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3年中國生物技術香料行業供需趨勢及投資風險研究報告
生物技術香料行業研究報告中的生物技術香料行業數據分析以權威的國家統計數據為基礎,采用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分析方式,利用科學的統計分析方法,在描述行業概貌的同時,對生物技術香料行業進行...
實際上,生物技術和醫療保健初創企業的IPO要比科技公司要多得多。
對于那些根據收入和預期收益情況做出投資決定的人來說,生物技術IPO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新進入市場的公司普遍無利可圖,大多數公司的收入都為零。上市主要是為臨床試驗籌集資金的一種手段,預計未來幾年就將出現赤字。
實際上,生物技術和醫療保健初創企業的IPO要比科技公司要多得多。例如,今年第二季度,至少有16家獲風險投資支持的美國生物技術和醫療保健公司上市,相比之下,只有11家科技初創公司上市。Crunchbase的數據顯示,過去四年中,有三年,生物科技公司的IPO數量都是超過科技公司的。
在接下來的分析中,我們試圖加快生物技術公司上市的速度,評估我們在這個周期中的位置,也聚焦那些正在崛起的新興公司。
科技公司IPO勢頭不足,生物技術公司領先
如上所述,美國生物科技公司的IPO在大多數年份都超過了科技公司。然而,生物科技公司籌集到的資金總額卻較少,部分原因在于,規模最大的科技公司的IPO往往比規模最大的生物技術公司的IPO要大得多。在下面的圖表中,我們將過去四年的這兩個行業的情況進行了對比。
從全球范圍來看,這些數字還要更高。基于Crunchbase的數據,我們將過去四年里全球風險投資支持的生物技術和醫療保健公司的IPO數據制作成了一張圖表。雖然2018年的目標我們才達成一半,但生物技術和醫療保健公司的IPO募集到的資金已經比之前三年中的任何一年都要多。
基本面驅動、周期擴大
很明顯,我們正處于初創公司面臨的上升周期中。風投公司資金充裕,后期融資規模不斷擴大,IPO和并購活動的速度也在加快。
那么,這對生物技術公司IPO來說意味著什么呢?新股發行的速度和規模都有所上升,這主要是牛市行情導致的結果嗎?又或者,在上市前的候選人名單現在比過去更有吸引力?
我們向頂級的生物技術投資公司ARCH Venture Partners的聯合創始人鮑勃·尼爾森(Bob Nelsen)提出了疑問。他的觀點是,這是一個“基本面驅動、周期擴大”的IPO熱潮。
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隨大流,進行IPO,因為創業公司的創新速度比過去快了。納爾遜稱其為“過去30年生物技術投資和創新的結果,最終導致了本質上的由數據驅動的創新。”結果給人們帶來了更多的治療方法,疾病改良療法和預防技術。
同時,在生物技術的市場周期中,我們也處于一個樂觀的上升階段。這促使那些在其他條件下保持私有的公司嘗試上市,還為已經走上IPO道路的新興公司提供了更大的結果。
最近剛剛進行了大規模IPO的是一家叫做Rubius Therapeutics的生物技術公司。該公司開發的藥物基于基因工程的紅細胞。本周,這家成立5年的公司以超過20億美元的初始估值籌集了2.41億美元,成為2018年最大的生物技術公司上市。Cambridge, Mass.公司此前籌集了近25億美元的風險投資,目前仍處于臨床前試驗階段。
今年,除了上述之外,還有一些其他公司的大型IPO,包括藥品開發公司Eidos Therapeutics和Homology Medicines,它們的估值約為8億美元。Tricida也進行了IPO活動,該公司的估值約為12億美元。
至于后市表現,一直在上下波動,但也有一些比較明顯的上升。去年,生物技術公司在美國交易所的IPO中名列前茅。Renaissance Capital的數據顯示,生物技術公司的IPO占據了前六名中的四名,其中包括醫藥開發商AnaptysBio、Argenx和UroGen,以及一家農業生物初創企業Calyxt。
展望未來
隨著情況的逐漸好轉,生物技術風投公司(通常是樂觀派)看到了生物技術公司IPO能夠持續走高的幾個原因。
納爾遜指出,在他看來,大型制藥公司和生物技術公司的內部創新步伐比較落后。他們越來越需要收購初創公司和最近上市的公司,以保持自身的競爭力,建立新的產品渠道。
此外,還有大量新資金注入專門用于醫療保健初創企業。2017年,在美國,專注于醫療保健行業的風險投資家募集的金額累計達到了91億美元。根據硅谷銀行的數據,與2016年相比,這個數字增長了26%。
通過單一基金投資于科技和生命科學的風險投資公司也獲得了更多的資金。其中包括一些老牌的風投公司,它們可供投資的資金充裕,比如Polaris Partners、Founders Fund、Kleiner Perkins和Sequoia Capital。
不過,尼爾森觀察到,在IPO牛市的深處,上市的平均質量確實會下降。也就是說,他在之前的周期中經歷過類似的拐點,“在周期的同一點,質量明顯會更高。”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我們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六研究院(以下簡稱航天六院)之間的緊密合作,堪稱軍民融合典范。”八一前夕,中國石...
籠罩在達芙妮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身上的虧損“烏云”已經很久沒散去了。7月27日,達芙妮發布二零一八年第二季度未經審計2...
“3億人都在拼!”目前,拼多多的滲透率已經超越了京東,在綜合電商中排名第二。根據極光大數據的監測數據,拼多多的滲...
記者獲悉,由北京市政府、工信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將于8月15日至19日在北京亦莊舉行,其中8...
燕京啤酒品牌價值達1106.65億元在中國啤酒行業的五大巨頭中,燕京啤酒是唯一一家沒有外國資本參股、控股的,完全國有2...
市場調研機構IDC的最新報告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手機出貨量上,華為市場份額從去年同期11%增至15.8%,成為僅次于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