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供需格局迎變局,如何對需求擴大的領域增加市場十分重要!
在現代市場經濟活動中,信息已經是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信息資源的優先占有者勝,反之則處于劣勢。中國每年有近百萬家企業倒閉,對于企業經營而言,因為失誤而出局,極有可能意味著從此退出歷史...
日前,《中共海口市委、海口市人民政府關于支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獲海口市委十三屆八次全會審議通過。《政策措施》重點從優化資本要素供給和土地資源配置、盤活農村集體產權要素等方面,支持產業項目落地,壯大集體經濟,推進農業
海口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對引進農業新技術最高補貼300萬元
日前,《中共海口市委、海口市人民政府關于支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獲海口市委十三屆八次全會審議通過。《政策措施》重點從優化資本要素供給和土地資源配置、盤活農村集體產權要素等方面,支持產業項目落地,壯大集體經濟,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和健康養生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政策措施》提出要轉換財政扶持方式。整合各類財政支農資金,改變財政涉農資金“撒胡椒面”分散投入狀況,集中資金投入整片建設。
統籌利用農村土地,重點解決項目落地用地難問題。將美麗鄉村建設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用地計劃。探索推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制度創新,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鼓勵利用設施農用地用于農產品臨時儲存、分揀包裝、休閑采摘項目。
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對村級組織通過招商引資和盤活資源、資產、資金引進企業的,產生的稅收全市留成部分,按6:4的比例獎勵給村委會和引進的企業。支持農村產權要素流轉,探索建立全市統一的農村產權要素流轉交易平臺,促進農村產權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
支持現代農業發展。以財政補貼的方式,鼓勵農業企業吸納并轉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引進國際國內先進的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等,最高給予300萬元補貼。鼓勵設施農業標準化生產,爭創名優品牌,最高給予100萬元補貼。支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強調支持休閑鄉村旅游“品質化、文創化”發展,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合作發展休閑農業,打造鄉村旅游品牌,最高給予50萬元補貼。通過股權投資、融資租賃等方式支持農村電商產業發展,培育農村電商龍頭企業,拓寬農產品銷路,單家運營商最高獎勵100萬元。
鼓勵國有企業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和現代農業項目建設。
湖南:精心培育農業產業的科技內生動力
湖南省科技戰略研究中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貧困地區發展要靠內生動力”。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省長許達哲日前聯合發表文章《以決戰決勝之勢,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指出當前階段存在扶貧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夠強的問題。為鞏固脫貧成效,尤其需要精心培育農業產業的科技內生動力,以支撐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
提高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水平
農業科技成果只有在企業應用轉化、變成產業,才能真正造福人民。2016年,我省啟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縣建設,首批15個示范縣中,包括6個國家級、省級貧困縣。未來要進一步提高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水平——
增強農業科技研發的針對性和精準性。引導農業院校和科技人員圍繞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社會治理需求開展研發,真正“把科技論文寫在大地上,把科技成果送到農民家”。
建立、完善農業科技成果信息系統。建立網下、網上信息系統,加大對農業科技成果的宣傳、推介,讓農民了解最新科技信息,讓農業科技人員及時了解農民需求,增加供需雙方對接。
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設立農業院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基地,推動實現農業院校與農民、農業合作社及農業企業的有效對接。
補齊農業全產業鏈的科技創新短板
農業全產業鏈是指包括種植養殖、加工、運輸、銷售、服務、旅游觀光,甚至金融配套的全過程,即從初級產品到終端產品的所有環節。過去貧困地區農業發展多是做低端產品,缺乏科技含量、管理技術,使得一些優質資源無法實現價值增值。因此,要補齊科技創新短板,推動農業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發展。
圍繞貧困地區特色產業做文章。特色產業是貧困地區未來發展的希望,對科技創新需求也特別旺盛。要立足資源稟賦,將科技創新納入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行動。
通過科技創新做長、做強、做優農業產業鏈。從科技化支撐、規模化生產、標準化思維、品牌化銷售等多個環節來實現對農業產業鏈的補鏈、壯鏈和延鏈,引領貧困戶融入產業鏈實現增收。比如2016年以來,省科技廳啟動了中藥材全產業鏈發展科技創新專項,將種植技術與物資精準送到每家每戶,積極扶持龍頭企業,取得良好效果。
圍繞產業融合發展進行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實現利潤在生產、加工、銷售、售后服務等各個環節的共享均衡分配。如通過科技創新推進農業與加工工業融合,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通過農業科技創新與觀光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鄉村旅游。
完善支撐農業產業扶貧的科技創新要素保障
以科技創新推動農業產業扶貧,需要平臺、資金、人才等要素的保障。
搭建好農業科技創新平臺。一方面,辦好各類農業產業示范園區和基地,充分發揮它們對創新要素的聚集作用;另一方面,建立貧困地區農民創新創業網上平臺,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培育“互聯網+現代農業”新業態新模式。
完善對農業科技創新的資金支持。要根據貧困地區的資源稟賦、產業發展定位和科技資源可獲得情況,統籌科技、科協、農業、財政、扶貧等部門資金,精準布局一批農業科技創新項目,加大對科技成果開發、產學研合作及科技成果轉化等的支持力度。
吸引和激勵農業科技創新人才。通過舉辦培訓班、專家送技術上門、把學校辦在田間地頭等大力提升農民科技素養,以實現產業扶貧的可持續發展。吸引優秀在外務工人員回鄉創新創業,將他們培養成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
健全支撐農業產業扶貧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創新產學研合作機制。整合農民、農業合作社及農業企業的科技創新需求,實現與農業院校科技成果的有效對接。如中科院武漢植物園探索異地股份制扶貧開發,動員花垣縣十八洞村和“苗漢子”野生蔬菜合作社聯合創建了“苗漢子”果業有限責任公司,并提供技術支持,對獼猴桃等特色產業進行公司化運作,收到了較好扶貧效果。
健全跨部門協作機制。在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探索完善科技、科協、農業、財政、發改等多部門聯動機制,聚集多方資源和力量支持農業科技創新。
完善金融支持制度。農業科技創新投資相對而言回收期長、回報低、風險大,政府應加大補貼力度,提高農業科技創新的抗風險能力。與此同時,應通過持續、穩步推進農業保險的擴面、增品、提標等工作,降低和分擔農業科技創新風險。
(執筆:毛明芳,中共湖南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現代科技教研部主任、教授)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機器學習社區中有很多人會告訴你深度學習(DL)是死路一條。可是Gadi Singer并不這樣認為。他認為深度學習剛剛開始,...
日前,克萊斯勒(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
中國城市綜合排行榜近日,2018年中國城市綜合實力排行榜發布。武漢排在北上廣深之后的第一個,成為“中國第五城”。20...
北京時間11月1日上午消息,據路透社報道,記者獲悉的一份文件顯示,歐盟財長將在下周討論有關歐盟范圍內數字稅收的折3...
外交部發言人陸慷10月31日表示,中國將從11月1日起正式接任聯合國安理會11月份輪值主席,作為輪值主席,中方將推動安1...
好消息!農業政策變動這四項全漲了,農民們別錯過機會喲近幾年國家為了發展農村,惠農惠民政策在不斷的增加,如種田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