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边走边吮她的花蒂,heyzo高清中文字幕在线,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俄罗斯freexxxx性

  • 資訊
  • 報告

日本蠶絲:發展歷史及近期成果

  • 2018年10月25日 WangYu來源:中國紡織網 905 56
  • 繁體

為實現綠色熒光絲綢的實用化,日本群馬縣蠶絲技術中心正在大量培育轉基因蠶。去年,用綠色熒光蠶絲制成的絲綢作為商用首次出貨。現在,該中心正在推進藍色和橙色熒光絲的開發,挑戰制作“獨一無二”的產品。

日本培育出綠色發光蠶絲并批量生產絲綢

為實現綠色熒光絲綢的實用化,日本群馬縣蠶絲技術中心正在大量培育轉基因蠶。去年,用綠色熒光蠶絲制成的絲綢作為商用首次出貨?,F在,該中心正在推進藍色和橙色熒光絲的開發,挑戰制作“獨一無二”的產品。

綠色熒光絲中含有一種可發光的物質,可反射光線。在藍光照射下并在昏暗中透過黃色的濾鏡來看,這種繭絲會發出夢幻般的綠色。這是由位于茨城縣筑波市的農業和食品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機構于2000年開始開發的。群馬縣蠶絲技術中心與該機構共同推動了量產化的研究。

去年、飼養實驗得到了國家批準,并與前橋市內的一家養蠶農戶進行了合作,在防止與天然蠶交配的情況下,培育了12萬只蠶,最后收獲蠶繭176公斤。


從蠶絲、茶葉、衛生防疫,看近代外貿與質量安全

對外貿易是中國與世界的交接點,首當其沖地受到英美法等國對食品質量安全越來越嚴格的監管壓力,于是率先與世界接軌,開始實施出口商品檢驗,探索建立相關監管制度。相比之下,中國國內市場質量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要遲很多。

近代上海開埠之后,因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這座江南小城很快成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一國之外貿不僅是貨物商賈往來,背后還有科技、制度、管理等綜合實力的支撐,還有人民生命健康和國家安全的考量?;仡欀袊鷮ν赓Q易歷史,須放在當時世界整體發展格局中和對中國長遠影響中去思考。

生絲貿易與技術的沉浮

距今5000年前,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都已有蠶業生產,《淮南子》記載:“禹會諸侯于涂山,執玉帛者萬國?!敝袊z流傳世界上千年,漢代開始對外貿易,開辟“絲綢之路”,之后持續繁榮。19世紀上半葉,英國成為中國最大的對外貿易國,1800年,中國生絲和土布輸英1333擔(1擔=100斤),1833年達7923擔,增長了近7倍。1843年前,上海開埠。次年,中國生絲開始經由上海出口。1845年,上海出口生絲5146擔,到1853年增加到46655擔,超過了廣州3662擔出口量十一倍多。上海取代廣州,成為全國對外貿易中心。《南潯絲市行》一詩繪聲繪色地描寫了19世紀中葉湖州南潯絲市繁華的情景:“蠶事乍畢絲事起,鄉農賣絲爭赴市,市中人塞不得行,千聲萬語聾人耳?!碑敃r白絲為最優質生絲,南潯所產輯里絲又是最好的白絲。依靠茶絲大量出口,中國長期保持對外貿易順差。

決定生絲質量有兩個重要的環節,一是養蠶;二是繅絲,即從蠶繭抽出蠶絲。生絲作為中國千年優勢產業,在經歷了19世紀下半葉的輝煌后,20世紀初前后并沒能借助工業革命和對外貿易的發展機遇實現新的突破,其中原因紛繁復雜,而養蠶和繅絲沒能緊跟技術發展的浪潮,出現了明顯短板是關鍵之一。

