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去傳統因子迫在眉睫,智能化設施農業擁抱互聯網才能轉型升級并獲得提升!
在現代市場經濟活動中,信息已經是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信息資源的優先占有者勝,反之則處于劣勢。中國每年有近百萬家企業倒閉,對于企業經營而言,因為失誤而出局,極有可能意味著從此退出歷史...
傳統中醫多采挖野生藥材入藥,但由于需求量增大,野生藥材早已滿足不了需求。眼下,各地中藥材都是按照種莊稼的高產方式,在農田中進行。大量農藥化肥的使用,中藥材產量越來越高了,但質量卻越來越下降,藥效越來越差。
云南昆明:中藥材種植回山去
“目前中醫的問題更多出在藥材上!”植物病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日前告訴記者。
傳統中醫多采挖野生藥材入藥,但由于需求量增大,野生藥材早已滿足不了需求。眼下,各地中藥材都是按照種莊稼的高產方式,在農田中進行。大量農藥化肥的使用,中藥材產量越來越高了,但質量卻越來越下降,藥效越來越差?!八幉母弋a栽培,尤其是化肥、膨大素等化學制品的大量使用,高產與藥效、藥力負相關,高產低質普遍存在?!敝煊杏抡f。
生物醫藥界和廣大民眾對名貴中藥材“三七”作為大健康產品原料綠色發展的需求日益迫切,參照傳統大田農作物集約化栽培模式生產的原料,三七的品質有效性和安全受到社會的廣泛質疑;同時,由于三七種植需要連作、輪作,需要占用和消耗大量土地,毀林開荒種植不僅嚴重影響生態環境,因連作障礙,許多地方已面臨無地可種的窘境。
在昆明剛剛舉行的首屆云南綠色食品品牌論壇上,云南農業大學教授朱書生代表學校和研究團隊,與云南悍誠科技有限公司簽約,為這些高品質三七的培育技術找到了新“東家”。
云南普洱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竹塘鄉老炭山村,茂密的山林間松風輕拂,一畦畦不規則的三七苗隨風搖曳,茁壯生長,這里是朱有勇團隊指導的林下有機三七種植基地。朱院士長年致力于生物多樣性和植物病理學的研究,他從無數次的田間實驗中,證實了生物多樣性及“相生相克”原理蘊藏著無窮智慧。
根腐病是三七種植中最普遍的問題。經過長時間的追蹤研究,朱有勇和他的團隊發現,云南松、思茅松與三七之間具有相生的特性。松樹揮發和淋溶的哌浠類化合物,一方面能促進三七生長,誘導植株增強對病蟲害的抗性,另一方面還能抑制病原菌的生長。更令人驚奇的是,松林下的土壤微生物,是促進三七生長的天然良藥。松針掉落后腐爛,所形成的有機質不僅能充分滿足三七生長的養分需求,土壤中豐富的微生物還能促進三七養分的吸收,同時幫助三七抵御病原菌的侵染。因此林下三七不需要施肥,更不需要打藥。
“利用生態環境和林下資源優勢,讓藥材回歸山林中,建立藥效第一的種植模式,是業界的一場‘革命’?!敝煊杏抡f,他們已尋找到產業發展的新路徑。2014年,該團隊開始在云南海拔1100米至2000米之間、北緯22°至24°左右的思茅松、云南松及雜木林下開展三七種植試驗、示范和推廣。目前已在瀾滄縣種植3000余畝,部分面積已開始采挖,每公斤干品價格可達6000元,就連三七花都可賣到每公斤3800元。今年,當地還將采用“科技團隊+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再種植1萬畝。
研究團隊還發現,不但對三七如此,重樓、黃精、人參等藥材的種植,同樣可采取林下模式,可大量節約種植成本,減少用地,提高中藥材質量。“據調查,云南省有林業用地3.75億畝,大量森林資源未得到合理開發。因此,產業轉型升級的潛力與群眾脫貧致富的潛力一樣巨大。”朱書生說。
云南省第四屆中藥材產業科學發展交流會在麗江召開
近日,云南省第四屆中藥材產業科學發展交流會暨云南省中藥材種植養殖行業協會(2018)年會在麗江舉行。
這是中藥材行業一年一度最大的盛會,來自國內的中藥材專家學者就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及機遇、民族醫藥開發、云南中藥材扶貧、云南省中藥材追溯和大數據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交流探討。交流會上,10家企業還在會場展出推介了紅果參、云木香、云茯苓、秦艽等11種中藥材。
