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快速增長,有機農業行業發展機遇大,如何驅動行業內在發展動力?
在一個供大于求的需求經濟時代,企業成功的關鍵就在于,是否能夠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時就牢牢地鎖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會傾盡畢生的精力及資源搜尋產業的當前需求、潛在需求以及新的...
“以前種莊稼,現在都變成種花、種水果了。”今年29歲的邱穩莊十分感慨,他7年前回到了家鄉廣東廣州市從化區城郊街道西和村,目前經營一家150畝的農場。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廣州從化西和村以花為媒迎來了三次蝶變——從“萬花園”項目建設到“美麗鄉村”試點,再發展
廣州從化村民日子開出“花”
“以前種莊稼,現在都變成種花、種水果了?!苯衲?9歲的邱穩莊十分感慨,他7年前回到了家鄉廣東廣州市從化區城郊街道西和村,目前經營一家150畝的農場。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廣州從化西和村以花為媒迎來了三次蝶變——從“萬花園”項目建設到“美麗鄉村”試點,再發展成為西和萬花風情小鎮,不僅讓當地村民的生活好起來了,還吸引了許多像邱穩莊這樣的年輕人回到村里。西和村正做好花卉文章,在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道路上邁進。
“流轉土地肯定比種田好”
從花卉大道進入西和村,便能看到村內道路干凈整潔,兩旁點綴著各色鮮花,一處處種植大棚連接成片。如今,西和村利用環境優美、生態宜居以及交通便利的優勢,大力發展農業、文化、旅游等產業。
在20多年前,西和村面對鄉村的普遍困境:交通閉塞,少有人來,外部資源無法進入;地廣人稀,且為農業用地,村里的人多以種植為生。全村1000多戶籍人口,年輕人要么外出務工,要么閑置在家幫忙務農,老人更是一輩子下田,生活水平普遍不高。
轉機出現在1993年,臺灣花卉商人劉敏正來到了這里,他對平地廣闊、氣候宜人的西和村“一見鐘情”。隨后,這里就有了第一家現代化企業——大丘莊園。到1997年,西和村又引進了玫瑰園種植基地,村民經濟收入開始有了明顯起色。
這時,如何擴大規模更進一步發展花卉產業的問題擺在了西和村面前。在2005年,西和村決定實行流轉土地政策,統一承包、統一管理,讓土地使用“活”起來?!爱敃r大家還有所猶豫,土地是農民的唯一經濟來源。”西和村黨支部老書記何柏榮回憶說,“村委干部就挨家挨戶做工作,告訴他們流轉土地肯定比種田好?!?/p>
經過動員,土地流轉很快就步入正軌,西和村的發展也走上了“高速路”。截至2016年,西和村流轉土地3000多畝,籌建“萬花園”項目,引進花卉種植、旅游觀光企業及專業合作社等。今年,該村集體收入約42萬元,村民年人均收入從上世紀90年代初的800多元增加到2.3萬元。
1500多名村民就近就業
走進正欣園藝種植基地,200畝的大棚空間里,仙人掌、蘭花、多肉植物等小盆栽整齊排列,看不到盡頭,七八個工作人員正在按照既定路線對盆栽進行保養工作。
“西和村優勢明顯,既靠近珠三角巨大的市場空間,又能與廣州城區拉開一定距離,擁有大片的土地進行規?;a,擴大企業銷售規模?!闭缊@藝負責人宋場告訴記者,進駐9年以來,正欣園藝逐漸發展壯大,已經成為華南最大的多肉植物生產企業,年出貨量高達300萬盆,年產值超過2000萬元。
“村里環境變化很大,企業也發展得很好,收入也不少,看到后就自然回來了。”鐘文龍是土生土長的西和人,今年7月大學畢業就回到了家鄉,在正欣園藝從事陶藝工作,負責制造盆景底座的花盆。
“盆景”多了就成了“風景”。目前,西和村共落戶企業30多家,形成以各類小盆栽、蘭花等為主的花卉種植產業和以櫻花、玫瑰花、火龍果等為主題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景點,共吸收當地及周邊1500多名村民就近就業。
“西和村人口本就不多,現在招工都招不到人了。”西和村黨支部副書記謝炳輝說,近些年來西和村引進了多家企業,當地村民的收入也日益增長,只能從鄰村或者外地招聘工人。此外,西和村不斷優化學研環境,引進了數十位研究生,甚至有從韓國遠道而來的博士。