19世紀50年代,歐洲的一次重大瘟疫給中國生絲提供了機遇。法國也是一個以絲織聞名的國家,長期以來絲織業所用原料主要取自本國自制的生絲。1854年,家蠶胞子蟲病摧毀法國和意大利養蠶業,法國每年因蠶病損失達1億法郎。進入60年代以后,中國生絲不僅在質量上超過法國,而且成本上大大低于法國,法國絲織業所用生絲主要依賴中國輸入。1870—1874年,中國生絲出口量平均為3784噸,自1887年開始,蠶絲取代茶葉成為中國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到1898年蠶絲的出口值約為茶葉的2倍。盡管法國生絲產業發展停滯了,但科技一直向前發展。1865年7月,法國著名微生物學家、愛國化學家路易·巴斯德用顯微鏡觀察和研究蠶病,很快發現一種傳染病,并告訴人們通過淘汰病蛾遏止病害蔓延的方法。但1890年清政府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拒絕采用巴斯德檢驗蠶種制度,海關總稅務司赫德對此深感痛惜,他在一封信上寫道:“難道這些中國人不奇怪嗎?我確信他們在說:‘接受建議,改善茶葉和蠶絲的生產固然是一件大好事,但是,聽之任之,也許可以因此而擺脫那些為了茶絲而來到這里的外國人,難道這樣不是一件更好的事嗎!’”而相反,19世紀末起,日本法律就禁止個人農戶自制蠶種,規定只有持有政府執照的農戶所產的蠶種才能用于育蠶,有效地控制了蠶瘟。到20世紀初,中國蠶的疫情已經很嚴重,20年代中國市場上的蠶種75—95%有病,日本和法國1盎司蠶種能收獲110—133磅蠶繭,而中國1盎司只能收15—25磅。

在繅絲方面,中國同樣輸給日本。日本發展蠶絲業時間遠遠落后中國,從19世紀70年代才開始加入世界產絲國家行列,1870年日本生絲出口不過6800擔,只相當中國出口生絲的1/7。明治維新后,日本政府以增產、降低成本、提高質量為目標,制定了一系列技術法規和勸業獎勵政策,鼓勵引入、推廣西方先進技術,日本蠶絲很快以質優價廉打開世界市場,增長速度大大超過中國。70年代上半期至90年代上半期20年中,日本生絲年產量激增335%。工業革命帶來了機器化生產和世界貿易格局的變化,19世紀下半葉世界生絲貿易中心位于法國里昂,進入20世紀,美國紐約發展成為新的世界生絲貿易中心,并逐步超過法國,1916年美國進口生絲已占國際生絲貿易額的60%。與法國使用手織機織造絲綢不同的是,美國絲綢織造業選擇使用動力織機,因此需要標準化的原料。日本人敏感地觀察到這一變化,很快實現生絲標準化。中國地緣廣闊,蠶種多樣,加上家庭小作坊生產、分散經營,各地所產生絲質量和規格千差萬別。盡管法國買主仍舊喜歡最優等的中國生絲,但美國人更加樂于購買質量符合標準而信得過的日本生絲。20世紀20年代中國經濟最敏銳的觀察家之一雷麥指出:“華絲在質量上既有極佳的,也有極劣的,這似乎已經持續了一個長遠的時期。日本的生絲質地更為均稱,但據說最佳的華絲勝過最佳的日絲?!?/p>

▲蠶絲檢驗

決定能走多遠的常常是短板的長度,蠶的傳染病和生絲標準化成為近代中國生絲明顯的短板,最終造成19世紀末以降,中國生絲出口雖然仍維持數量增長的趨勢,但是在國際生絲市場的地位已走下坡路,在中國總出口貿易額中所占的相對份額逐漸減少,從19世紀末的40%以上減少到1930年的約16%。1903年,日本便以75650擔第一次超過中國。1916美國進口的233000擔生絲中,中國生絲為48000擔,占1/5以上。到了20世紀20年代,日本生絲占美國生絲進口的90%,中國只占10%。絲織之外,1876年左宗棠創建第一家近代毛紡織企業蘭州機器織呢局,李鴻章創建第一家近代棉紡織企業上海機器織布局,也先后毀于一旦,原因即在于技術不夠全面和短板明顯。

18世紀英國從棉紡織業發端,在全世界率先實現工業革命,成為世界棉紡織工業頭等強國,進而成為日不落帝國。19世紀下半葉,英國棉紡織品占據全世界一半以上,英國出口到中國的商品種類隨之發生改變。同治二年(1863),上海進口鴉片高達3.82萬余箱,占全國進口量的68%。光緒二十年(1894),上海進口值中紡織品占43.7%,鴉片占19.8%,已經退出主要地位。相比之下,中國絲織業不僅沒能帶動整個民族產業的進步和變革,而且在19世紀末左右走上下坡路,其中原因紛繁復雜。肇始于19世紀60年代的洋務運動,引進西方鑄鐵、煉鋼和輪船、火車、機器、槍炮建造等先進科學技術,而紡織又成為輕工業首選發展產業,內憂外患、國力衰弱終究使得近代中國沒有發生像樣、有力的工業革命,生絲自然成為那個時代產業的縮影。

