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管趨嚴,融資環境寬中帶緊,農產品批發企業如何實現有效投資?
在一個供大于求的需求經濟時代,企業成功的關鍵就在于,是否能夠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時就牢牢地鎖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會傾盡畢生的精力及資源搜尋產業的當前需求、潛在需求以及新的...
農產品批發市場規模分析以及行業未來發展前景預測
中國經濟增長正處于由生產主導型向消費主導型轉變的過程中,農產品流通也從以前的生產發展附屬產業,發展成為重要的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加強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有利于平穩產銷運行。一方面,通過產銷對接的長效機制,可以切實提高農產品均衡穩定供給能力,防止農產品價格的大起大落;另一方面,通過完善調控,可快速緩解區域性農產品“賣難”,保障突發緊急狀況時的農產品供應,充分發揮調劑余缺、穩定市場的重要作用。剛才朱司長談到了價格波動問題,我們感覺市場經濟條件下價格的正常波動是市場規律,大起大落應該是調控的范圍。加強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有利于引導生產促農增收。既可以向流通要效益,為農民增收提供空間;又可以通過流通引導生產,充分發揮“消費決定生產”的市場機制作用,密切產銷銜接關系,減少盲目生產。
全國糧食總產量61791萬噸(12358億斤),比2016年增加166萬噸(33億斤),增長0.3%。其中谷物產量56455萬噸(11291億斤),比2016年減少83萬噸(17億斤),減少0.1%。2017年,我國糧食生產連續14年豐收,國內糧食供需總體平衡有余,庫存充裕,但不同品種間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階段性供過于求和供不應求交替出現。玉米市場化改革進入第二年,市場活躍度明顯提升,糧食去庫存進度超預期,但糧食市場高庫存、高進口、高成本并存的“三高”現象仍未徹底改變,小麥、稻谷庫存仍處于上升趨勢。
農產品流通設施作為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很多發達國家和地區均受到政府高度重視。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關乎老百姓生存、生活的公共基礎設施,屬于公益性的項目,并且已經成為促進我國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重要環節,因此完善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已成為我國政府的一項重要任務之一。
一、中國糧食批發發展現狀分析
1990年,國務院批準成立了我國首家從事大宗糧食規范性交易的批發市場———中國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經過多年的發展,糧食批發市場伴隨著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并逐步發展壯大,特別是2國家全面放開糧食購銷市場以來,糧食批發市場真正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目前,已基本建成了以國家糧食交易中心為龍頭、區域性專業批發市場為骨干、城鎮成品糧市場為基礎的多層次糧食批發市場體系,在服務國家糧食宏觀調控、保障糧油商品有效供給和滿足城鄉居民消費需求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全面推動糧食批發市場建設與發展邁上新臺階。
二、中國糧食批發市場數量規模
圖表:2014-2017年中國億元以上糧食批發市場數量規模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
我國糧食批發市場遍布全國,基本可以滿足糧食流通的需要,因此近幾年糧食批發市場的建設項目并不算很多,一年的增加量僅在10家左右,因此,總體數量基本穩定在600家。
三、中國糧食批發市場攤位規模
圖表:2014-2017年中國億元以上糧食批發市場攤位規模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
四、中國糧食批發市場營業面積
