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3年中國投資理財行業供需趨勢及投資風險研究報告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投資理財行業研究報告就是為了解行情、分析環境提供依據,是企業了解市場和把握發展方向的重要手段,是輔助企業決策...
藍思科技、普聯科技、華為等眾多高科技企業,以及與機器人、電子信息相關的多個粵港澳合作平臺,近年來紛紛將科技含量高的部分遷入東莞松山湖高新區。
8月12日,華為5400名員工冒著瓢潑大雨,從深圳搬至位于溪流背坡村的華為松山湖基地。而此前的7月1日,華為已將“2012實驗室”及GTS部門等研發人員約2700人搬入這里,華為接連的動作,讓松山湖高新區乃至東莞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在東莞市政府下屬部門工作的王宇看來,過去的東莞制造業標簽明顯,曾獲得了“世界工廠”的稱號。
一句“東莞塞車,全球缺貨”的戲言,反映了東莞曾經如日中天的制造業。一組概括性數據顯示,全國服裝1/5東莞造,全世界1/10的運動鞋東莞造,全世界1/5的電腦和手機東莞造……然而,受制于國際市場萎靡、中國人口紅利消退、制造成本大幅上升等因素,東莞發展一度陷入低潮,也因為服務業的清洗而陷入尷尬發展期。
不過,藍思科技、普聯科技、華為等眾多高科技企業,以及與機器人、電子信息相關的多個粵港澳合作平臺,近年來紛紛將科技含量高的部分遷入東莞松山湖高新區。
這個略顯年輕的園區,正成為東莞的一張新名片。
有驚嘆也有疑問,早在2015年,全國已有129個高科技園區項目獲得國務院批準,都想摘下“中國硅谷”的桂冠,在眾多地方的渴盼下,華為等企業緣何選中東莞?
“以前看東莞制造,現在看東莞創新。”東莞市科技局政策調研科副主任游思壁對此深有感觸。東莞在“割肉斷臂”式加速新舊動能轉換下,用轉型升級走過了迷茫與困惑。
巨頭效應
“不少人開始關注東莞,是因為華為這樣的大企業到來。”王宇告訴記者,東莞不缺創新企業,而華為的搬入,就像“眾星捧月”,的確吸引眼球,并助推東莞本地的經濟提速,但“東莞也將承載一種巨頭效應”。
松山湖一帶,早前是人煙稀少的一片荒地,如今一片綠樹成蔭,繁花似錦,環湖約1900畝的占地現在被稱作“華為溪流背坡村”。沿環湖路驅車行至深處,記者才看到由12組團構成,歐式建筑風格集群的華為歐洲小鎮,在山湖的掩映下,小鎮顯得格外靜謐。
華為所在的松山湖高新區,位于東莞市的幾何中心,是2001年在72平方公里以內劃定的新區。雖與周邊區域組合形成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但東莞市發改局副局長王釗鴻告訴記者,彼時市級給予松山湖的定位雖明確,但關注的是對這片區域的環境保護,不曾想短短數年,松山湖竟悄然成為東莞轉型最活躍的“分子”。
近年來,松山湖吸引了藍思科技、普聯科技、華為等眾多高科技企業,以及與機器人、電子信息相關的多個粵港澳合作平臺。“在我國眾多科技園區中,松山湖高新區略顯年輕。”但王釗鴻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劃建設這兩大歷史機遇下,東莞市已將松山湖高新區作為重點區域,未來將打造其成為國家級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
5月份就來到園區內打點事務的劉德,是華為前員工,現在成為了供應商之一。他指著園區外的象和路及松水路感嘆:“這邊自打我來就一直是土路,下場雨就難以通行。”循著指引望去,正是記者步入園區前走過的通暢柏油路,“兩個月左右都沒建起路基,卻在華為員工搬來的前幾日,一晚上的功夫就鋪好了。”劉德將這種前后變化稱為“華為速度”。
這無疑也側面反映了“東莞速度”。
對東莞而言,華為的到來,并非一家企業那樣簡單,劉德認為,“這是一條產業鏈的遷移。”
記者在松山湖高新區看到,同步提速落地的還有華為供應商軟通動力。它早在6月30日就將新基地喬遷至松山湖光大We谷內,成為華為南方基地一路之隔的鄰居。另外,包括中軟國際、易寶軟件、華微明天等在內的華為軟件服務商們,也陸續在松山湖展開產業布局。
近5年在松山湖一帶跑出租車的吳翠虎,見證了道路兩側大小樓盤的建起。距離華為溪流背坡村輻射10公里外的松山湖周邊或鎮區范圍內,華潤、萬科、保利等大型房企都已抓緊布局。
在今年1月東莞市2017年度工作總結大會上,作為東莞兩家千億級企業之一的華為系,其創收業績被重點提及,實際出口總額、主營業務收入和納稅穩坐本市“三冠王”。