但是中華民族歷來不甘落后、善于學習,據此情形,開始建立培訓學校。1897年,杭州知府林迪臣建立中國第一所蠶業學?!Q學館,1909年改組更名為浙江省立蠶桑學校。1904年,蠶學館第一批學員史量才創辦私立上海女子蠶業學堂,1911年學堂改為公立,遷址蘇州,更名為江蘇省立女子蠶業學。1918年金陵大學成立蠶桑系。這些學校不僅為中國培養了第一批蠶桑專業人才,并積極改良和發放蠶種,成為江浙良種的主要提供方,真正走的是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20年代杭州、鎮江等地建立蠶種試驗站,民國浙江和江蘇省政府省建立了蠶業改良場,一批私人制種場也相繼成立,積極推進以“改良”蠶種代替“土”種。在嘉興,1928年使用“改良”蠶種的比例只有5%,七年后上升到50%。

在繅絲機械化方面,19世紀60年代上海和廣州就嘗試建立蒸汽繅絲廠,但因遭遇到傳統利益者的反對而失敗。但歷史潮流浩浩蕩蕩,1881年廣東已有10家繅絲廠2400部繅絲車,1926年,有繅絲廠202家、繅絲車95215部。1901年上海共有

23—28家繅絲廠,7800—7900部繅絲車,此時中國蠶絲出口中廠絲比例已經超過手工土絲。到1928年,上??壗z廠達到104家,繅絲車增至23911部。我國生絲出口沒有統一質量檢驗標準,全憑肉眼分辨色澤、勻度、條份以確定絲質和價格。1917年7月,為提高華絲質量、防止日絲壟斷美國市場,美國檢絲公會會長陶迪來滬商討組成萬國生絲檢驗所。1922年,檢驗所按紐約所的檢驗方法承接業務,出具質量證書,但后因遭洋行反對而關閉。1928年國民政府收買萬國生絲檢驗所設備,頒布《商品檢驗法》,成立生絲檢驗處。這些技術發展和儲備為我國生絲再次騰飛提供了堅實的基礎,1929年中國生絲出口190千擔,達到近代重量最高點,比1927年增長了18.75%,高于同期日本的10.15%增長率。

令人惋惜的是,20世紀30年代,國際國內的形勢沒能再給中國外貿發展提供和平機會,出口下滑,生絲也不例外,此時日本生絲不僅獨霸美國市場,而且囊括了世界生絲市場的3/4。

茶葉檢驗制度與機構的設立

生絲之外,茶葉是另一件中國近代對外出口的重要商品。而茶葉外貿衰弱時間更早于生絲、力度更大于生絲,如果說生絲外貿式微在于技術,那么茶葉外貿受阻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摻假作偽。

茶為國飲,歷史悠久。17世紀,隨著飲茶風俗在歐洲普及,中國茶葉大量出口,至19世紀初,中國獨霸世界茶葉市場達200年之久。1830—1833年,華茶輸出價值占中國出口貨物總值93.9%,其中1832年,中國出口茶葉達400320擔。中國對英國貿易每年順差二、三百萬兩以上,為彌補貿易逆差,東印度公司曾試圖向中國銷售多種商品,但大多滯銷,收效甚微。之后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致使中國白銀大量流出,1830—1839年每年平均流出約五六百萬兩,由此誘發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不僅沒有改變中國對英國貿易順差的格局,而且華茶出口增長更加迅猛,《民國建陽縣志》載:“清季自五口通商,民競業茶。”在外貿需求刺激下,茶葉出口量扶搖直上,從1846年的46746千磅遞增到1856年的63278千磅,中國茶業迎來了歷史上的繁盛時期。而這個期間,英國出口到中國的商品90%以上是棉織品和毛織品,棉紗由1845年的260萬磅上升到1855年的290萬磅,增加不過10%;棉布由310萬匹下降到200萬匹,減少30%以上。上海進口貨值不升反降,1854年尚低于1845年。即使依靠鴉片盈利,也不足以彌補英國對華貿易逆差??梢哉f,英國贏得了戰爭,輸掉了貿易。中國當時第二大貿易國美國情況與英國相似,對華貿易保持較大逆差。第二次鴉片戰爭后,華茶輸出數量繼續增長,1870年為138萬擔,1880年增加到210萬擔,1886年更達222萬擔,創下近代茶葉出口數量的最高紀錄。

