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管趨嚴,融資環境寬中帶緊,農業用具企業如何實現有效投資?
農業用具研究報告對農業用具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法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對研究過程中所獲取的農業用具資料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和分析,通過圖表、統計結果及文獻資料,或以縱向的發展過程,或橫...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中藥材產業發展,先后出臺了《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并把中醫藥發展納入國家發展戰略。中藥材產業是云南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省委、省
云南省中藥材種植面積已達756萬畝
記者從云南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云南中藥材種植面積達756萬畝,今年內將突破800萬畝,產值達10億元以上的中藥材有三七、天麻、重樓、石斛、草果、生姜等6種。
系列政策助力產業發展
中藥材作為中國獨特的醫藥資源和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中藥材產業發展,先后出臺了《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并把中醫藥發展納入國家發展戰略。中藥材產業是云南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省委、省政府安排,省農業農村廳研究編制了系列指導發展的規劃和文件,全面推進中藥材產業發展。
云南將著力解決中藥農業領域“無公害、綠色、有機”種植(養殖)基地建設、良種選育及產地加工滯后等問題,引導中藥農業規模合理增長,力爭到2020年種植面積穩定在800萬畝左右,種植面積、產量保持全國領先。
127個縣市區布局中藥材產業
“十三五”以來,全省中藥材產業發展開局良好,形勢喜人。種植規模領先,省農業農村廳生物產業處處長史琳介紹,2016年,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達665萬畝,種植面積躍居全國第一位;2017年,增長到747萬畝;至2018年第三季度,已達756萬畝,成為高原特色現代農業中發展較快的產業之一。
全省中藥材種養殖分布在127個縣市區,除昆明官渡區、呈貢區外均有種植,受益面廣,全省近五分之一的農村人口涉及中藥材種養殖,專業大戶達96000多戶。藥農年人均純收入達3000多元,占年均純收入的近三分之一。產業量效齊增,2016年全省中藥材產量達127萬噸,較上年增長7.3%;按采收面積581萬畝測算,畝均產值達5507元,較上年增長3.1%。
2016年,全省中藥材農業產值占全省農林牧漁總產值的比重,較上年提升0.3個百分點。目前,中藥材產業作為高原特色現代農業中發展較快的產業之一,已經成為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以及實現貧困農戶精準脫貧的重要產業,產業地位日益凸顯。
17種中藥材種植面積超10萬畝
云南發展中藥材種養殖,采取的主要舉措包括強化區域布局,適度規模發展;突出重點品種,提升產業效益;培育新型主體,提升產業水平。
全省以產業鏈為主線,以昆明、曲靖、玉溪、楚雄、紅河、文山等產業園區為依托,在滇中、滇南、滇東南、滇西北、滇東北等適宜種植區,發展道地優勢大宗藥材;在保山、紅河、文山、普洱、西雙版納、德宏、臨滄等地,發展南藥種植。全省還在中藥材種植、養殖主產區,布局30個重點縣市區,配套建設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基地。2016年,文山州中藥材種植面積突破100萬畝,50萬畝以上的有曲靖、紅河、怒江,10萬畝以上的有昆明、保山、昭通、麗江、普洱、臨滄、楚雄、西雙版納、大理、德宏、迪慶。
從種植品種來看,全省2016年種植面積達10萬畝以上的有三七、天麻、滇重樓等17種藥材。其中,三七45.64萬畝、天麻10.23萬畝、滇重樓10.36萬畝。從養殖情況來看,全省主要是養殖美洲大蠊、水蛭等動物藥材。
2016年,云南省中藥材農業產值達10億元以上的中藥材有三七、天麻、重樓、石斛、草果、生姜等6種,產值達1億元以上的品種有22種。去年,全省從事中藥材產業的企業達1379戶,相關行業協會159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2134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戶達96046戶,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種植面積達101.86萬畝。
從州市種植情況來看,產值在50億元以上的有文山,30億元以上的有曲靖、昭通、紅河、大理,10億元以上的有昆明、保山、麗江、普洱,5億元以上的有玉溪、臨滄、楚雄、西雙版納、德宏、怒江、迪慶。
將強化標準體系和信息化建設
今年,全省重點推進良種和種養基地建設,加強道地藥材、特色藥材等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努力從源頭上控制種子種苗質量,努力保障種養基地良種供給。此外,提升中藥材加工能力建設,積極支持中藥材加工生產及營銷主體,開展中藥材和藥食兩用藥材加工生產、工藝創新、產品營銷。培育龍頭企業,引領推動中藥材產業朝集約化、集聚化、產業化發展。
明年,全省還要繼續強化中藥材標準體系建設,要按照“無標制標、有標貫標、低標提標”的原則,緊密結合中藥材產業發展需要,新建一批、完善一批、提升一批中藥材品種標準。重點從標準化非常薄弱但又急需規范標準的中藥材品種如黃草烏、滇黃精、白芨等著手,研究制定種子質量標準、種苗質量標準、育苗技術規范、栽培技術規范、農藥使用等標準。
依托云南農業大數據平臺,云南農業信息網將開辟云南中藥材宣傳窗口,開展中藥材種植、養殖信息服務,為中藥材種植、養殖農戶、生產流通企業及政府決策提供信息支持。
亳州現代中藥產業加速集聚 項目完成投資107.5億元
今年前9個月,亳州現代中藥產業集聚發展基地藥業重大項目完成投資107.5億元,同比增長32.2%;174家藥業企業完成產值230.4億元,同比增長14.6%。
近年來,亳州現代中藥產業集聚發展基地以提升現代中藥產業核心競爭力為重點,積極擴大總量,著力優化結構,注重創新驅動,中藥產業企業集群已具規模,產業集聚態勢初步顯現。
今年1—9月份,基地被納入統計監測的174家藥業企業完成產值230.4億元,同比增長14.6%;實現稅收6.68億元,同比增長18.4%;藥業重大項目完成投資107.5億元,同比增長32.2%。
規模日益擴大實力從弱變強