云南省藥材種植面積位居全國第一記者在交流會上獲悉,今年云南省中藥材種植面積達756萬畝,比去年同期增長8.8%,種植面積繼續保持全國第一。
近年來,云南省立足獨特的立體氣候資源和多樣性生物環境優勢,把中藥材產業列為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的八大重點產業之一,編制了《云南省中藥材產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引導中藥材產業科學發展,著力打好“云藥”牌。去年云南省中藥材農業產值達351.8億元,同比增長8.2%。其中三七、天麻、重樓等8個中藥材品種農業產值分別達到10億元以上,中藥材產業產值過億元的產業重點縣(市、區)達40余個。
同時,云南省把中藥材產業發展和精準扶貧相結合,在貧困地區全面推廣中藥材產業。目前,云南省有10萬多戶農戶參與中藥材產業,中藥材種植覆蓋了88個貧困縣,種植面積突破600萬畝。
為推進綠色中藥材發展,今后云南省將在適宜地區突出“一縣一業、一鄉一品”,以發展“三品一標”、主打有機為目標,抓好良種繁育、綠色基地建設、加工能力提升3項工作,打造全國中藥材產業強省、國內重要中藥材集散中心和一流的中藥材生產基地。計劃到2020年,云南省中藥材種植面積穩定在800萬畝,產量穩定在100萬噸。
麗江市成為名副其實的“云藥之鄉”。
麗江市地處滇西北高原橫斷山脈三江并流區域,是中藥材最適宜的種植區,境內海拔落差大、立體氣候特征明顯,地形地貌復雜,晝夜溫差大,是全球生物物種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非常適合藥用植物的生長,蘊育了豐富多彩的藥用資源。
麗江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近年來,麗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藥材產業發展,出臺多項政策措施助力藥材種植和加工產業轉型升級,納西民族醫藥文化得到傳承和弘揚,被授予“中國林藥之鄉”稱號。省級中藥材繁育基地、中藥材種植基地科技示范園、中藥材加工型企業“三項認定”達35個,居云南省首位。
同時,麗江市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支撐,通過組建專家團隊,發揮智力支持,加強中藥材產業科技推廣體系、科研機構和企業科技建設。目前,全市各類中藥材種植面積已達23.4萬畝,1區4縣均被認定為“云藥之鄉”。
這屆年會在麗江召開,也將為麗江的中藥材產業發展搭建良好的發展平臺,全方位推動麗江中藥材展業健康持續發展。
農業行業競爭形勢嚴峻,如何合理布局才能立于不???
專家免費咨詢答疑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鉀肥價格走勢分析國內鉀肥市場仍延續了前期走高之勢,價格繼續拉漲,幅度并不大,在20-30元/噸。港口新到貨源量雖然6...
濟南近郊大棚蔬菜長勢良好今年北方傳統蔬菜大白菜長勢良好,各種大棚蔬菜供應充足。今日,記者驅車到濟南市歷城區唐王...
別了紙質火車票近日,中國鐵路總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陸東福在“智能高鐵發展暨京津城際鐵路開通十周年論壇”上宣布:...
從一飛沖天到一瀉千里 棉花繁榮后的蕭條還能“炒”嗎從6月份新疆的減產炒作,價格一飛沖天氣勢如虹,到現在的11月份?...
網絡視聽監管新規新辦法則規定,網劇、網大、網絡動畫等網生內容,由制作公司備案后提交省級廣播電視局審核。審核流程...
第二屆國際草莓品牌大會新聞發布會在滬舉行第二屆國際草莓品牌大會新聞發布會11月22日在上海舉行。國際草莓品牌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