然而1886年以后,華茶因嚴重的質量問題出口急轉直下,到1900年,華茶出口占國際茶葉出口量的30%,位列印度之后。一方面,長久以來中國茶業以小農經營模式為主,“皆零星散處,此處一二珠茶樹,彼處三兩株茶樹”現象比比皆是,質量全憑茶農控制;另一方面,茶葉摻假作偽現象越來越嚴重。盡管生絲也存在作偽現象,1873年5月《申報》報道,“牌不對貨,貨不對價”,短斤少兩,暗中加水增重,且絲貨多不勻凈,粗細交雜,但相比較而言,茶葉摻假作偽更為嚴重、更為普遍。1847年,英國就發現進口的“謊言茶”達10萬磅。英國下議院特別委員會一份報告指出,自從1856年以來,一些劣質茶葉從中國進口。張之洞為此斥之:“僥幸蒙混,制造粗率,煙熏水濕,氣味不佳,兼以劣茶攙雜?!庇磽郊龠\動的領袖人物阿瑟·哈塞爾醫生經過檢測發現,在英國市場上至少有12種不同類型的“謊言茶”。摻假作偽形成了一套“技術”,主要有增重、染色、添味和以舊充新等方式,甚至參雜了帶有毒性的黑刺李葉子?!叭粼旒由枧c發行茶,其造法不同。所采之葉多,則曬于禾場,隨曬隨用,以足蹂之。曬至干處,后發之茶行,茶司加以藥料顏色,造作各種色茶。若造紅茶,則滲入紫粉少許?!笨梢?,中國茶葉當年確實存在質量問題和摻假現象,而且尖銳復雜,不能以西方對華茶壓榨一言蔽之。

正是在這個時期,歐洲對食品摻假作偽已經高度重視,現代食品立法和監管體系正從萌芽向成熟快速發展。1860年7月,英國議會通過溫和的《地方政府打擊食品和飲料摻假議會法》,這是近代以來英國“第一部試圖管理所有食品的單一立法”。1872年,英國通過《禁止食品、飲料與藥品摻假法》。次年,英國海關在進口華茶中查獲1000萬磅偽茶,此事經過商部大臣查實后,“立即奏明英國皇家出諭,嚴行禁止,先將此等偽茶全行燒毀,然后派員密查英京及英屬各口岸,凡有商人辦到中國茶葉至口,必定逐細查明。如有偽茶攙雜其中者,不準起岸?!彪S后蘇格蘭地方政府事務委員會經過調查做出一份報告,認為茶葉摻假作偽主要在中國完成,建議“為了更好地檢測茶葉中的摻假物,茶葉的檢查與檢驗應該由登陸港口處的海關進行,所有被發現摻假作偽的茶葉禁止進入國內市場”。這個建議最終被1875年英國議會頒布的《食品與藥品法》所采納?!妒称放c藥品法》被認為是當時英國及其他國家中最好的一部食品法,是現代英國食品安全立法的先驅,是現代食品立法的基礎。該法令第30條對進口茶葉檢驗和茶葉貨物處理做出規定:“所有進口的茶葉,在抵達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港口后,要接受由海關專員任命的檢查員的檢驗,并要得到財政部的批準,當檢查員認為必要時,可以將茶葉樣品以適宜的速度提交給公共分析師進行分析?!奔?,英國進口茶葉在口岸和市場接收雙重檢驗,即使偽茶千方百計逃過英國海關署的檢查,在國內一樣會受到稽查和檢驗。為此,1875年《食品與銷售法》實施之后,英國國內市場上茶葉質量明顯改善,摻假作偽現象基本消失。美國對食品摻假問題也越來越重視,1897年通過《茶葉進口法》,要求海關檢查所有進口茶葉。1915年,民國農商部在赴美考察報告中寫到:美國不準著色茶進口,各海關處均備有驗色器具,一經驗出,均在禁止之列。