數據是無聲的佐證。今年上半年,松山湖高新區貢獻稅收114億元,同比增長近55%,占整個東莞稅收的40%以上。其中,新增工商注冊企業609家,注冊金額47.25億元;園區專利申請總量達5093件,同比增長30.26%,其中發明專利2931件,同比增長29.4%。松山湖高新區正成為東莞速度的一張新名片。
“東莞”時間
“不斷有高新科技企業入駐,正因東莞本身就具備完善的產業配套和相應的承載力,如此一來,促成強強聯合。”王宇回憶到,現任東莞市市委書記梁維東,在2016年從佛山轉戰東莞任職市長后,看到東莞增速轉型的現狀,曾公開感嘆三個“想不到”。
“過去,東莞工廠遍地,絕大部分為勞動密集型的中小制造企業。”王釗鴻告訴記者,從上世紀80年代的服裝、制鞋、家具產業,到上世紀90年代的電子信息產業,東莞通過外來資源建立起來的工業基礎,使一大批內源型經濟企業扎根此地。
王釗鴻將時間回溯到1995年前后,彼時手機巨擘諾基亞進入東莞,打開了東莞智能手機產業的大門。“從只是生產手機電池到慢慢做大生產手機整機,讓東莞形成了一個完全沒有過的龐大產業群。”
然而,伴隨2008年金融危機的沖擊、人力成本支出上漲,以及東莞城市循環建設的進一步推進,“不少制造型企業面對‘外移’、‘歇業’、‘倒閉’等選擇。”中國人民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教授張可云告訴記者,期間甚至有不少企業被迫離開東莞,搬往勞動力更為低廉的地區發展。他依然記得2013年時,被邀請前往東莞調研“支招”。也正是那年起,東莞開啟了長達三年的“機器換人”攻堅戰。
借助機器人帶來的高效率、低成本效應,不少東莞企業實現了一輪轉型升級,同時還拉動著整個東莞的工業投資,讓越來越多的制造業轉型至智能裝備產業鏈上下游,并形成了東莞特有的機器人產業版圖。
東莞市經信局產業發展科主任馮少斐給出了一組數據,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東莞工業技改投資年均增長50.91%,項目完成后單位產品成本平均下降9.43%,勞動生產率平均提高2.5倍,相對可減少用工近20萬人。
在拉動優勢傳統制造業轉型的“升級存量”過程中,東莞也在嘗試“引進增量”,以求“兩條腿走路”。
曾推動佛山順德從“工業立市”到城市化升級的梁維東,一經到任,便希望將佛山經驗靈活運用在同樣渴望進一步升級的東莞身上——吸引新型產業,再依托傳統產業優勢獲得大發展。馮少斐還記得,2016年東莞不僅舉辦了首屆招商引資大戶,還迸發出了前所未有的“騰籠換鳥”激情,大規模淘汰散亂差企業,把一些傳統制造業進行產業基地“轉移”。
當然,除了引資,東莞也基于本地的創新創業土壤,為了幫扶更多中小微企業持續向好而作出嘗試。2015年下半年,東莞市松山湖與深圳中國科技開發院合作建設的中科創新廣場正式運營。李丹作為東莞中科創新廣場副總經理,從項目引入到建設參與了全程。
來到松山湖的前幾年,李丹的最大感受是“孤獨”,他指著窗外的某個方向說,“2015年時這周邊沒什么建成的企業,中午吃頓飯都得開車去到3公里以外的地方。”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雖然蘋果目前還沒有對外正式發出邀請,但是掐指一算距離蘋果秋季發布會前后也就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此前關于這屆秋季...
8月18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地方金融局處獲悉,已收到P2P 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的《關于開展 P2...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近日,有知情人士表示,富士康科技集團正在向半導體領域發起新的攻勢,將與中國珠三角珠海市政...
1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2018年7月銀行結售匯和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數據顯示,今年7月,銀行結匯11278億元人民1...
據了解,美團點評計劃下周進行上市聆訊,預計在8月下旬進行預路演。業內人士分析,美團點評將集資最少40億美元。知情1...
上周五(8月10日)土耳其貨幣里拉崩盤,盤中刷新歷史低點至6.6,日內跌幅一度達到20%。盡管這周里拉有了小幅回升,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