與此同時,2014年西和村成功創建“廣州市級美麗鄉村”,到2016年打造西和萬花風情小鎮,不斷集聚現代農業、文化、旅游等要素,吸引各地游客前來。2018年,西和村內景區共接待各地游客約100萬人次。
“今年9月,西和村成立了廣東首個粵菜師傅工作室。”城郊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西和小鎮正在從發展第一產業向一二三產業融合提升,在生產花卉的同時,也參與到鄉村旅游、科普學研、文化創意等項目中,加快把西和特色小鎮整合為大景區,激發鄉村經濟新活力。
廣東將建100個綠美古樹鄉村
12月5日,筆者從廣東省林業局了解到,從2016年3月啟動的新一輪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建檔工作,經過近三年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全省古樹名木信息管理系統已正式運行,基本實現了全省古樹名木資源一張圖信息化動態管理的目標。
公眾可以通過手機APP“廣東古樹名木信息系統”查詢全省古樹名木的位置、形態和人文歷史信息。據統計,至2018年11月底,除自然保護區外,全省建檔的古樹名木總數為80398株,隸屬于84科271屬553種,古樹群826個,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根據普查數據統計,全省一級古樹754株,二級古樹4810株,三級古樹74760株,名木74株;共有826個古樹群。古樹名木全省數量最多市是惠州、廣州、韶關、茂名等。
據專家介紹,古樹名木中數量排前五位的樹種分別是:榕樹19076株(占23.7%),荔枝13781株(17.1%),樟樹5812株(占7.2%),龍眼3417株(占4.3%),楓香2434株(占3.0%)。
受環境、天氣、蟲害等因素影響,全省瀕危的古樹還有647株,占總數的0.8%,目前最需要的就是搶救性復壯。省綠委辦要求,各地在普查的過程中,要落實管護責任制,強化日常養護管理,及時開展搶救復壯。對瀕危的古樹名木,要及時組織專業技術力量,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開展搶救工作。目前,省財政已給全省100個縣(市、區)下撥古樹名木搶救性復壯補助資金20萬元,搶救轄區內瀕危、衰弱的古樹10株,爭取年底前完成。
廣東省綠委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廣東省將古樹名木保護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2019年廣東省將啟動綠美古樹鄉村建設項目。廣東省財政計劃投入2億元,在全省建設100個綠美古樹鄉村。
目前,廣東省綠委辦已組織有關專家研究提出了《廣東省古樹鄉村建設技術指引》,近期將下發各地執行,2019年全面開工建設100個綠美古樹鄉村。
農業行業發展機遇大,如何驅動行業內在發展動力?
專家免費咨詢答疑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浙江寧??h水產養殖戶違法添加禁用藥 被罰萬元近日,杭州寧波市寧海縣漁政漁港監督管理站對違規養殖過程中使用國家和...
山東平陰:特色中藥材助力脫貧攻堅近日,正值農作物冬儲時節,大多數農民朋友們都在忙著收獲白菜、蘿卜這類蔬菜,而在...
河南:讓“菡香”米幫鄉親們更富河南省武陟縣喬廟鄉馬宣寨村稻粒飄香的地頭,望著廣袤的稻田,河南菡香生態農業專業合...
定西漳縣培育壯大蔬菜產業近日,在甘肅省定西市漳縣武陽鎮的蔬菜大棚里,菜農們正忙著整地、施肥、澆水,準備再種一茬...
山東菏澤:奏響綠色發展最強音近年來,山東菏澤市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
浙江:慶元香菇市場迎來交易高峰連日來,在慶元香菇市場交易區內,每個商鋪門口堆滿了香菇,工人在挑揀香菇。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