而印度不斷從中國引進茶種,學習中國茶葉種植和加工技術。英國專門派人潛入中國收集茶子、調查種茶方法,加緊在印度植茶。1874年以前,印度茶葉輸英平均每年僅為100到200萬磅,但是1875年后以每年300~400萬磅的速度增長。在中英茶葉貿易量下降的同時,印度輸往英國的茶葉快速增長。1856年起,日本茶開始少量輸入美國,因無雜物而品質純潔,大為購者所歡迎,輸出量不斷增長。1889年,在英國市場上,印度茶葉首次超過華茶,中國失去主要絲茶輸出國的地位;在美國綠茶市場,華茶則受到日本茶排擠。時人指出:“今則紅茶植于印度,而中國紅茶之利半為所奪矣。綠茶植于日本,而中國綠茶之利又半為所奪矣?!比A茶質量衰退直接導致當時中國出口銳減,1895年中國進出口總值達3.1億余海關兩(1海關兩合1.558銀元),而此時中國已經成為外貿逆差國,逆差達2840萬海關兩。1900年,印度茶葉在英國市場占有率為50%,錫蘭茶占36%,中國茶葉只占10%。

為了挽救華茶,采取改良葉種植、引進機器加工、設立公司、加大宣傳、減輕稅負等方法,“集新法之長,補舊法之短”。而其中最直接防止茶葉摻假作偽的方法就是實施茶葉出口質量檢驗。上海口岸開埠之后,洋行逐漸興起,1859年達62家,主要從事進出口貿易、航運、保險、金融等業務,偶爾兼營出口商品檢驗,當然這些都屬于商業行為,而非政府監管。1914年中國近代實業家、農商部長張謇提出:“在漢口、上海、福州等銷茶地點,設立茶葉檢查所,遴派富于茶葉學術經驗之員,督同中西技師,前往辦理。凡出口茶之色澤、形狀、香氣、質味,均須由檢查所查驗。其純凈者,分別等級,蓋用合格印證;其有前項偽情弊者,蓋用不合格印證,禁止其買賣?!贝文暝O立永嘉茶葉檢驗處,查溫州茶葉、禁假茶出口。1928年民國《工商行政綱要》提出:“于全國重要通商口岸設立商品檢驗局,舉各種重要商品加以檢驗,一方面限制窳劣商品不得輸出,使我國商人于世界增進其貢獻;一方證明我國輸出商品其優良已合于文明各國需要,而不得再事藉口禁止輸入。”次年3月上海商品檢驗局成立,對棉花、生絲、豆類、桐油、牲畜正副產品等中國重要輸出商品實施檢驗,頗具效果,中國植物病理學教育先驅鄒秉文任局長,1932年蔡元培三子、畜牧獸醫學家蔡無忌接任局長。1930年中國著名農學家、被譽為“當代茶圣”的吳覺農任職上海商品檢驗局,制定一整套出口茶葉檢驗標準、細則與實施辦法,首創茶葉出口口岸和產地檢驗制度。茶葉檢驗制度的建立和機構設立對出口華茶質量起到明顯的監督作用,有效地防范了茶葉摻假作偽的現象。

▲茶葉檢驗情形

鴉片戰爭后的中國國力衰弱,商品質量水平總體落后,摻假作偽現象層出不窮。茶葉作為中國大宗出口商品,因摻假作偽嚴重自然倍受關注。事實上,除茶葉外其他商品摻假作偽問題同樣嚴重,如一些奸商在棉花中摻水增重,以至于英商船上的棉花過了赤道之后全部腐朽發霉。寧波及其附近的草帽、草席出口一度興旺,但因質量低劣、工藝粗糙,致使出口幾乎完全停滯。而此時政府根本無力顧及質量安全,無法建立國內監管制度。對外貿易是中國與世界的交接點,首當其沖地受到英美法等國對食品質量安全越來越嚴格的監管壓力,于是率先與世界接軌,開始實施出口商品檢驗,探索建立相關監管制度。相比之下,中國國內市場的質量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要遲很多。

中國近代衛生防疫的起步

對外貿易促進貨物全球流動和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安全問題,嚴把進口關才能維護本國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然而近代中國口岸質量安全監管重心則放在出口環節,以此促進中國對外貿易發展,僅對少數進口商品實施檢驗。20世紀初期開始,西方化學肥料開始輸入中國,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推銷和使用。由于不法商人用劣貨假冒化肥在市場混售,欺騙農民以致嚴重影響農業生產。1929年7月起,上海農產物檢查所對進口肥料執行檢驗管理。1930年3月,該所又奉令增設蠶種檢查所,辦理進口蠶種和國內自制蠶種的檢驗,防止蠶病傳播,以保護蠶絲生產,由此揭開了上海實施進口商品檢驗的開端。

