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疆電外送計劃電量逾1100億千瓦時,規模創歷史新高,預計為新疆創造直接經濟收益273億元,增加稅收68億元左右。今年疆電外送計劃電量中新能源約270億千瓦時,可以減少燃燒標準煤860萬噸,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2300萬噸、二氧化硫7萬噸、氮氧化物6萬噸,對推動能源轉型
今年疆電外送計劃電量逾1100億千瓦時,規模創歷史新高,預計為新疆創造直接經濟收益273億元,增加稅收68億元左右。今年疆電外送計劃電量中新能源約270億千瓦時,可以減少燃燒標準煤860萬噸,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2300萬噸、二氧化硫7萬噸、氮氧化物6萬噸,對推動能源轉型和低碳發展起到重要促進作用。
據新疆電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交易部專責張俊介紹,疆電外送電量主要包含3大類,即特高壓直流配套電量、“電力援疆”電量和市場化交易外送電量。今年1月,疆電外送電量達11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5%,實現了“開門紅”。
特高壓直流配套電量是疆電外送的“基本盤”。今年新疆確定特高壓直流配套電量805億千瓦時,約占全年計劃外送電量7成,為外送規模增長夯實了基礎。
“電力援疆”電量是疆電外送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16年開始,新疆與其他省市簽訂電力外送協議,“電力援疆”規模持續擴大。今年“電力援疆”電量達253億千瓦時,占全年計劃外送電量的2成以上。
市場化交易外送電量是疆電外送的重要補充形式,具備靈活多樣、規??烧{的特點。當前,電力供需雙方通過新疆電力市場化交易平臺,已經簽訂合同129億千瓦時。后續將根據外送通道和電力需求情況,再進行電力市場化交易。
“十三五”期間,新疆新能源裝機、年發電量、利用率分別達到3561萬千瓦、585億千瓦時、91.14%,連續5年持續增長,極大促進了新疆新能源行業的發展。
新疆自然資源豐富,風能資源儲量、太陽能年輻射總量均居全國前列。“十三五”期間,新疆電網新增各類發電裝機3813萬千瓦,其中新能源1362萬千瓦,占新增總裝機的三分之一以上,年均增長10%。新增的新能源裝機中,風電664萬千瓦,光伏698萬千瓦。
新能源裝機規模的不斷擴大,促進了新能源發電量的提升。數據顯示,新疆2020年新能源發電量585億千瓦時,比2015年增加390億千瓦時,年均增長25%。
電力是以電能作為動力的能源。電力行業關系著國計民生的基礎性支柱產業,與國民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當前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工業化進程穩步推進,對電力的需求必然日益增長。近些年來,中國電力工業高速發展,技術和管理有了長足的進步,比如特高壓技術和超臨界已經達到世界先進行列,從規劃還是到建設以及運營維護管理水平,都有較大提升。但是由于近些年經濟常態化,電力發電裝機容量逐年下降,加之火電的政策、棄風、棄光的狀況加劇,中國電力企業逐步開拓海外市場。隨著中國電力快速發展和持續轉型升級,大電網不斷延伸,電壓等級不斷提高,大容量高參數發電機組不斷增多,新能源發電大規模集中并網,電力系統形態及運行特性日趨復雜,特別是信息技術等新技術應用帶來的非傳統隱患增多,對系統支撐能力、轉移能力、調節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給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帶來了嚴峻考驗。
2019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累計7225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5%。截至2019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01066萬千瓦,同比增長5.8%。其中,火電裝機119055萬千瓦,占總裝機容量的59.2%;水電(35640萬千瓦)、核電(4874萬千瓦)、風電(21005萬千瓦)、太陽能發電(20468萬千瓦)等清潔能源裝機總容量已達81987萬千瓦,占總裝機容量的40.8%。2019年,全國基建新增發電裝機容量10173萬千瓦。其中,水電417萬千瓦、火電4092萬千瓦、核電409萬千瓦、風電2574萬千瓦、太陽能發電2681萬千瓦。
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1.0億千瓦,同比增長6.3%。水電3.7億千瓦,同比增長2.9%,其中,常規水電3.3億千瓦,同比增長2.8%。火電12.3億千瓦,同比增長3.9%,其中,燃煤發電10.7億千瓦,同比增長3.0%,燃氣發電9713萬千瓦,同比增長8.0%。核電4989萬千瓦,同比增長2.4%。風電2.3億千瓦,同比增長15.3%。太陽能發電2.3億千瓦,同比增長18.8%。
隨著科學技術在電力行業中的廣泛應用,為電力企業改革提供了動力,現行電力企業營銷管理手段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需求,要求盡快創新電力營銷管理模式,為電力企業健康發展提供保障。大數據技術應用下,為電力營銷創新提供了技術支撐,在電力企業營銷管理水平提高的基礎上,有助于提升企業競爭實力,促進電力企業生產、營銷等環節順利開展。
2019年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平穩增長,增速明顯下降。其中,第二產業用電量增速下降是拉動全社會用電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第三產業和居民生活用電量保持較快增長。25個省份用電增速有所放緩,3個省份用電量負增長。發電量增速略低于用電量增速,非化石能源發電量保持快速增長,新增發電裝機容量減少。綜合來看,上半年全國電力供需保持平衡。
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3.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0%,增速同比回落4.4個百分點。其中一、二季度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5.5%和4.5%,反映出我國經濟一季度開局平穩,二季度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增加。
