資產最長不能超過4.5個月。
曾剛指出,執行細則使得銀行定開產品仍然可以維持原來銀行理財的運作模式,可以投資非標,但也有一定限制,只能投久期在1.5倍的非標,所以收益率會受到一定影響。
多位資管人士對記者表示,資管新規執行細則和理財新規并未對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釋放出明確利好?!按饲般y行理財收益率下跌取決于今年以來銀行間市場利率一直走低,理財價格與新規有一定關系,但主要取決于利率走勢。”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郵政業務總量(2018年5月-2017年6月)當期值(億元)分別為1007.2億元、931.8億元、1010億元、579.3億元、991.9億元、...
建設工業設計服務平臺。指導采用先進環保技術、工藝和裝備,創建知名品牌 提高產品品質,培育5-10個國內外知名品牌,...
據路透社報道,從亞馬遜到豐田汽車以及美國鋁業等多個美國大公司正在努力抵制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政策的影響,并阻止新的...
2016年下半年,奧迪旗下的一款氫動力概念車——h-tron quattro正式亮相。據悉,未來奧迪將引入h-tron氫能源SUV。據悉...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了2018年6月MPV車型前十排名。與上月MPV銷量前十排名相比上汽通用五菱宏光、上汽通用別克G...
央視新聞頻道點名批評了B站以及動漫其他網站,稱其存在大量的低俗內容,諸如穿著暴露的少女,曖昧的語言和動作等。針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