▲1921年哈爾濱鼠疫防疫人員

貨物商賈往來產生最大的安全隱患是傳染病,其直接威脅著人類生命健康。開始于公元541年的一場鼠疫肆虐了半個世紀,1/4的東羅馬帝國人口失去生命,17、18世紀的天花造成歐洲1.5億人死亡,一戰后的西班牙流感奪去起碼2000萬人的性命。隨著世界貿易發展,傳染病跨地區風險越來越大。1340年開始,起源于亞洲西南部的鼠疫散布到歐洲,造成全世界約7500萬人死亡,其中2500萬為歐洲人。1348年,意大利在威尼斯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衛生檢疫站,以防止鼠疫等傳染病傳入國內,首創口岸衛生檢疫。從1817年,霍亂從印度恒河三角洲蔓延到歐洲,又到達北美并波及整個北半球,僅印度死亡就超過3800萬人。

鴉片戰爭后,國門打開,傳染病的威脅隨之而來,1846年上??诎毒陀谢魜y傳入記錄,1862年駐扎城郊的外國兵營發生霍亂,并迅速蔓延,次年7月三個周內上海每日因霍亂病死從700人增至1200人。19世紀世界性霍亂大流行均波及上海,又由上海沿交通路線一路擴散,直至北平、直隸、山東、東三省等地。1863起,清政府邀請英國人赫德擔任海關總稅務司,全權幫辦海關事務。1873年初,南洋諸國再度流行霍亂,上海港受到威脅。當年7月,由洋人幫辦的上海江海關采用西醫公共衛生學理論,引入世界通行衛生檢疫做法,制訂四條檢疫規章。8月15日,上海江海關醫官亞歷克山·詹梅遜對來滬船舶開檢,西方輪船檢疫制度就此傳入,開中國衛生檢疫之先河。隨后,中國各對外港口相繼效仿實施海港檢疫。翌年,上海江海關制訂《上??诟鲊蟠瑥挠袀魅静“Y海口來滬章程》,規定:“倘船上有許多傳染病例,衛生官員可令船舶航行到吳淞口紅色浮標之外?!逼浜螅虾:8蹤z疫規章制度逐步完善,1894年在楊樹浦建立檢疫機構,1905年和1911年分別在張華浜和三汊港設立防疫醫院,1912年在吳淞建立里檢疫處,監測鼠疫、霍亂、天花、斑疹傷寒、黃熱病等傳染病,并對出入境人員接種預防天花、霍亂等疫苗。這些措施不僅有效防范外來傳染病傳播到中國,而且引導建立近現代中國公共衛生防治體系。從這個意義上看,洋人幫辦衛生檢疫固然有保護租界、維護貿易的利己目的,但客觀上使中國衛生檢疫一開始就引入世界先進做法。

▲1921年哈爾濱鼠疫防疫人員

中國近代衛生防疫和一個人密切相關,他是馬來西亞華僑伍連德,第一位獲得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的華人,被譽為中國檢疫、防疫事業的先驅。1907年,伍連德受袁世凱邀請,擔任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校長。1910年10月,東北發生鼠疫,疫情如江河決堤般蔓延,橫掃東北平原,波及河北、山東等地,朝廷急電召伍連德受任北滿防疫處總醫官。伍連德采取現代隔離、加強鐵路檢疫、控制交通、火化鼠疫患者等多種防治尸體手段,不到4個月就撲滅了這場奪走6萬余人性命的災難。如果沒有伍連德,這場疫病奪走的中國百姓生命將不是六萬,可能十倍、百倍于這個數字。1916年伍連德當選為中華醫學會會長,次年又撲滅山西一場奪去16000人生命的鼠疫,1920—1921年又成功控制了東北第二次肺鼠疫大流行。

