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容量注射液俗稱大輸液,通常是指容量大于等于50ml并直接由靜脈滴注輸入體內的液體滅菌制劑,按其臨床用途,大輸液大致可分為5類:體液平衡用輸液、營養用輸液、血容量擴張用輸液、治療用藥物輸液和透析造影類。從臨床應用以來,輸液產品包裝容器經歷了3代變化,目前在P
大容量注射液俗稱大輸液,通常是指容量大于等于50ml并直接由靜脈滴注輸入體內的液體滅菌制劑,按其臨床用途,大輸液大致可分為5類:體液平衡用輸液、營養用輸液、血容量擴張用輸液、治療用藥物輸液和透析造影類。從臨床應用以來,輸液產品包裝容器經歷了3代變化,目前在我國輸液市場上存在的包材主要有玻瓶、塑瓶、非PVC軟袋和直立式軟袋四種形式。非PVC軟袋輸液包裝技術安全、有效,符合藥用和環保要求,是大輸液包裝技術主要發展方向。
在我國,98%的住院病人都使用輸液產品作為基本治療手段,醫療機構床位數的增長能帶動大輸液產品的增長。隨著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覆蓋城鄉居民的醫療衛生保障體系逐步健全,功能合理、方便群眾的衛生服務網絡逐漸成形,包括鄉鎮衛生院、社區醫院、診所等的第三終端市場規模日益壯大,作為基礎性用藥的大輸液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加,大輸液市場前景廣闊。
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大輸液產量達到134億瓶(袋),創歷史新高,此后幾年產量開始下滑,到2019年,我國大輸液產品產量仍維持下降趨勢,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國內大輸液產業生產受挫,雖然下半年行業調整迅速,但總體來看,2020年我國大輸液產量為105億瓶(袋)左右,同比上年減少4.5%。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2-2027年中國大輸液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統計分析顯示:
一、2020年中國大輸液行業供給能力
隨著各地限輸、集中采購降價工作的推進,小規模企業因成本劣勢出現大面積虧損,科倫藥業、華潤雙鶴等龍頭對行業產能進行了并購整合,市場集中度有所提升,目前國內剩余具備資質企業不足30家,主要市場份額集中于頭部企業如科倫藥業、石家莊四藥、華潤雙鶴等7家企業,以2017年全國總銷量108億袋/瓶計算,7家頭部企業合計銷量達到87億袋/瓶,市占率達到81%。
與國外成熟市場相比,我國大輸液市場集中度仍較低,如美國大輸液龍頭百特占據全美80%的市場份額,在歐洲大輸液市場則由費森尤斯、貝朗、百特克林泰克和法瑪西亞四大公司瓜分,日本大冢制藥占據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目前國內大輸液龍頭科倫藥業近幾年銷量穩定在44-45億袋/瓶,市占率40%左右,預計未來國內也將形成以3-4家頭部企業為主的高度集中市場格局。
二、2020年中國大輸液市場供給分析
在化學藥品制劑行業中,大輸液是最重要的制劑之一,由于其具有直接輸入體內的藥量較大、藥效迅速、作用可靠及適于急救等特點,臨床用途十分廣泛。隨著我國基本醫療保障水平的提高,以及老齡化社會的發展,住院人數可能在未來繼續保持一定增速,如前表,雖受限輸等政策影響,大輸液產量在2013年達到頂峰后,開始逐步回落,但是自2008年以來,大輸液的消費量仍保持增長趨勢,隨著輸液產品的結構不斷調整,整個大輸液市場的銷售額將保持繼續增長。
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大輸液產量達到134億瓶(袋),創歷史新高,此后幾年產量開始下滑,到2019年,我國大輸液產品產量仍維持下降趨勢,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國內大輸液產業生產受挫,雖然下半年行業調整迅速,但總體來看,2020年我國大輸液產量為105億瓶(袋)左右,同比上年減少4.5%。
圖表:2018-2020年中國大輸液市場供給情況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想要了解更多大輸液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2-2027年中國大輸液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大輸液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大輸液是我國醫藥行業五大類重要制劑之一,在臨床上應用廣泛。同時,由于大輸液行業與生命健康息息相關,用藥需求穩定,經濟波動對行業影響較小,行業周期性不強。在行業發展早期,玻璃瓶大輸液...
查看詳情
我國首艘千噸級近海生態環境監測船離廠交付由中核集團旗下的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為浙江省海洋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建造...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硬核信息很好懂明年經濟怎么干?中央是要穩宏觀經濟、穩住大局。“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是明年工2...
韓國虛擬人物進軍電商直播間最近,韓國電商直播間迎來一位特殊的導購——虛擬人物露西,吸引了大批粉絲圍觀。露西身穿...
網紅言幾又書店多家門店關閉現在還會有人去書店嗎?近幾年,高顏值的網紅書店,一度被認為是線下實體書店的轉型出路。1...
一般將牛奶、大豆、肉類等來源的蛋白質稱為傳統蛋白。而對于新蛋白,目前業界沒有統一的概念,即區別于傳統蛋白的食用...
鐵路局印發十四五鐵路科技創新規劃國家鐵路局近日印發《“十四五”鐵路科技創新規劃》,到2025年,鐵路創新能力、科技...