2015年5月,亳州市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戰略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的意見》,由市發改委牽頭實施,以譙城經濟開發區為主體申報亳州現代中藥產業集聚發展基地。2015年9月,基地獲批為全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
據悉,基地主要包括譙城經濟開發區、亳州經濟開發區、亳蕪現代產業園區等三個部分。近年來,基地規模從小到大,實力從弱到強。目前,基地現有建成藥業企業248家,包括生產企業180家,已通過GMP認證企業167家。在建重大藥業項目124個,包括九洲方圓制藥項目、長白山制藥產業園、民生藥業產業園、美譽醫藥產業園等一批超過10億元的重大藥業項目。
目前,基地擁有國內最大的中藥材種植基地。截至去年年底,基地內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16萬畝,約占全國的10%和全省的60%。其中,中藥材標準化種植面積達30.5萬畝,規模種植藥材面積12.4萬畝。基地擁有國內產能最大的中藥飲片與提取物產業集群,可生產中藥飲片1000余種,年產100萬噸以上,占全國中藥飲片產量的30%。另外,基地擁有國內交易額最大的中藥材專業交易市場。
加大扶持力度支持產業發展
為加快推進基地內藥業項目建成投產,促進中藥產業轉型升級,亳州市不斷加大資金和政策扶持力度。
迄今為止,亳州市已累計投入產業引導資金6.93億元,扶持169個重大項目加快建設。資金的落實,有力地促進藥業項目加快實施。截至目前,在這169個藥業項目中,有86個項目已竣工投產。
同時,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亳州市相繼出臺、修訂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亳州市現代中藥產業集聚發展實施方案》《關于加快亳州現代中藥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從土地優惠、稅收減免、財政傾斜、科研補貼、項目扶持、基礎設施配套、金融支持、人才培養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在這種情況下,基地內現代中藥產業得以快速發展。今年以來,全市共簽約藥業招商引資項目108家,總投資243.2億元,其中投資億元以上項目69家,投資5億元以上項目15家,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5家。截至目前,全國100強醫藥企業已有57家落戶亳州,包括修正藥業、廣州和記黃埔、北京同仁堂等。一批覆蓋中藥產業鏈關鍵環節、技術裝備水平位居同行業前列、綜合實力較強的龍頭骨干企業落戶亳州,為基地發展提供了堅實有力的支撐。
注重創新引領延伸產業鏈條
基地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發展方向,注重創新引領,大力推動企業進行科技創新。通過招大引強和對現有企業進行創新和產業升級扶持,亳州市現代中藥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產業層次不斷提升,中成藥、配方顆粒、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
基地現有高新技術企業27家,通過GMP認證企業167家,其中產值億元以上藥業工業企業達到95家,基地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質量效益持續提升。特別是在2018年省政府對25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考核中,亳州市現代中藥產業集聚發展基地被評為A檔。
近年來,基地先后被列為科技部“火炬計劃中藥特色產業基地”和“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安徽)基地”、商務部“國家外貿轉型升級醫藥專業型示范基地”、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中國中藥飲片出口基地”、安徽省“國家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安徽亳州)基地”等。
助力企業發展夯實發展后勁
記者了解到,在基地下一步發展過程中,亳州市將加大項目建設力度,夯實發展后勁。一方面搶抓發展機遇,重點圍繞配套基礎設施、公共研發平臺、規模化經營等方面,謀劃引進一批重大項目,夯實產業基礎。另一方面,按照項目建設“四督四保”“雙調度”等機制,對進展緩慢的在建項目,重點查清項目進展緩慢的原因,建立重大項目問題清單,明確責任主體,確定完成時限,并對問題辦理情況進行跟蹤督辦,及時幫助解決征遷等問題,確保項目加快建設,盡早建成投產。
亳州市還將強化統籌調度,對基地稅收、投資、產值等主要指標實行一月一調度。對現有產值5億元以上的龍頭骨干企業,建立企業檔案,實行“保姆式”服務,實施重點指導幫扶,著力解決制約企業發展的問題。同時,通過政策引導、資金和項目支持進一步提高企業創新能力,不斷推動企業做大做強。做好政策、規劃評估工作,建立督促檢查機制和第三方評估機制,對基地實行動態調整管理,確保基地良性發展,為打造世界中醫藥之都夯實產業基礎。
農業行業市場需求與發展前景如何?怎樣做價值投資?
專家免費咨詢答疑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在小米AIOT開發者大會上,雷軍現場演示新品小愛藍牙音箱。雷軍連續問了三次“三個木是什么”后,小愛同學的回答都不著...
上海崇明:小柑橘成就“甜蜜”大產業又到了柑橘成熟上市的季節。今年是上海市崇明區柑橘的豐收年,畝產量在1萬斤左右0...
2018年11月財政收支情況一、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情況(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情況。11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77...
歐盟和日本雙方有望在明年年初組建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北京時間12月13日下午消息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在本周三,...
節能服務是指由專業的第三方機構(能源管理機構)幫助自身機構解決節能運營改造的技術和執行問題的服務。其服務對象是...
江西吉安小龍蝦實力“圈粉”“一畝稻田能產多少蝦?成本多少?利潤高不高?”近日,在江西省農業發展大會的考察現場,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