第二產業用電量增速顯著下降,第三產業和居民用電增長貢獻率大幅上升。上半年,第二產業用電增速為3.1%,同比下降4.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速下降是導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第三產業、居民生活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9.4%、9.6%,比第二產業用電增速分別高出6.3、6.5個百分點。上半年,第二產業對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為42.6%,同比下降13.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和居民生活對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9.5%、27.0%,同比分別上升6.1、7.9個百分點。用電結構持續優化,反映出產業結構調整持續深入,民生用電需求不斷釋放。高耗能行業用電量平穩增長,增速為3.4%,同比下降1.7個百分點。
大多數省份用電增速放緩,部分省份用電量負增長。上半年,31個省份中25個省份用電量增速放緩,僅西藏(16.6%)、海南(9.9%)、新疆(9.2%)、河北(7.0%)、山東(3.8%)5個省份用電增速上升,同比分別上升5.8、1.8、2.4、2.1、0.9個百分點。其中上海、甘肅、青海用電量負增長,用電量分別減少0.1%、0.7%、2.8%。
發電量增速略低于用電量增速,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快速增長。上半年,全國發電量增長3.3%,同比下降5.0個百分點,低于用電增速1.7個百分點。其中,火電增速僅0.2%,同比下降7.8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發電增長12.6%,增速同比上升2.4個百分點,水電、核電、風電及太陽能發電同比分別增長11.8%、23.1%%11.5及29.1%。
新增裝機規模大幅減少,新增裝機仍以非化石能源為主。上半年,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4074萬千瓦,同比減少1194萬千瓦,主要由于新增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減少1417萬千瓦,其中58.4%的新增發電裝機容量為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比較2018年有所下降,但仍為新增發電裝機容量的主要部分。
一是電力供應能力持續增強,結構進一步優化;二是電力生產較快增長,生產運行安全可靠;三是全社會用電較快增長,電力供需總體平衡;四是電力綠色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節能減排取得新成績;五是科技創新取得新進展,電力建設與運行技術水平持續提升;六是標準化工作扎實推進,標準國際化取得新進展;七是電力改革繼續推進,電力市場加快建設;八是電力企業資產總額增速回落,負債率同比降低;九是全球能源互聯網加快推進,“一帶一路”電力合作呈現新亮點。
中國電力信息化市場的總收入將由2017年的222億元增至2019年的308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6.9%,預計2020年總收入將可達到374億元。
圖表:2017-2020年中國電力信息化市場總收入情況
資料來源:中研普華
中國各地新能源產業多元化發展趨勢,傳統的風電、光伏基地地區積極布局儲能、氫能等產業,構建多能互補的產業格局。水電建設總體規模不大,主要集中在抽水蓄能電站,各地電網建設迎來新一輪熱潮。中國電力發展已進入轉方式、調結構、換動力的關鍵時期,目前電力行業仍面臨以下挑戰:雖然電力改革全面推進、成效顯著,但接下來的電力改革將逐步進入攻堅克難、啃硬骨頭的深水區。隨著中國電力快速發展和持續轉型升級,大電網不斷延伸,電壓等級不斷提高,大容量高參數發電機組不斷增多,新能源發電大規模集中并網,電力系統形態及運行特性日趨復雜,特別是信息技術等新技術應用帶來的非傳統隱患增多,對系統支撐能力、轉移能力、調節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給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帶來了嚴峻考驗。
國務院及有關政府部門已經發布了部分“十三五”能源及電力發展目標、“互聯網+”智慧能源行動計劃等,也出臺了智能電網發展指導意見、配電網改造規劃等。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沒有變,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到2023年中國發電裝機容量將達25.5億千瓦,2025年將達28億千瓦時。近年來,中國電力行業迅速發展,行業規模大幅增長,在5G、物聯網等高新技術的影響下,中國電力行業進入了轉型升級的新時期。
欲了解更詳實的中國電力行業發展前景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報告《2021-2026年中國電力市場發展現狀調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預測報告》
2021-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產業現狀電力是以電能作為動力的能源。電力行業關系著國計民生的基礎性支柱產業,與國民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當前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工業化進程穩步推進,對電力的需求必然日益增長。近些年來...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2月5日,河北省會企業陸續復工復業,春節客流返程高峰到來,旅客乘坐道路客運班線出行的需求逐漸增多。根據市疫情防控...
存款基準利率要長期保留2月4日,央行召開加強存款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議強調,存款基準利率作為整個利率體系的“...
順豐臨時停牌2月5日,從順豐獲悉,針對春節高峰,響應“就地過年”號召,順豐加大運力保障,快遞小哥將同比增加35%,...
2月5日,福特汽車周四表示,由于全球芯片短缺,計劃下周在旗下兩家工廠削減其北美最暢銷車型F-150皮卡的生產班次。該2...
中國海洋傳感器市場規模 2021海洋傳感器行業發展現狀與前景分析傳感器技術是一項當今世界令人矚目的迅猛發展起來的高...
近70家公司發布退市風險提示A股“最嚴”退市規則已落地滿月,剛剛公布的《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也提出,要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