1930年7月1日,在上海成立了全國海港檢疫管理處和上海海港檢疫所,伍連德任處長兼任所長,接管了外國人幫辦近70年的中國海港檢疫機構,實現中國人自主檢疫。當時海港檢疫工作充分體現了國際性和現代性,多次派醫官赴歐美各國考察學習先進海港檢疫方法,中國和國聯衛生組織保持密切聯系,建立了疫情通報制度,簽署認可了1926年通過的《國際衛生公約》,并以此為基礎制訂了《海港檢疫章程》,采用了當時國際檢疫新法防疫。其后,又制定一系列組織規范、工作規范等規章制度,構建相對完備的法規體系。1925年后上海幾乎年年流行霍亂,為此,1930年國民政府在海港檢疫管理處設立上海(中央)霍亂防疫事務所,對外向國際衛生組織通報疫情,對內協調各方開展霍亂防治,海港檢疫實現內外聯通,職能遠遠超過了口岸防疫。在成功防御了1930和1931年霍亂后,1932年中國出現了近百年最為強烈的霍亂流行,再加上“一·二八事變”,上海4296人染病,但由于霍亂防疫事務所采取注射菌苗、清潔水源等措施,死亡率僅7.4%,為全國最低。

30年代上半葉伍連德治下的中國海港檢疫超越那個時代,1932年后霍亂平靜了四年,鼠疫銷聲匿跡,斑疹傷寒無流行之虞。日本因擔心上海霍亂傳入,曾派高級醫官騰侯來滬考察,當他離開時說:“日本政府對于中國海港檢疫工作深為贊美,以后對上海防疫事宜不足顧慮?!?933年國聯衛生組織組長拉希曼博士認為:“中國方面之檢疫工作,銳意改進,在過去三年中成績斐然可觀?!蓖陽|南亞同行專門來滬參觀學習。然而抗日戰爭打斷了中國衛生檢疫高歌猛進的步伐,1937年11月12日,“八一三”淞滬抗戰結束,上海淪陷。1938年1月7日,海港檢疫管理處被迫停止工作,伍連德舉家重返馬來避難,開設一家私人診所為生。這年六月起上海再度爆發霍亂,成為近二十年上海最嚴重的一次流行病,7289人死于疫病。1960年1月21日,81歲的伍連德在馬來西亞檳榔嶼悄然離世,沒人想起這位老人曾為中國衛生檢疫事業做出過杰出貢獻。



延伸閱讀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推薦閱讀

高科技陶瓷產值每年以兩位數速度增長 在很多領域已經得到廣泛運用

陶瓷做成的機械齒輪和電機軸,有著金屬材料不可替代的性能;看起來與普通磚頭無異的新型陶瓷透水磚,可以為海綿城市建...

北京新能源車指標排到2026年!北京新能源車牌申請條件及流程

25日,記者從北京小客車指標辦獲悉,本期個人新能源車申請者破39萬,與今年的上一期相比新增申請者數量4萬。按照目前3...

科技創新為棉花行業帶來新成果

棉花新品種在喀左縣試驗成功為探索適合喀左縣種植棉花新品種及配套栽培技術模式,充分發揮棉花增產優勢,提高棉花質量...

人民網評自媒體亂象 自媒體不僅需要反“三俗” 更需“打假”“掃黑”

人民網評自媒體亂象不久前,一條“伊利股份董事長潘剛被帶走協助調查”的謠言,從微信公眾號“光祥財經”發出后,在各...

揚子石化:PTA單月產量創新高 新產品創效上億元

揚子石化:PTA單月產量創新高今年下半年以來,PTA市場行情一路向好,是增產創效的絕佳時機。揚子石化化工廠抓住機遇,...

人工智能進入全面爆發的新周期

2016年,以阿爾法圍棋(AlphaGo)戰勝韓國棋手李世石贏得“人機大戰”為標志,全球掀起了一波人工智能浪潮。今天,這2...

猜您喜歡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 聯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中研普華集團聯系方式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誠聘英才企業客戶意見反饋報告索引網站地圖 Copyright ? 1998-2020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行業研究網(簡稱“中研網”)    粵ICP備18008601號

研究報告

中研網微信訂閱號微信掃一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乡市| 沂水县| 新丰县| 苏尼特左旗| 城口县| 南郑县| 瑞昌市| 嘉峪关市| 余江县| SHOW| 喜德县| 海南省| 武宣县| 蕲春县| 长葛市| 康定县| 平远县| 兖州市| 襄樊市| 兴安县| 沂南县| 萨嘎县| 乡城县| 栾川县| 富平县| 鄂州市| 陇南市| 谷城县| 康乐县| 东港市| 青海省| 德昌县| 广平县| 大足县| 东海县| 乌鲁木齐县| 东山县| 赞皇县| 巫山县| 永仁县| 高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