圖表:2014-2017年中國億元以上糧食批發市場營業面積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
五、中國糧食批發市場成交規模
圖表:2014-2017年中國億元以上糧食批發市場成交規模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
六、中國糧食批發存在問題分析
1、糧食市場體系不完善,市場規范不完備
中國糧食市場體系不完善主要體現在主產區市場和主銷區市場利益沒有理順、糧食批發市場啟動和市場運行的手段街接到位性差,糧食市場本身抗風險性能力較弱以及現有大型批發市場模式滯后于糧食市場外部環境變化等方面。由于中國糧食主產區市場和主銷區市場利益沒有理順,市場管理委員會、理事會基本上以主產區所在地省政府、主辦單位上級主管部門構成,主辦單位一般是主產區地方政府,承辦單位一般是主產區糧食主管部門、糧食企業,這種構造的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很難處理好糧食主產區和主銷區之間的利益關系,往往出現傾斜于主產區利益的市場政策,造成產銷利益的不公正。
2、糧食批發市場布局不合理,缺乏全國統一規劃和有效管理
由于中國糧食市場法規建設滯后,缺乏國家統一規劃和行之有效的管理,導致中國糧食批發市場低水平重復建設、盲目和趨同投資建設等現象,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不利于糧食統一市場體系的形成。中國許多糧食批發市場不是按照經濟區域而是按照行政區域布局,層層人為造市場的做法顯然違背了客觀經濟規律,結果到處是市場,到處都有成交價格,市場機制不能有效發揮作用,輻射范圍十分有限。
3、中國對于糧食批發市場的管理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據
1990年國務院批準創辦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為發端,中國糧食批發市場正在從封閉、壟斷、無序的市場格局,朝著開放、統一、競爭有序的方向發展。隨著中國糧食批發市場與國際糧食市場逐漸接軌,迫切需要制定規范糧食交易市場行為的相關法律法規,以明確糧食市場運行的基本規則,主要包括:批發市場資格審查制度和政府授權制度、交易商入市登記制度、交易商資格審查制度、商品質檢制度、保證金制度、結算制度、出境準運制度等;國家專儲糧通過批發市場吞吐輪換辦法;糧食批發市場的各種職能;糧食進出口管制;糧食零售等。
4、交易行為不規范,場內交易不活躍
現階段中國糧食現貨市場基本處于集貿市場水平,新建立的地、市、縣糧食批發市場,由于基礎設施不健全,輻射和影響力小,糧食批發市場的交易量較小,且交易不活躍,“有市無場”和“有場無市”的現象同時存在。多數地、縣沒有規范化的糧食批發交易場所,糧食交易主要在鄉、鎮自發形成的混合型集貿市場進行,規模小、分布散、秩序亂,缺乏專業性,交易層次、交易方式遠遠不能夠適應糧食社會大流通的需要。
5、部分區域性糧食批發市場功能過于單一,調控滯后
中國一些糧食批發市場,尤其是那些自發形成的區域性糧食批發市場經營規模較小且分散,缺乏規模效益,物流成本高,與市場經濟的大市場、大流通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現在市場投資主體單一,主要作為糧食集散場所,而不是批量、原糧成品糧兼營,批發市場的其他功能更無法發揮,削弱市場整體功能的發揮,交易層次、交易方式不能適應糧食大流通的需要。
想要更多行業資訊,歡迎點擊這里(2018-2023年中國農產品批發行業現狀分析及投資價值研究報告)
農產品批發行業發展機遇大,如何驅動行業內在發展動力?
專家免費咨詢答疑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金華武義萬畝“長林”油茶進入初產期最近兩天,在金華武義縣泉溪鎮山方村陳福塘油茶園里,山民們正忙于采摘成熟的油茶...
新疆沙雅縣:林下養殖成果農增收新“法寶”新疆沙雅縣沙雅鎮新村農民李慶生一邊忙著喂食紅嘴雁、火雞和土雞,一邊說這...
嬰幼兒奶粉也叫做嬰幼兒配方奶粉,其主要指的是依據嬰幼兒成長的需要添加的不同配方的奶粉。由于嬰幼兒是一群特殊的消...
近日,全新一代唐燃油/雙模五座版在廣州上市,唐燃油五座版售價為12.99-15.49萬元,唐DM五座版綜合補貼后25.49-27.49...
寧夏賀蘭:打造花卉產業新業態賀蘭縣常信鄉引進寧夏豐植源現代農業,在轄區建起以花卉綜合產業帶動現代農業發展及其相...
吉林市東福米業走出智慧農業之路貼上“大荒地”標志的吉林大米,消費者只要用手機輕輕掃一下包裝上的二維碼,該袋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